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植物染,满眼是绚丽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8-21 15:02:45 来源:华声在线

  古舍绿林间,成排垂挂的丝麻缎布轻轻飘舞。阳光穿过枝叶,打在半透明的布匹上,将秀场渲染成水彩画般的锦绣世界。

  近日,会同县岩头乡墓脚村,村民和来客围坐一堂,观摩了一场独特的服装秀——模特身上的轻盈绚丽的服饰,由当地制作乌饭的材料染成。

  “植物染已陪我走过20多年。”服装秀的策划者、湖南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服装系教授于肖飞说。

  从生活点染到生态艺术

  会同县是汉、苗、侗等多民族杂居之地,像墓脚这样的古村落,有10多处。“黑饭节”,是这片土地保存至今的民俗节日。

  “黝黑黝黑,像煤炭一样发亮!”会同出生、吃乌饭长大的于肖飞,形容起乌饭的颜色,神采飞扬。

  1999年,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于肖飞回湘任教。纤维艺术与植物染创作,是他耕耘的领域。

  乌树,学名杨桐,杨桐叶就是会同人制作乌饭的材料。

  利用杨桐叶、茜草、苏木、栀子这样的天然材料创造缤纷色彩,而不使用化学制剂的染色方式,就是植物染。

  “我想把乌饭的颜色,转印到布料上。”2012年,于肖飞蹦出这个念头后,多次到会同调研、采集植物染料。

  通过数百次试验,2019年,于肖飞与团队用“乌饭叶”染布成功。同时优化苏木、商陆、乌桕树、红罗藤等当地植物的染色工艺,进一步提升染色效率和固色效果。

  “工业社会到来以前,中国人已使用了数千年天然染料。1856年,第一个合成染料——苯胺紫的发现,标志着化学染料时代的开始。”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服装系教授胡忧说,化学染料能以低成本提供稳定的色彩,但高污染是传统纺织印染工业难以摘掉的标签。反观植物染,它虽难像化学染色那样可实现高度标准化生产,但绿色无污染,且每次染色还可根据原料配比、染色时间、染色温度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花纹图形。

  意外,是艺术的“打火石”。于肖飞使用乌树叶染制而成的时装试验产品初获成功。2021年在会同高椅古村“黑饭节”亮相,惊艳全场。2023年,他设计的植物染服饰登上柯桥国际时尚周。

  “植物染是纺织工业绿色转型的先锋。”湖南设计艺术家协会秘书长桂赛追溯植物染纺织品的生命周期:染色料来源于可再生的植物;提取制造染液过程对操作人员无毒害;成衣对人体致敏性低;废弃后的染料成分可生物降解——从土地长出的产品,最终反哺土地。

  成为都市丽人钟爱的时尚

  8月,在高校从事湘绣研究的罗亚娟,带着她的学生和上高中的女儿来到高椅古村。通过在高椅植物染小镇研修班学习,两名年轻人的植物染作品,登上墓脚村服装秀。

  “她们兴致很高,回家后仍继续练习用植物染制作生活小物件。”罗亚娟感慨,“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举办高椅植物染小镇研修班,是于肖飞推动植物染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植物生漆漂染技术”,是研修班尝试开发的新工艺。通过生漆与植物染的结合,将植物染色的应用范围拓展到木材、金属、硅胶等材料,同时提升染色稳定性,扩大植物染产品的使用场景。从柔软的丝巾、茶席到硬质的杯子、挂件,植物染都能作为包装、装饰工艺,参与到产品生产设计中,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会同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黄亮,看到了植物染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无限空间。“村民辛辛苦苦做的黑米粽子,一个只能卖6元。”他认为,会同特色的植物染,可以提供更多样化、更高附加值、更符合新消费潮流的商品与服务,扩展当地文创市场和文旅业态,“手信店、工作坊、展览会、体验游……一个工艺能带出一串消费场景,带活一片文旅生态。”

  高椅村村民黄朝晖说,村民只知道乌饭,不知道植物染,但是家家户户都熟悉染饭的手艺,“在家带娃的妇女如果能掌握植物染技艺,她们便可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能借此补贴家用。”

  与传统的民间蓝印花布不同,于肖飞与团队推动的植物染服饰,从材料、花色、款式,注入了学院派的审美风格,这样的产品可以登堂入室,成为都市丽人钟爱的时尚。为了迅速推广植物染,采取研修班的模式,突破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小范围的师徒传承,“我希望都市能刮起植物染时尚风!”于肖飞向记者描绘了一幅植物染五彩斑斓的图景。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