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纺织+”人才培养体系 推动纺织类专业转型升级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6-14 09:16:23 来源:光明日报

  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明珠”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无锡纺织工业学校,是我国创办早、师资力量强、学术水平高的纺织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构建了集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学科集群,并在先进纺纱和织造技术、针织技术和生态染整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优势。学校纺织类专业现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纺织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首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纺织工程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本科教学与科学科研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同时,学院在“新工科”背景下,紧跟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纺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横纵结合培养“卓越工程师”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是2011年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两所纺织院校之一,经过10余年实践,学院逐步探索出“以党建为引领,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科教结合”的育人机制。

  近年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持续推动“党建联盟”工作体制机制,通过纺织高校“一融双高”建设经验交流会、纺织行业创新平台技术交流会等,强化校企融通。在师生党团支部、龙头企业“1+1+1+N”党建联盟基础上,持续深化“联学、联建、联育、联创”四联党建工作机制,全面开启校企合作新局面。

  学院制定了“学生全面覆盖、校企全程协同”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基于“校企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原则,开展纺织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学院利用区域优势,在长三角与30余家纺织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了“卓越工程师”实践教育基地,通过签订“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企业深度参与学生企业实践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过程、校企产学研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并完善了合作培养模式,建立了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积累了合作教育经验。

  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在2012年成立了江南大学学院级基金会“江南大学纺织教育发展基金会”。借助基金会优秀校友的纽带作用,建立稳固的“学校—校友—企业”多方协同平台。加大“引企入教、推教入企”力度,通过共建精品课程、卓工系列教材、联合培养学生等方式,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为纺织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基础。

  学院纺织类专业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工程型人才为核心,以培养纺织卓越工程师为目标,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兼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科技后备人才。造就一批在纺织新设备、新产品和新工艺方面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和商务贸易方面具有专长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重构“纺织+”多学科融合体系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聚焦当下纺织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标未来纺织创新人才要求,重构“纺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以培养“纺织工程科学人才”为目标,以“小班教学”落实“OBE”教学理念,探索创新拔尖人才试点班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实现自身价值与国家战略需求的有机融合。

  学院着力打通学科边界,探索构建“纺织+智能”“纺织+健康”“纺织+生物技术”等跨学科课程体系,促进教师提升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打破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壁垒,满足未来纺织行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需求。

  近年来,聚焦“纺织+”人才培养需求,学院与企业组建纺织智能制造“新工科”科教研究院,共同参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执行、评价等工作,构建了以“新工科”研究院为载体的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产业需求,修订“新工科”培养方案,并通过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累合作教育经验,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新工科”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一体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力量。

  通过不断总结、凝练和提升,学院突出创新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2010-2020级纺织工程专业近2000名毕业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赞誉,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升学率连续5年增长,2023届达57.4%。未来,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探索新发展路径,着力培养更多符合纺织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付少海)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