新兴集群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中国长丝织造协会赴安徽、江西调研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5-20 16:21:43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为及时掌握长丝织造产业发展现状,了解产业集群和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更好地服务政府和企业,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春季调研第一调研组由王加毅会长带队,一行四人于4月16-19日对安徽省池州市、江西德安县、共青城市、万年县产业集群及长丝织造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

  01

  调研亮点

  (一)企业年后运行平稳增长

  走访调研可知,年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企业织机普遍可以满负荷运转;订单数量充足,企业反映订单较去年有较大增长,有的企业订单排到8月中旬,受制于产能因素已经不敢贸然接单;企业库存压力也较小;多数企业认为今年整体情况较去年有所好转。

  此外,企业还反映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内卷严重,产品价格低,没有利润空间;而重视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的企业,他们所生产的高端面料,产品附加值高,企业利润充足,市场需求一直在上涨。

  (二)各产业集群高度重视长丝织造产业发展

  集群政府高度重视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积极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多数集群政府能够充分考虑当地发展条件,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及优势条件,对当地的长丝织造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同时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培育扶持当地长丝织造产业做大做强。

  各地政府十分重视产业提质升级,积极提高集群的产业竞争力。园区内企业多为独立运行,独立建厂,车间整洁,管理较为规范;多数企业重视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工作,产品具有特色化和差异化特点,附加值高,在市场上反响较好,如江西万年县的聚润、昌硕、金月亮等。但也有个别企业存在车间管理混乱等问题,急需提质升级。

  (三)多地区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绿色生产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污水处理是实现绿色生产的基本要求。集群政府在喷水织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问题上充分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污水处理方式。

  德安县等集群政府鼓励园区内的长丝织造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下机污水多采用“絮凝气浮+杂物过滤”的处理方式,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直接回用于喷水织机的生产,中水回用率可达到100%;印染企业污水则由园区内的污水处理企业统一处理,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池州市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内企业污水则采用园区统一处理和企业自行处理两种方式。喷水织机产生的废水由企业自建的污水处理设施自行处理后,可直接上机回用,实现了污水的100%处理,其余的污水排到市政管网由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四)企业重视产品开发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原因之一就在于产品创新。可以明确的是,注重产品创新、拥有独特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走低端常规产品路线的企业发展日后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在调研走访企业时,了解到多数企业重视产品开发的工作。在产品开发上,企业越来越注重面料的特色化、差异化、功能化、时尚化等重点方向,深耕细分领域,开发优质产品,开发新产品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有的企业生产时装面料,如安徽鸿美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紧跟当前流行的马面裙、国潮等流行趋势,开发符合市场审美和需求的产品;有的企业重视多种原料的运用,为开发优质且性能良好的产品,企业通过各种丝深加工设备对化纤丝不断进行探索,这类产品开发难度大、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如旭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由原来做服装、袜子转型为做加弹、海岛丝、仿棉等差别化产品,万年县恒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乐丽丝、高弹面料,江西互利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做75D、50D高弹面料等;有的企业则重视交织面料的开发和应用,交织面料经向使用化纤长丝、纬向使用天然纤维或是再生纤维素类纤维,产品具有优良的性能,整体附加值较高;还有的企业重视细分产品特色市场,如万年县金月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旗帜布和数码印花布等细分市场,它们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国内同类型企业竞争较小,企业年营业额高达数亿元。

  (五)高端化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技术改造方面,长丝织造企业对高端化的织前准备设备和织机的需求日益迫切,有条件的企业配备了多种自动化生产设备,推动行业朝着高速高效、节省用工的方向发展。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多数企业都配备了自动穿经机、结经机等自动化设备,整浆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有所提高,织机的转速可以达到600-700rpm,永磁直驱电机、双储纬器等在织机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种先进设备的使用极大促进了企业的降本增效。

  02

  集群发展产业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各集群政府积极培育扶持长丝织造产业发展壮大,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一)新兴产业集群普遍缺乏完整产业链

  各新兴产业集群长丝织造产业建设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形成相互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集群缺乏前端的化纤和后端的印染后整理企业。调研可知,各集群均意向打通长丝织造的上下游产业链,引进前端化纤企业和后端的印染或成衣企业入驻园区,打造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的流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如池州市已引进古纤道年产28亿米印染中心项目,计划围绕该项目打通纺织产业下游产业链,形成闭环,提升产品附加值。

  打通长丝织造全产业链对于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首先应把织造放在核心位置。长丝织造产业链的核心在于中间的织造环节,无论是前端的化纤还是后端的印染,都依赖织造环节的创新与应用。较强实力的织造环节能够更好地吸引前后端产业的聚集与发展。

  (二)集群存在招工难和两班运转问题

  本次走访的新兴产业集群企业均反映当地存在招工困难的情况。工人多来自周边地区,企业缺乏熟练挡车工和青年职工。

  主要因为招工难、企业用工紧张的原因,多数企业实行两班两运转,员工缺少培训和再学习的时间。建议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坚守三班三运转,即使做不到也要保证关键技术岗位三班三运转,为员工成长和人才培养预留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部分集群管理职能缺失

  调研时部分企业反映,当地集群政府在企业入驻园区后,缺乏后续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对入驻企业“不管不问”,企业的需求无法得到保障,导致企业发展情况参差不齐。有的企业来自江浙地区的产业转移,基础较好,管理规范,在进入到园区后依然能够高效运行;而有的企业盈利主要依靠各地招商引资时给予的优惠政策,入驻园区以后缺乏有效的产业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生产流程粗糙、混乱,拉低园区整体的产业质量。

  建议集群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不能把企业的入驻当成产业发展的终点,要对入驻企业进行有序的引导,企业的合理需求应尽量满足,推动企业朝着降低消耗、增加产出、减少用工、提升品质、创新驱动、快速反应的方向发展,实现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集群对产业发展缺乏规划

  新兴产业集群政府虽然重视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对长丝织造产业给予了多种服务,但对于如何规划长丝织造产业,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均不明确,部分集群对于长丝织造产业长期以来也并未形成连续完整的产业政策,这也是制约新兴长丝织造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新兴产业集群政府应致力形成连续完整的产业政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定信心。只有发展长丝织造产业的决心不动摇,才能有机会扶持培育出大企业、强企业;政府、机构和地方行业协会要加强纺织领域的专业技术学习,并积极参加行业间的技术交流活动,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清楚行业当前的发展趋势,做发展行业的行家里手,为推动地方乃至全国长丝织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次调研集群皆为新兴长丝织造产业集群,集群具有后发优势,在发展建设时充分吸取了传统产业集群建设的经验,在污水处理、产品创新、技术装备更新上采取了相应措施,有力促进了长丝织造产业的健康发展。(黄潇瑾 杜兆龙/文)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