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模式:弘扬长征精神,服装产业集结再出发

http://www.texnet.com.cn/ 2022-06-10 08:34:53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近年来,江西省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把握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补链、强链、固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江西赣州市于都县,这个曾经的红军长征出发地,如今通过将纺织服装产业列为首位产业,狠抓做优平台、招大引强、强链补链、培育品牌等工作,实现了突出智能制造和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模式,成功打造了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实现了超速高质量崛起,并形成了“于都模式”。

  江西是唯一同时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的省份,是先进制造资源、高端品牌资源、广阔市场资源的连接枢纽,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洼地,前景开拓未来可期。2016年初,于都县委、县政府顺应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趋势,结合本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础,将纺织服装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并在发展思路上根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县内纺织服装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大力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促使行业实现良好发展。

  近年来,于都在江西省委、省政府,赣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咬定纺织服装首位产业不放松,紧紧围绕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带整体规划目标,坚持“集群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定规划、建平台、育龙头、补链条、抓创新、引人才、优环境、强保障”思路,全力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呈现蓬勃发展良好态势。

  “十三五”以来,于都加快纺织服装产业承接、招大引强,实现产业规模化集聚,形成了产业发展的“于都速度”。赢家、日播、汇美等知名企业先后入驻,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应运而生,北陆服饰成功挂牌“新三板”。至2022年,于都各类纺织服装企业3000余家,比2015年增长超3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1家,比2015年增长2.9倍,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从2015年的38.6%提高到2020年的61.8%。“十三五”期间,于都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1.3%和7.1%,2021年1-12月,规模以上企业114家;全行业工业总产值达602.32亿元,同比增长15.95%;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务收入159.60亿元,同比增长26.52%;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16.37%。占全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营收总额的比重为0.89%,相比2018年的0.48%有了显著增长,与全国示范性服装产业集群相比排名中等居前;2021年,于都纺织服装集群产值更是突破600亿元,比2015年增长40.05%。

  于都纺织服装产业之所以近年来取得了这些可喜的成绩,离不开各级政府对于产业的重视,于都通过选择走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明确了纺织服装为首位产业,提出了搭平台、强招商、优服务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于都服装成长新路。

  围绕“制造”核心做强产业链

  一直以来,于都纺织服装产业始终围绕“制造”这一核心,基础优势不断增强、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制造优势日益彰显。一方面,娜尔思、珂莱蒂尔、哥弟、达衣岩、初语、生活在左等200余个国内知名品牌云集于都,龙头企业和品牌效应显现,形成了于都纺织服装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带动当地企业整体制造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一批中小企业聚焦优势领域快速发展,女装、童装、运动休闲、牛仔等产品品类不断丰富,小单快反的弹性制造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同时,于都服装产业持续优化工艺流程,在整个服装制造流程上不断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工艺,产品的优质制造水平稳步提高。智能制造取得新进展,以赢家时装、汇美脉动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拓展智能生产线,生产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以来,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于都龙头企业不断增多,2018-2020年全县纺织服装业规上企业分别为55家、76家、97家,占县规上工业企业比重分别是47.8%、55.9%、61.8%。赢家服饰、广州汇美集团、深圳华丝服装、上海日播时尚集团等一大批企业纷纷入驻于都,这些企业已然成为于都纺织服装业的龙头企业和重要税收来源,对整个行业的税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近年来,于都对于产业的转型升级明显在提速,行业影响力已逐步突显。但产业在快速发展阶段总会遇到各种困难。面对这些,于都县委、县政府始终相信,纺织服装制造环节承载着产业的定力、蕴藏着产业的活力,是产业基础创新的主体和核心,更是产业价值实现的中枢和关键,是困难也是机遇。特别是在产业发生巨变的互联网新时代,制造不仅在消费感知基础上为产品创新、柔性化供给、支撑终端品牌发展注入能量之源,更是在积极适应消费、市场链接方式和商业逻辑,逐步推动产业向服务形态转变,为渠道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更多新可能和新空间。

  于都深知产业人才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为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服装设备和技术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对服装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大量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制作加工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尤其是一线机器操作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最迫切的需要。占地118亩的于都服装学院2018年9月已完成建设并开学,同时采取与其他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培养人才。此外,于都与众多高等院校、协会机构合作,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平台载体。2021年,更是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成立了于都牛仔产业研究院。

  可以说,于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源于产业基础扎实、政府对产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企业家对于在于都的发展很有信心,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政府搭台,让政策落到实处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1年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政策期2021-2030年)》、《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江西省也印发了《2022年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要求》。于都深知,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一系列的政策落地无疑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于都将继续推进服务改革,加强政府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指引和领导作用;发挥于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心等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职能,强化规划引导和综合管理,推动技术创新、产能升级、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落地实施;改革资源配置机制,全面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集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政府引导作用与市场决定性作用有机结合的创新驱动。

  具体而言,于都将以创意产业建设为目标,构建创意创新平台,集聚国内外战略软资源,不断提升ODM企业比例,持续提高设计能力,使之成为增强于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能级。基于产品开发务实需要,于都首先鼓励企业通过股权、产品系列研发等形式与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快速提升企业设计水平;第二,设立新锐设计师空间,鼓励设计师在于都设立工作室,支持企业设立设计中心;第三,于都还将继续搭建时尚发布平台,定期举办中外知名设计师、服装品牌趋势发布,在合适时间举办时尚节;第四,于都将构建“设计产业链云平台”,为设计师链接市场和供应链,实现无缝紧密对接服务,推进设计成果转化;同时梳理行业企业设计需求,在前期培育基础上,引进10-15家国内外优质创意设计平台,引进100名省十佳、全国十佳以及金顶奖等不同级别设计师。

  构建时尚生态新体系

  如今,全球产业格局面临深刻调整,产业链、供应链更新区域化、资源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地带,绿色低碳成为刚性要求。“十四五”期间,于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现代前瞻的时尚产业发展趋势为引领,以两化融合的现代制造体系为基础,以具有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制造品牌为主体,集聚融合国内外高端制造资源,打造具有联动协同创新效应的新生态,形成新时代富有独特价值和竞争力的纺织服装制造“于都模式”,将实施六大行动,二十项工程,在优质制造、产业链提升、人才厚度提升、现代时尚园建设、品牌孵化、可持续发展六大方面精准发力;同时,依托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围绕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目标,发挥政府、行业及企业主体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区域品牌发展服务体系,增强区域品牌集成创新能力。力争在“十四五”末把于都建设成为“世界级现代纺织服装高端优质制造高地”和“全国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区”。

  “于都模式”成果斐然

  影响更广: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举办10场大型活动,吸引100余家主流媒体关注,258家企业洽谈合作,达成近100亿元订单金额)、中国服装论坛高端制造与设计协同创新峰会,组团参展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展及秋季展、大湾区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行业内优质资源不断汇聚,产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链条更全:纺织服装十大平台已建成运营,FDC时尚产业综合体、红星面辅料商城投入使用,北京服装学院(于都)培训中心、武汉纺织大学于都牛仔产业研究院、省级检测中心已建成运营,江西卫棉纺织、星途科技公司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产业链条不断补强固延;

  品牌更优:先后引进赢家服饰、上海日播、兴雪莱、安踏等一批品牌企业,培育发展了莱素、仔衣库、歌润达等一批本土品牌企业。2021年全县拥有纺织服装品牌306个,先后荣获“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中国服装优质制造创新示范基地”等诸多称号;

  势头更强:2021年引进纺织服装项目42个,签约金额78.2亿元,现全县纺织服装企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1家;全行业工业总产值达602亿元;被评为“国家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于都“十四五”目标

  科技创新方面:培育3-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0.6%以上,重点企业达到1.5%以上;

  智能制造方面:“十四五”期间,继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纺织服装产业信息化水平,扩大自动化设备使用范围,80%以上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培育10-15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逐步形成涵盖测体、设计、加工、检测、仓储、物流、客户服务等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集成管理体系;

  品牌发展方面:立足“双循环”发展格局,不断强化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品类,加快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优质制造企业和15-20家市场认可度高、美誉度好的自主品牌企业,区域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绿色发展方面:全面推行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全力打造10家绿色工厂,倡导绿色供应链和循环再利用体系建设,推出更多绿色纺织服装产品。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支持重点企业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