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上的艺术!这位“绣郎”让广绣走出画框,穿到了身上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4-18 08:38:4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他叫王新元,是广绣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让广绣走出画框,是他一直以来的尝试和努力方向,而最近,王新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位正在给顾客热情推销广绣文创产品的人就是王新元,最近几年,为了实现把广绣从悬挂在墙上做展示,到穿戴在身上当配饰,他下了不少功夫,设计出了香囊、丝巾、领带、胸针、手袋等一系列广绣衍生产品,但市场反应一直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今年43岁的王新元已经是一位刺绣老师傅了,三十多年的刺绣经历,让他成长为广绣的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然而,多年来一直深耕于作品创作的他,在电商领域却只是个新人。如何让广绣这项传统技艺吸引流量,打开市场,是他眼下需要突破的瓶颈。

  王新元:我们现在缺的更多的是年轻人,因为像广绣老龄化比较严重,更缺的是广绣的年轻讲师,去传播、去教育、去培训,我们缺的是这一块,那更缺的是他们那种年轻的职业从业者。

  吸引更多有手艺的年轻人加入团队中来,是王新元的努力方向,具有一定刺绣基础的李丽敏就是他新招收的绣娘。

  王新元:比如绣牡丹花瓣,她这种绣法就不行,因为她叠加得太厚。这个习惯我们要慢慢地去改变,现在要找回她原来的感觉。

  王新元:她其实有五年没有绣,但今天绣的这个效果还是有的,因为基本功还在。如果她愿意一直以这个为职业,那我们也会重点培养,对我们来说是很求之不得的。

  无惧偏见一针一线绣出梦想之花

  在王新元看来,有买卖才有创新,有创新才能传承,如何让广绣这项技艺既焕发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又能创造经济效益,是他现在思考的重点。为此,他艰难维持着自己70多人的团队。

  虽然工资压力有时让自己有些喘不过气,但王新元不愿放弃,他想把广绣之美带给更多的人,就像自己年少时被那一针一线吸引一样。其实,作为一个喜欢刺绣的男生,王新元曾遭受了很多质疑和嘲讽,正是这份对热爱的坚持,让他走到了今天。

  为了把一根桑蚕丝劈成作品所需的粗细,王新元的指甲必须保持尖锐和光滑。因此,他经常要去美甲店进行特殊护理,这总会引起身边人的误会。

  王新元出生在江西乡村的一个裁缝世家,从小便和针线结下了不解之缘,13岁时,王新元喜欢上了刺绣,然而,这个爱好,却让他常常遭受异样的眼光。

  面对偏见,王新元并不服气,为了证明拿绣花针的手也能扛起保家卫国的枪,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参军入伍。

  退役后,王新元来到广州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广绣,那个埋藏心底的刺绣梦再次被唤醒。他向粤绣名家梁国兴和吴玉珍夫妇表达了自己对刺绣的喜爱。梁国兴邀请他来系统学习。然而,面对这难得的拜师机会,王新元却犹豫了。

  王新元:小的时候绣花,同学之间就一个异样的眼光,所以,心里总是摆脱不了那种阴影,但是自己很喜欢,其实我很想拜师,但是我又害怕我再拿起针的时候,我又怕有同样的眼光,所以我就一直在犹豫、在徘徊。所以到两三个月过后,我才鼓起勇气去到梁师傅那个地方。第一天去的时候我也很惊讶,因为我推开门的时候去到家里全是女的,我那时候刚好年轻,她们都差不多50来岁,心里怦怦跳个不停,心跳跳得很快,像要跳出来一样,就恨不得想扭头就走。

  随后三年的时间里,王新元瞒着身边所有人,每周三次往返佛山、广州两地学习广绣。

  王新元:我的两位师傅对我都是赞许有加,按照他们的话来讲,我是非常有天赋的那个人,就是我对颜色非常敏感,比如说一片木棉花,人家一般可能绣三到四五个颜色,我会绣十几个色上去,过渡很自然。

  慢慢地,掌握了广绣基本技法的王新元不再满足于传统花鸟题材的创作。他将自己喜爱的历史文物融到广绣之中,对传统广绣进行了颠覆性创新。

  王新元:反反复复3个月,就经常跑博物馆,去看青铜器,青铜器的锈迹斑斑、这种沧桑感,怎么绣出来呢?就通过这个颜色,像我们是一层两层三层甚至四层,不断地这样层层叠加,在叠加的过程中,蚕丝不断地要劈粗细,这是亮度,这是暗度,这是光影。这个提手,这里是光的,这是暗的,我们要把这个颜色加重,这个的颜色我配的是1176种。

  王新元完成一幅绣品,常常要耗时数月甚至一两年,每天保持十几个小时的投入,对每一个细节反复雕琢。

  这样高强度的投入创作,让王新元的作品日渐精进,也让他的身体亮起了红灯。思量过后,他辞掉原来的工作,开了一家绣品店,希望能用手艺养家糊口。即使到了这时,王新元依然对自己“绣郎”的身份感到不自信,直到开张三个月后,第一次卖出绣品,那位顾客的肯定,让王新元的刺绣人生迎来了真正的转折。

  王新元:看了我作品一圈,他就问这是谁绣的,其实我很想讲不是我自己绣的,我很想讲别人绣的。但是就不由自主地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实情,我说这是我绣的,但是说我绣的时候他是完全不相信的,就是瞪大那个眼珠子来看我。我就说要不你明天来一下,我亲自绣给你看。他看我绣十来分钟就很惊讶,哎哟,这个小伙子你还真的会绣。他没有那种原来的那种异样的眼光,而他来的是那种很尊敬很佩服的那种眼光,当天就一口气买了3幅。所以我很有成就感,一下子给我了更多的自信,让我就真正地可以正视自己,其实我可以的,我可以走出来,人生最高光是那个时候。

  从那之后,王新元再也不遮掩自己“绣郎”的身份,他开始广收学徒,把传承发展这一古老技艺视为己任。

  让年轻一代领略广绣之美

  不论是过去创作作品,还是现在打造产品,创新一直是王新元最看重的。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让广绣破圈而出,必须吸引年轻一代的加入和关注。

  近几年,乘着国家加大对传统非遗项目的保护和推广这股东风,王新元努力向年轻人推广广绣这项传统技艺,此外,他还一直在探索如何拓宽广绣从业者的职业道路。

  这几年,在广东,不少中小学将广绣纳入了选修课程,这给王新元带来了希望。他的团队已经与十多所中小学校签约,把广绣带进了孩子们的课堂。

  王新元:那么多小学生、中学生都愿意跟我来学的原因是,因为我会根据他们的爱好兴趣来设计,你看我会给他设计小熊猫、独角兽,用他们感兴趣的素材题材吸引他们,让他们静下心去绣他们喜欢的图案。其实他们绣出来对他来讲是不是很有满足感。

  除了给孩子们做兴趣启蒙,王新元还把目光投向了职业院校。

  现在,王新元正在多个方向同时努力,希望为广绣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就在王新元为绣品的出路发愁的时候,他们的海外电商平台陆续传来了好消息,这也给他打了一发强心剂,他坚信广绣这一古老技艺,一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王新元:我觉得不是去迎合市场,而是怎么去让更多市场的年轻人,来关注我们广绣,传承我们广绣,参与进来。你怎么样发展,你就要创新,所以我就觉得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广纳新意出新绣

  1176种配色勾勒出青铜器的锈迹斑斑,耗时一年,用几十种针法绣出虎虎生风,王新元的作品,为广绣这项千年技艺开拓了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这是他二十多年专注投入结下的果实。而对广绣的热爱,也让他明白,传统技艺靠保护只能生存,要想重新焕发出活力,就必须靠市场、靠创新,只有让更多人“看得见、摸得着”“消费得起”广绣之美,才能使广绣飞出画框、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那个在异样眼光中坚持心中所爱的少年“绣郎”,到为了创新发展广绣技艺而积极开拓的传承人,王新元把热爱灌注在一针一线之间,一步步坚定了内心的选择,也让自己的人生画卷绽放出绚丽的梦想之花。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