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新材料公司不甘只做“材料” 全面突入产业上下游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5-23 09:35:24 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每块布都被“折磨”得不轻——

  被反复摩擦一万次,还能平整如初;加注压强相当于两倍大气压的水柱,背面仍能保持干燥;长时间在紫外线下暴晒,依然不褪色变形……

  这些经历“千锤百炼”的科技面料,已经进入lululemon、迪卡侬、安踏等全球知名服装品牌的供应体系,被制成一件件高品质冲锋衣。

  这些年,东进的增长轨迹让许多同行叹服,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后,更是跑出加速度,产值实现三年翻番,远超纺织行业同行。

  东进的实验室内,实验人员正在操作自动配色系统。潮新闻记者郑培庚共享联盟·柯桥徐晔摄比增长轨迹更让人叹服的是东进的“反其道而行”。

  身处全国产业链最全的绍兴柯桥纺织产业集群,从前道的纺丝、加弹,到后道的染整、复合,织造企业的上下游完整而畅通——“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是降本增效的公认法则。

  而东进却把“全链化专精特新的研发生产”作为突围之道。从2006年的织造环节起步,东进在2009年打通复合环节、2019年加入染整环节,又在2020年布局加弹环节,企业内部“加载”出纺织全链条,逐步摆脱对上下游代工厂的依赖。

  “全链化是为了达到更强的可控性。”东进副总经理谢国炎告诉记者,现在,一接到客户需求,东进能实现三天设计打样、一周出小单、两周批量出货。快速反应加上高精度的品控水平,牢牢“黏”住了中高端客户。

  传统企业的理念之变,往往是摔出来的。

  2019年,东进接到某欧美服装品牌的高端产品订单,金额为300万美元。企业保质保量、如期交付,获得了对方的认可。正当大家满心期待客户继续下单时,对方却泼来一盆冷水——原来,他们在实地验厂时,考察了东进的印染代工厂,认为不符合总部对全产业链可控性的要求。

  眼看着高端客户就这么溜走,没有全链自主生产能力,像这样的外加工苦头东进吃过不少。比如染整环节,海外环保要求染料和助剂不含氟,但代工厂的产线存在不同批次间用料残留,这样生产出的成品容易被客户检测为不合格。还有些代工厂因设备技术能力不足,成品的耐洗性和生产的稳定性都不高。更不用说,“假手于人”还需要等排期,时间也是成本。

  染整是布料加工的关键环节。“要选就选最成熟的团队。”东进管理层花费大半年时间,前往杭州遍访台资、日资印染企业,最终找到了一支专攻户外运动功能性面料的团队。三年间,东进染整工厂的7条生产线陆续投产。除了自主配套,工厂还为李宁、361°等国内服装品牌代工,在业内小有名气。

  如法炮制,2020年,东进又引入一家化纤合作商,补齐了织造前端的原料初加工工序;去年,企业更大手笔投入2000万元建成创新中心,从“卡脖子”的材料研发入手,力求更快响应客户的创新需求。

  至此,一家浙江纺织业内少有的全链化企业初步成型。

  “当前‘小单快反’、预售等行业新模式之下,交货压力更大、质量要求更高。”谢国炎说,全链自主生产意味着研发、品质、效率通通“自己说了算”,高可控性正是争取客户的底气。

  东进新材料的车间。记者郑培庚共享联盟·柯桥徐晔惊喜的是,当初溜走的机会又回来了。

  去年11月,那家曾经拒绝东进的欧美服装品牌再次到访,成为东进的稳定合作客户,截至4月中旬,下单产品总长已突破100万米。

  眼下,东进的产业链还在“变长”。一款具有防透视功能的面料研发项目已经完成中试,有望实现日本进口面料的全面替代。为配套新品生产,东进正在谋划建设年产1.8万吨的高端纤维产线,继续向产业链前端的纺丝环节延伸。

  同步布局的还有后端的成衣销售环节。企业已经申请了5个自有服装品牌,想在爆发式增长的跨境电商中分一杯羹,做的依旧是“可控性”的文章:通过电商渠道掌握一手数据,可以分析市场需求,反向指引生产研发,真正形成全链化闭环。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