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为全国碳达峰提供试点示范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5-28 15:21:40 来源:苏州新闻网

  5月23日,苏州市政府印发《苏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为全国碳达峰提供试点示范。

  作为工业大市,苏州稳步扎实推进碳达峰各项工作,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结构。《实施方案》提出了“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的碳达峰一些主要目标,其中,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有序下降,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林木覆盖率达到20.56%,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支撑。

  《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工业重点行业达峰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提质增效行动、绿色低碳城乡建设行动、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共建行动、内外联动交流合作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开展工业重点行业达峰行动

  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聚焦钢铁、化工、纺织、建材等重点行业,强化产业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全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推动化工行业碳达峰,推动其他行业碳达峰,巩固去产能成果。

  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在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有序衔接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下降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全市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合理控制油气消费,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建成大规模受端韧性电网样板,全市电网侧新型独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40万千瓦,全市力争建成产业园区能源互联网工程15个。

  开展节能降碳提质增效行动

  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控,合理控制能耗总量,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加强节能降碳减排管理能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全市全面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

  开展绿色低碳城乡建设行动

  创新规划、建设、运营等阶段低碳发展实施路径,着力构建绿色低碳转型体系,切实转变城乡发展方式,全面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全市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建筑节能降碳,推进农村用能和建设低碳转型,到2030年,鼓励建成一批绿色农房。

  开展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行动

  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升级交通运输工具、加快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效能,构筑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全市构建现代化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到2025年,沿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万标箱,水路和铁路货运量分别达到800万吨和115万吨,加快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智慧化,持续优化绿色出行结构,到2025年,苏州市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开展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通过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方式减少碳排放。全市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到2025年,全面完成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到2025年,一般工业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垃圾污水减量化资源化,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开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攻关和推广应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助力苏州高质量发展。全市加强前沿基础科学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强化绿色低碳创新能力建设,营造绿色低碳创新创业氛围,做大做强绿色低碳科技服务业,探索实施“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高端孵化服务模式。

  开展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推进绿色苏州建设,严格保护修复生态空间,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市严格保护修复生态空间,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增强农业农村固碳能力,深化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到2025年,新建绿美村庄30个。

  开展绿色低碳全民共建行动

  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领导干部、企业、在校学生等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全民宣传教育,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生产方式,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全市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组织领导干部培训。

  开展内外联动交流合作行动

  坚持分类施策、上下联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进各地因地制宜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城市、长三角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协同绿色发展,构筑内外联动低碳发展新格局。全市因地制宜推动各地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区域协同绿色发展,强化低碳合作机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离岸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发展政策对接,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