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无水染色技术的开拓先锋

http://www.texnet.com.cn/ 2023-02-06 09:51:17 来源: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

  他,37年来始终坚守染整研发生产一线,历时7年经历6000多次试验,主持建设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CO2小试、中试及产业化示范线,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他,先后获得国家专利25项,发明了甲壳素纤维染色方法,成功用于针织制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就是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健。

  1984年7月14B,刚刚毕业的王健踏入了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门,成为了即发集团的一名普通工人。那时的即发刚刚上马针织产业,染整专业毕业的王健被安排在了染色车间。上班第一天,王健跑去问陈厂长(现任即发集团董事长):有没有个师傅带带我。陈厂长告诉王健:你就是师傅。从此,王健便扎根一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染整难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染整技术人才,以自己辛勤付出书写着感人的工匠故事。

  为了尽快全面学习掌握技术,王健做过挡车工、水处理员、化验员等,把每个染整流程都熟悉个遍。他说:那时候恨不得24小时都呆在车间,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没有标准光源,就踩着凳子站在灯下比色;没有PH试纸,就用手沾一下放口里尝尝。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健很快就练就了一身高超本领。在公司里,同事们这样形容王健:别人用一吨布才能解决的问题,他用一匹布就解决了。

  他是工人们眼中的好榜样、好师傅。37年来,王健倾力传授技能技艺,为集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染整专业技术人才,现在即发集团的两个染色公司都有他的徒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王健意识到,染整是整个纺织产业的关键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品质和功能,必须加快掌握染整的核心技术,必须培养大批染整技术人才,才能做大做强,持续发展。王健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独创的一整套从产品研发到批量生产的“系统工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解决了厚型摇粒绒面料印花难的问题,使服装达到“色泽美观、穿着舒适、特优保暖”的功效。他们研发了一种双面棉织物的生产工艺,使织物正面形成几何形状互补的界面结构,具有优异的拒水拒油功能,织物反面具有优良的亲水导湿性能;发明的棉型纤维预松弛法解决了亚漂罐漂白的折痕问题,领先国内行业十年;主持开发的染色环境精密控制系统获得《山东省纺织行业优秀QC小组》奖;主持设计的活性染料满地印花工艺,解决了左中右色差的技术难题;发明了前处理赋予不同的吸水量合并跟锅染色的方法,解决了80%的纯棉主辅料同锅染色色差问题,面料主辅料不需要回修颜色;参与开发的晴氯纶/AG混纺产品,抗菌性和耐阻燃性,达到解放军总后勤部要求;开发的不锈钢混纺纤维产品,是全国第一家能够生产不锈钢纤维含量达30%的企业,具有超强防辐射功能;解决了甲壳素纤维染色难的问题,将甲壳素纤维应用于服装领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开发的染色环境精密控制系统获得《山东省纺织行业优秀QC小组》奖和“青岛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

  2014年,青岛地区遭遇20年一遇的干旱,在保证生活用水、限制生产用水的情况下,染色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与染色打了半生交道的王健敏锐感觉到应该寻找一种不用水的染色技术,为绿色青山和我国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一份贡献。

  经过考察预研,以CO2为染色介质,不用水、不用化学助剂、无污水排放的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被列入集团重点攻关应用项目。

  2015年6月,小试设备安装之后却根本开不起来。王健发现之前阅览的那些国内外论文、专利都是在实验室静态环境下得出的数据,无法指导设计制造出产业化染色所必需的关键设备部件。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的产品,还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出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现在回顾当时的情景,王健自己都会哑然失笑,甚至感觉哭笑不得。他说:那时就像一个疯子,抓住一个人就跟人家聊无水染色,不管人家是否愿意听,也不管对方能否听得懂。曾有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盲人一样,在昏天黑地里孤独寂寞、彷徨无助,失去了方向,也摸不到前行的路径。

  “但事情总归要做的,不能半途而废,畏难退缩从来不是我的性格。我带着团队每天都在讨论,好多次都通宵达旦。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中,关于改进设备关键部件的一些创意和想法逐渐成形”,于是,王健决定“自己动手改进设备”。

  “2016年4月17H,我们染出了第一支符合应用标准的筒子纱。我和同事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王健在第一次成功之后的那种兴奋、激动,就像当年考上大学时一样。但笑过之后,大家都变得异常冷静和理性,因为都明白前行的道路依然漫长。

  随后,王健带领团队建设了超临界CO2无水染中试示范线。2019年7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院士和专家进行了现场鉴定,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6月300,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由省科技厅和青岛市科技局牵头,即发成功举办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产业化示范线运行启动仪式”。

  产业化示范线的启动运行,标志着即发集团在超临界CO2无水染色领域建设了小试、中试、产业化完善的研发试验和验证平台,在绿色制造和绿色发展方面跨出了新的一步,也昭示着我们中国纺织行业做成了西方工业强国几十年都没有做成的事情。

  七年来,王健带领团队科研人员,经过近6000余次的研究试验,对装备及工艺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造,陆续发明了二氧化碳分离回收装置、染料溶解缓释装置、染料快速筛选方法、基于均匀染色的工艺条件的设计等诸多专利,并在染料溶解扩散机制方面有了初步发现。这一发现,对染料筛选、均匀染色的工艺、分离装置的设计来讲,意义非凡。

  七年来,探索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跨界融合、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机制;组建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团队,培养了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埋头苦干、不怕失败的专业队伍;新建了“山东省无水染色技术及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市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创新中心“和“青岛市绿色印染创新中心”三个创新科研平台,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王健说:“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丝毫不敢骄傲自满,“面对最后一公里,我们可能只走了一厘米”。我们还要在提升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管理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他坚定信心,要在超临界CO2无水染色事业上写下浓重的一笔,要为我国纺织染整绿色制造技术贡献微薄之力。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