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国青:一根蚕丝“织”梦想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4-24 16:18:57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24年4月下/

  一双化茧为丝的手是什么样?

  凌国青摊开双手,只见她的指尖多处蜕皮、关节处茧子明显,布满了20余年缫丝工作的痕迹。

  1997年,不到20岁的凌国青站在了缫丝机前,一“站”就是27年。扎根一线、认真钻研,她从一名普通的农家打工妹,成长为茧丝绸行业远近闻名的操作能手。

  结缘——“别人可以,我肯定也行”

  从一片桑叶、一颗蚕茧,到一缕丝线、一片绸缎……在乐至,一双双接力的巧手撑起了蚕桑产业的蓬勃发展。

  27年前,凌国青进入红旗丝厂成为一名缫丝技师。能在乐至县第一家工业企业工作,凌国青“兴奋地睡不着觉”。但很快,兴奋转为了焦虑。

  “第一步煮茧,用稻草芯粘起蚕丝,先绕再钩,再绕到丝车上,按照车的惯性拿脚踩踏板控制,一个茧最长可以拉到1200米,注意丝线尽量不断……”凌国青回忆,尽管师傅教得仔细,但她总是跟不上。急性子的她几度想到了放弃,但思来想去,不服输的劲儿涌上心头,“别人可以,我肯定也行!”

  40多个茧丝可以结成一根丝,将这根丝穿过针尖大小的孔,就可以去除丝线上的杂质,这就是缫丝技艺中至关重要的操作——穿瓷眼。

  凌国青从穿瓷眼开始练习,从1根丝穿到100多根丝,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一天下来的她眼花、手酸、腿软……在一根蚕丝接一根蚕丝的努力中,凌国青越来越熟练,最快两分钟可以穿12个瓷眼。

  接下来,接结咬结、做鞘、除类捻添……尽管频繁和碱性“缫丝汤”接触令双手起泡、蜕皮、发痒,她还是一头“扎”在生产线上,靠着勤学苦练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所有操作技巧。

  在艰辛中磨炼,在失败中爬起。随着技艺不断提升,凌国青在公司一次次的缫丝比武大赛中脱颖而出。2008年,她还还作为组长带领练兵组参加资阳市缫丝操作技能大赛并一举夺得全能操作冠军。

  破茧——“历经磨砺才能实现突破”

  随着科技的发展,凌国青缫制的丝从双宫丝变为白厂丝。第一次面对自动缫丝机,凌国青接触到一个新词——巡回。

  原来,缫丝工艺一直存在蚕丝容易扯断的难题。一旦扯断,缫丝技师需要通过穿瓷眼等操作进行手工续丝,机器才会继续运转。

  “原来的双宫丝只需要保证面前的两个机器运转,而白厂丝需要同时操作四五十个机器,所以需要在缫丝机前按规律走来走去,才能及时处理每台机器的情况。”尽管难度陡然加大,但凌国青深知,“对于靠手艺吃饭的人来说,熟能生巧是唯一的真理。”

  于是,她又开始了日以继夜的学习与钻研。有人曾问凌国青“一天在缫丝机前要走多少步”,她说自己从未留意,因为站在缫丝机前的她心里只有一件事:怎么把丝缫得更好、更多。

  在这样一步又一步、一个巡回又一个巡回中,凌国青不仅用3个月就达到了操作标准,还总结出一套独有的“轻、快、稳”的缫丝操作手法。

  “最重要的是眼疾手快,其次在操作上也有很多小技巧。”看到感应器落下,凌国青开始一边示范,一边介绍,“以弃丝为例,丝线如果绕在食指的关节处,不仅速度慢还有受伤的风险,但如果绕在关节往上一些就刚好。”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凌国青将这套手法用得精妙娴熟,一般缫丝技师只能操作四五十个机器,而她可以同时操作100个机器。

  凭借精湛的操作手法,凌国青的缫丝操作“四基”水平均超过国家标准,连续多年缫丝质量、产量等均名列前茅,荣誉也纷至沓来,但她淡然处之:“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

  化蝶——“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4月11日,记者走进前缫车间,多排缫丝机轧轧作响。随着机器的运作,蚕丝脱离蚕茧开始抽丝、合并,然后卷绕在上方的轴上制成生丝

  值得注意的是,一排缫丝机前只有4个缫丝技师,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同时管理100个机器。操作数量翻了一番,缫丝技师技艺提高的秘诀在哪里?

  “正是凌国青手把手的指导。”工厂车间主任江红介绍,凌国青把自己总结的缫丝操作手法奉献出来,手把手培养了200余名新职工,这些职工大部分已成为公司骨干。

  正因如此,“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成了一次民主评议中,众人对预备党员凌国青的评价。

  但在凌国青看来,她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毕竟“一个人虽然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2020年,凌国青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凌国青为核心的5人创新研发团队先后研发出“循环烘炕蚕丝棉设备”“蚕茧自动剥离装置”“可移动的蚕茧分拣装置”,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尤其是工作室优化的煮茧前处理技术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顶级生丝质量的“净度”指标的难题,每年可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

  伴着缫丝机的轰鸣声,凌国青和工友们还在“抽丝剥茧”,一根根银链般的生丝耀出闪亮的光泽,耀出大家用匠心“织”造的梦想,也耀出乐至县蚕桑产业的欣欣向荣。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