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都昌街道的昌邑市纺织印染产业展示中心正式建成开馆。这座占地11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以蚕的一生为创意,分为“孕育•织锦千载”“破茧•匠心绽放”“蝶变•万象更新”和“未来•织梦前行”四大板块,通过全新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呈现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昌邑从养蚕缫丝到丝绸成品、从传统工艺到体验定制的完整产业链条,彰显了昌邑纺织印染全产业链发展的硬实力。
昌邑市被誉为“丝绸之乡”,自周朝时期便已有“养蚕织帛,捻线就织”的传统,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清咸丰年间开始,昌邑商人便背着丝绸漂洋过海,昌邑也因此成为“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昌邑丝绸走出国门已有上百年历史,叫响了品牌的同时众多海外侨商还为当地赢得了“华侨之乡”的美誉。时间来到21世纪,昌邑的纺织品“重走丝路”,方式也由人背丝绸变成了海运、空运,甚至在海外建设厂房。如今,“昌邑丝绸”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柳疃丝绸技艺也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步入昌邑市纺织印染产业展示中心,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昌邑丝绸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从展厅的孕育板块开始,蚕茧、纺车、木质手工织机……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丝绸生产的场景。“唧唧复唧唧,家家有木机”,“满城皆闻机杼声”的繁荣景象映入眼帘。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90年代,昌邑丝绸、纺织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异军突起并呈现产业集群雏形,1985年全县共有织布机1443台、村办丝织厂63处……随着参观展览的推进,参观者可以见证昌邑丝绸从原材料生产到成品销售的整个产业链,感受到昌邑纺织印染业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蜕变。近年来,昌邑纺织业衍生出了蜡染印花、生态家纺、超纤等新业态,接起了“丝绸之乡”的产业接力棒。
历经多年发展,昌邑市纺织印染产业规模和档次实现了破茧升级。当前产业拥有企业近700家、2023年实现产值138.65亿元。从手作慢捻,到人机互动,再到全自动链条,一经一纬穿梭千年,纺织产业作为本地的传统支柱产业、民生产业,昌邑市围绕建链补链强链,深入探索纺织产业“链长制”,构建起纺纱、织造、印染印花及后整理、丝绸、服装、家居、纺织机械等门类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向更高技术水平、更高生产率和更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迈进。
近年来,昌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推动纺织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政府出台了《昌邑市纺织行业“N+X”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推进方案(2023-2025)》,并编制完成了77个场景清单,加速了纺织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进程。
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昌邑市纺织印染产业规模和档次实现了破茧升级,培育了华宝纺织、华晨集团等龙头企业,叫响了“中国棉纺城”品牌。昌邑市以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为目标,加快自主研发步伐,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在展示中心外,与昌邑市纺织印染产业展示中心毗邻的潍坊华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企业打通了从最前端的纺丝原材料生产到最末端的成品销售全产业链生产体系,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集聚酯、纺丝、加弹、整经、织布、磨毛、印花、成品销售于一体的绿色节能型综合性纺织印染企业。
产业蝶变升级的同时反哺了丝绸文化,实现了文化与产业的“双向奔赴”。近年来,昌邑市深度挖掘本地丝绸文化,打造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等一系列设施,举办丝绸文化节、桑葚采摘节等文化节会,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还推出《天之涯海之角》《大绸商》等文学作品,编纂《昌邑丝绸志》,让千年“丝绸之乡”焕发新生机。
千年纺织,千载传承。昔日昌邑绸商一路扬帆南下,舟楫耕海,船归舶来,给陆海丝绸之路画了一个圆。如今,昌邑正以新理念、新模式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产业”到“链上生花”、从“纺纱织线”到“专精特新”、从“丝绸之乡”到“文创生金”、从“华侨之乡”到“再闯丝路”。一代又一代的昌邑人将继续以丝绸文化为引领,推动纺织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让昌邑丝绸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