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高坪:“智能化”养蚕 助农民致富增收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6-19 09:10:47 来源:高坪融媒

  时值夏日,在南充市高坪区会龙镇老场垭村的养蚕基地里,一株株桑树枝繁叶茂,染绿了山头,蚕农们穿梭林间采摘桑叶,为蚕宝宝精心准备“伙食”。

  跟随着蚕桑基地管理员张耀平的步伐,记者走进宽敞透亮的大蚕房,只见蚕宝宝被喂养在地面上,半空中,智能化轨道给桑设备引人注目。张耀平熟练地把桑叶放上喂蚕平台,再启动开关,平台缓缓前进,桑叶匀速洒下,沙沙作响的大蚕啃食桑叶声随之响起。

  “以前,我们在蚕台上养蚕,给叶、撒石灰、扩座、捡除弱小蚕要一层层地换,很不方便。今年,在专家建议下我们首次引入地场轨道式养蚕,能减少病菌感染、增加蚕房利用率。预计今年整个基地可以养8—10批蚕,比去年至少增加2批,每一批产值能达到30万元。”张耀平说。

  在一旁的智慧育蚕室里,老场垭村2组村民满素琼正在高坪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吴红云指导下喂养二龄蚕。从如何设置蚕房智能控温系统,实现自动温度调节,到如何科学选桑、合理喂蚕,满素琼说,今年,在小蚕共育智慧系统的帮助下,养蚕的活儿更轻松了。“在空调房里喂蚕,平均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省省能攒下一大笔钱。”满素琼惬意地说。

  “蚕茧和僵蚕经济价值高,养蚕最大的好处是,能快速增加农民的收入。”吴红云是蚕桑养殖专家,她介绍,近年来,为了激活当地传统蚕桑产业的优势,会龙镇注重科学技术引进和养蚕设备更新。一批见效快、适应性强的蚕桑养殖技术,如成片桑树病虫害防治、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等“送课上门”,加之智能化轨道给桑设备、小蚕共育智慧系统的引入,当地的桑种从原来长不高、产量低的711,变为现在叶片大、产量高的强桑1号;养蚕方式从原来的蚕台式变为现在的地场轨道式……传统蚕桑产业走上了稳产高产发展道路,为企业及蚕农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会龙镇通过集约化代管、科学化养殖等技术指导,建成粮经复合现代蚕桑基地5000余亩,带动硝厂村、石门楼村、老场垭村等5个村400余户村民致富增收。预计2024年,全镇能实现养蚕超过2000张,产出蚕茧及僵蚕总产值超过600万元。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