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新闻人同访巴贝集团,看工业化养蚕再进阶:新“丝”路,富一方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6-18 09:18:01 来源:绍兴日报

  200名工人抵得上10万养殖户,鲜茧年产能超过4万吨;多丝量品种、强抗性品种、特殊用途品种等备选品系已有20多个,种质资源库羽翼渐丰;蚕丝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全面展开……如今的嵊州巴贝集团,在丝绸传统工业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已今非昔比。

  2019年1月19日,巴贝集团耗时7年打造的养蚕流水线投产成功:将蚕卵放在无菌恒温环境里孵化,通过喂食人工饲料完成生长周期,不再需要新鲜桑叶,也彻底摆脱了养蚕对季节、气候的依赖,实现每天滚动生产。跟踪该项目长达3年的绍兴日报记者何瑛儿和陈正军也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2019年1月20日,《绍兴日报》头版刊登了《巴贝工厂化养蚕改写世界养蚕史》一稿,首次向世界宣布: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的世界性难题已被攻克。国内其他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今年6月初,作为“新闻印记里的时代脉动”报道小分队一员,记者与陈正军同访巴贝,再次看到“化茧成蝶”五年后的巴贝,在创新领域中开辟出的一条条“新丝路”。

  “真是颠覆了千年养蚕史。”走进巴贝集团总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于去年建成投产的陌桑高科二期项目,陈正军不禁感慨。厂房像一个巨大的孵化器,气势恢弘。一边是恒温恒湿无菌的养殖车间,一批批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被机械臂置于饲养盘中。另一边的生产车间里,雪白的蚕茧像瀑布一样从传输带上倾泻而下。

  “现在工厂的年产茧量已达4万吨,相当于40万蚕农一年的养茧量。”巴贝集团陌桑高科常务副总经理何锐敏说,工厂化养蚕不仅产量高,蚕丝强度、清洁度也明显好于传统饲养产出的蚕丝,为下游高档蚕丝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领带行业利润太薄了,以前原材料价格波动很大,养蚕也是被逼出来的。”何锐敏说,直到2019年实现工厂化养蚕,才有效解决了丝茧原料不足问题,实现了农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如今,巴贝已培育出适合工厂化养蚕的专用蚕种,研制出低成本人工饲料,还建立了环境控制体系、病害防控体系、养蚕技术体系,并把工厂化养蚕“嫁接”到广大农户家中,探索出“小蚕工厂孵化、大蚕助农增收”的“小蚕工厂”共富模式,带动10万农户增收10亿元以上。

  如今,倚靠巴贝的工厂化养蚕硬实力,嵊州正在全力推进日用化工、生物医疗、功能性食品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科技攻关,并大力推进全国茧丝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打造中国茧丝绸行业的交易、价格、信息和物流中心,打造百亿元级“中国丝高地”。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