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棉花田间管理期 植保无人机来助力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5-29 16:54: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新疆新闻5月29日电(张超 魏国能)眼下正值棉花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哈密市棉区各乡镇园区的棉田里,一台台植保无人机在棉田间穿梭,为7万多亩棉田喷洒农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各乡镇还有序组织棉农抓好田间水肥运筹、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促进群众稳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哈密市伊州区二堡镇奥尔达坎儿孜村棉农张新正在自家的棉田里开展无人机植保作业。装药、起步、腾飞、洒药,伴随着旋翼的嗡鸣声,植保无人机按照规定的打点路线匀速飞行,机身下方喷洒出雾化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地洒向棉花叶片。“像这块130亩地1个小时就植保完了。从今天下午6点钟到明天凌晨8点钟的话,我最少要飞500-700亩地。”伊州区二堡镇奥尔达坎儿孜村棉农张新说。

  这段时间气温迅速升高,棉花生长旺盛,张新打算控制一下棉花生长速度,预防后期长得太高容易倒伏。过去田管期间,张新都使用拖拉机打药,会造成棉苗、棉铃损失,影响棉花产量。现在智能植保无人机快捷、高效,省时又省力,已成了他开展日常植保工作的不二之选。伊州区二堡镇奥尔达坎儿孜村棉农张新

  告诉记者,人工打药棉花一起来以后人进不去,它容易绊倒,然后走不动,然后慢慢的机械化以后变成拖拉机打药,拖拉机打药是后期棉花起来它容易伤苗,还有一个它也比较慢,然后相对的油、还有浪费的药,相对要比飞机浪费的大一点,成本要高一点。拖拉机理想程度每天最多能打300亩左右。

  张新使用的植保无人机型号为大江T60农业无人机,每天可以服务农田800-900亩,特别是在植保防治过程中,因为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采用了定向精准施药模式,与传统植保防治药械相比,农药的使用药量比正常用药减少20%左右,效率比拖拉机打药效率快1倍多,比人工打药快数十倍,不仅大大提高农药的利用率,也有效提升了棉花病虫害防治效果和植保水平。

  张新这驾T60植保无人机是今年5月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厂家活动优惠初贷款购置的,全套无人机植保设备在5.2万元,按照他今年承包种植了3000余亩棉田来计算,张新只用4到5天就可以给棉田进行一次植保全覆盖。不仅如此,他还接了很多植保订单,按照订单量来算的话,他今年10月底就可以把植保无人机贷款还清。“自己打药光算飞防成本,最少要节省3万多块钱,3万到4万块钱。去掉自己的地,无人机植保打药服务能达到25000亩左右。25000亩今年的通价目前是三块五,两万亩的话是6万,也就是总计10万左右吧。就是我去掉所有的损耗成本,然后机子钱去掉,能挣个4、5万块钱。”伊州区二堡镇奥尔达坎儿孜村棉农张新说。

  近年来,哈密市积极探索现代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普及推广科技化种植手段,无人机已大规模应用于棉花、小麦、玉米、辣椒等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棉农和合作社在政府支持下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参加科技培训、与植保无人机飞防人员学习,做到节本增效、丰产有保障。今年仅伊州区二堡镇就有11位村民购买了植保无人机,全镇无人机保有量在30余台(架),服务面积超过6万亩。

  哈密市伊州区二堡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阿加尔古丽·阿不来孜告诉记者,她们镇各村都有无人机,像棉花种植合作社也有无人机,无人机对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的现代化种植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效果,她们也会加大宣传植保无人机应用,让靠天吃饭变为节本增效的智慧农业,确保粮食稳产、棉花增产、农民增收。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