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国家级小麦和棉花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的通知(涉棉部分)
为深入贯彻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部署,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更好发挥审定标准对品种创新的引领作用,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修订了国家级小麦和棉花品种审定标准,拟于2025年1月1日实施。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7月31日。
联系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区试处
联系人:马泽众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联系电话:010-59194510
电子信箱: qgnjzxpzqsc@agri.gov.cn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7月1日
国家级棉花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
(征求意见稿)
1基本条件
1.1抗病性
每年区域试验,枯萎病接种鉴定病情指数≤15.0,黄萎病接种鉴定病情指数≤35.0。
1.2早熟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霜前花率≥85.0%,特殊年份与对照相当。
1.3抗虫性
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室内人工鉴定抗虫株率≥95%;且在目标生态类型区,田间人工接虫鉴定(叶片)达到抗及以上水平。
1.4真实性和差异性(SSR分子标记检测)
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应当<2个。
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
2纤维品质分类
根据GB/T 20392-2006《HVI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检测的纤维品质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三项指标的综合表现,将棉花品种按照纤维品质类型分为Ⅰ型品种、Ⅱ型品种、Ⅲ型品种。
2.1Ⅰ型品种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0mm、断裂比强度≥32.0cN/tex、马克隆值3.7~4.2。较低年份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mm、断裂比强度≥31.0cN/tex、马克隆值3.7~4.4的品种。
2.2Ⅱ型品种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0mm,断裂比强度≥30.0cN/tex,马克隆值3.5~5.0。较低年份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0mm,断裂比强度≥29.0cN/tex,马克隆值3.5~5.1。
2.3Ⅲ型品种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7.0mm,断裂比强度≥28.0cN/tex,马克隆值3.5~5.5的品种。较低年份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7.0mm,断裂比强度≥27.0cN/tex,马克隆值3.5~5.6的品种。
3分类品种条件
3.1高产稳产品种
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的纤维品质类型相同,参试品种两年区域试验皮棉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0%,且区域试验较低年份增产≥1.0%;生产试验皮棉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皮棉产量增产≥1.0%的试验点比例≥60%。
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的纤维品质类型不同,Ⅲ型品种与Ⅱ型品种、Ⅱ型品种与Ⅰ型品种相比较时,产量指标要求在上述规定的指标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相反则降低3个百分点。
杂交棉品种对照为常规棉品种时,所有相关产量水平要求在相同条件下增加5个百分点。
3.2优质绿色专用品种
3.2.1优质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属于Ⅰ型品种。
3.2.2抗病棉花品种:枯萎病病情指数≤5.0、黄萎病病情指数≤20.0,皮棉产量水平可比高产稳产品种指标降低3个百分点。
3.2.3适合机械采收品种:
生育期和早熟性:西北内陆棉区早熟棉品种生育期≤122天,早中熟棉品种生育期≤130天。结铃吐絮集中,霜前花率达90%以上。
植株形态结构:株型较紧凑,抗倒伏性能好,第一果枝始节高度20cm以上,株高85cm左右,叶片较小。
结铃吐絮性能:含絮力适中,符合机采要求。
脱叶剂敏感度:对脱叶剂敏感,脱叶效果好。
3.2.4短季棉品种
生育期<110天的品种。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