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东桑西移”、乡村振兴等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隆阳区以蚕桑全产业链模式,打造了一条新时代的“新丝路”,以蚕桑产业新质生产力,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增效“三赢”。
眼下已进入夏茧收购尾声,隆阳区板桥镇左所村下施家村民万准柱抓紧最后的几天时间到蚕站交售蚕茧。今年他养了2.5张春蚕,收入8000多元。当下的夏茧卖了128千克,收入7000多元。此外,他还帮村民们共育小蚕350多张,按每张100元计算,小蚕共育费就达3.5万余元,等中秋茧育出来后,他的收入还能增加,算起这些收入,他就乐得合不拢嘴。他说:“今年,我家预计能有6万元左右的收入,像我们村种桑养蚕时间比较早的人家,现在都已经脱贫致富了,都把小平房盖起来了。”
谁能想到,万准柱是肢体残疾四级,以前一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在接触并了解蚕桑产业后,他认定种桑养蚕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万准柱说:“种桑养蚕不是很苦,每天的工作量也不是很大,蚕宝每天吃多少桑叶,就采多少,一点也不费力气。”在农科人员的指导下,加之万准柱自己不断学习和摸索,现在的他已经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蚕桑指导员和养蚕专业户了。在隆阳区,有近万名像万准柱一样的蚕农通过发展蚕桑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利梅介绍:“今年蚕茧市场行情特别好,春蚕收购价格是60元1千克,夏茧收购价格也达57元1千克,有些农户一张茧收入就达3000多元。2023年,我们支付给农户的茧款达9000多万元,其中支付给板桥镇西河村全村的茧款就达450多万元。”截至2023年,隆阳区共有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51个,带动6267户农户参与种桑养蚕,全年养蚕数量4.1万张,产茧量高达182.45万千克,实现蚕桑农业产值1.32亿元。
有了优质的蚕茧,接下来的关键便是如何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自2020年4月3日成立以来,积极引进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蚕桑生产、蚕茧收烘等领域深耕细作,在茧丝绸生产加工销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2023年,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56亿元,解决了近300人的就业问题,全年发放工资1000多万元,成为保山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汪峰说:“从2023年5月开始,欧洲拉蒂集团的总裁、意大利茧丝绸协会的会长,还有爱马仕集团的总裁、质量总监、技术总监,巴西的茧丝绸总公司的总经理都先后到保山来进行基地考察。”
据了解,凯喜雅集团是国际丝绸联盟的发起和主席单位,现已建成从蚕桑基地建设到缫丝、织造、印染、成衣的大纺织全产业链,并已在欧洲、柬埔寨、缅甸等国家进行全球化布局。集团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面掌控,确保了产品的品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我们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使茧丝质量不断提升,现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规模化养殖雄蚕和规模化生产6A级最高等级的生丝企业之一。2023年,我们生产了白蚕丝132吨,其中高品位生丝就达72吨,被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认定为高品质生丝指数协作单位。”汪峰说。
在做优传统茧丝绸产业链的同时,凯喜雅集团还在保山建立了生物产业研发基地,打造蚕桑大健康产业链,进行桑蛋白、丝素蛋白、丝胶蛋白的开发和利用,依靠蚕桑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打造“新丝路”。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