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纲为要,行至2035|​董奎勇:向“新”而行,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棉纺织力量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1-18 08:52:10 来源:中国纺织

以纲为要,行至2035|​董奎勇:向“新”而行,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棉纺织力量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在新发展阶段,如何将行业发展嵌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画卷中?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理论转化为行业发展可遵循的具体指南?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正式发布了《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行动纲要》),该《行动纲要》提出了七项重点行动,解行业思想之渴,答企业实践之惑。中国纺联会刊《中国纺织》、《纺织服装周刊》及官网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特推出“以纲为要行至2035”专栏,采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各专业协会、地方协会、龙头企业、院校、产业集群,探究产业发展各参与主体的具体思考与实践,进一步凝聚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共识与力量。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漫漫征途,是一场接力赛。不仅需要一棒接着一棒跑的坚毅执着,也需要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开拓进取。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理解纺织现代化,并踊跃投身强国建设的洪流,这是行业的使命与任务。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中国纺织工业肩负着至关重要的历史使命。为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正式发布了《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在此背景下,针对中国棉纺织产业如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以及如何以《行动纲要》指引行业未来发展,《中国纺织》特此专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高屋建瓴解答行业发展关键之问。

  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

  记者: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雄心壮志与大政方针,您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当前行业发展内外环境异常复杂,您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对行业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

  董奎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具体到纺织行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五届第二次理事扩大会暨第五届第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指出,“统筹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综合战略大局与产业实际,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产业阶段的必然要求”。

  (1)完整性。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纺织行业依托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规模优势,在稳定经济发展、平衡国际收支、创造就业空间、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必须根据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人民的现实需要设置目标,始终保持完整性,在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中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统一。

  (2)先进性。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先进性体现在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以创新驱动要素升级、结构优化,形成高效能、高品质、高责任、低成本的投入产出关系,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

  (3)安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产业安全,要推动行业多元布局,既要引导产业强化与传统市场的经贸合作,也要充分用好共建“一带一路”、RCEP协定等协议带来的战略机遇,强化与中亚、东盟、非洲、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与合作。同时要处理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安全间的关系,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保障产业的自主可控,以前瞻性的科技布局,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保障原料安全,对于棉纺织行业来说具有至关重要性,一方面要加强原料跟踪监测和预警,关注棉花等纤维原料的供给结构;另一方面,要完善原材料产业链布局,加强储备能力建设,打造安全的供给体系。

  记者:您认为《行动纲要》对于行业、企业当下及未来发展具有着怎样的意义?

  董奎勇:《行动纲要》与《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一脉相承、紧密衔接,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蓝图。《行动纲要》明确了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融入时代大势、立足中国实际、美化人民生活、满足重大需求、服务全球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行动纲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国家战略和行业实际、当前形势与长远发展,擘画出的中国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蓝图,给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行业要落实的重点行动,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有效衔接、协调统一起来,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并不断提高和深化,是中国纺织工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行动纲要》为包括棉纺织行业在内的中国纺织工业未来十几年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凝聚人心力量,给人以信心,给人以鼓舞,对行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大重点行动引领行业进步

  记者:结合行业过去几十年的演进路线以及《行动纲要》中提出的重点行动,在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您认为行业应该从哪些方面重点进行自身的发展?

  董奎勇:一是推动行业进步的纺织科技创新。继续重视观念创新与机制创新,强化科技创新与工艺创新,并增强创新动力与创新活力,把创新理念与创新行为贯穿到企业研发、生产、贸易以及管理的全过程。与产业地位相匹配。棉纺织行业亟需形成创新能力的“引力场”,产生颠覆性或革命性技术,勇于开辟新领域,创立新赛道,实现新领跑。具体来说,通过科技创新,继续夯实棉纺织行业的产业技术基础;全面推进棉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开展工艺创新,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丰富纱线、面料品种;开展行业基础性问题研究工作,以基础性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个行业技术进步;开展行业基础性支撑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二是突出文化引领的纺织时尚升级。棉纺织行业继续顺应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逻辑,在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迭代加快的潮流下以及建设从原料到终端商品一体化生态圈成为主流商业模式的背景下,参与到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科技创新为支撑、优秀文化为引领、品牌建设为抓手、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创意高密集、资源高度融合、产品高附加值发展时尚创新生态体系,增强产品时尚表现,支撑终端商品引领时尚消费潮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行业内确立时尚研发的先导机制,建立由专业机构、重点企业、产业集群、有关院校组成的流行趋势协同研究发布机制,覆盖纱线、面料等环节,,并保障好流行趋势的系统传导与价值转换。

  三是践行纺织绿色制造和履行社会责任。棉纺织行业继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绿色生产为重点,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与绿色标准为主要抓手,加快完善行业绿色发展体系,为下游产业提供更多绿色、低碳、环保的纱、布产品,引导绿色消费,促进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积极践行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市场责任,打造良好的行业形象,持续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建立协调联动的纺织区域融通发展。棉纺织行业要继续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区域结构的协调性,发挥产业的比较优势,营造健康的产业生态。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从全国、全行业一盘棋的角度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新格局。根据各地区产业链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定位,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同时,要发挥集聚区规模优势、配套优势与产品特色优势,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定位。

  五是推进双循环的国际化供应链提升。棉纺织行业应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战略窗口期,破除以美西方以所谓“涉疆法案”将中国棉花及棉纺织产业链排除在全球纺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之外的风险冲击,全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利用好RCEP、CPTP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进行高效的跨国资源配置,进行科学有序的全球产业布局。一方面,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以产业资本为主导,打造“中国总部+重点国家”制造基地布局模式的跨国供应链;另一方面,打造以我国棉纺织产业体系为资源配置中心的全球生产营销网络,整合世界范围的纤维原料、技术研发、品牌和市场渠道资源,对产业链两端环节进行垂直延伸和掌控,带动产业整体上向价值链高端演进。同时,要平衡国内发展和国际布局之间的关系,从国内居民消费安全和应急供应保障角度保持产业安全。

  六是促进数字经济与纺织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棉纺织行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在行业的融入与应用,提升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能力,提升智能制造整体水平和占比。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优化生产流程,化解劳动力、能源等要素资源约束,发展智能制造与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加快存量产能数字化改造升级,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工业增加值率,把存量优势更多转化为增量优势。加强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数字变革下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利用数字经济平台赋能中小企业,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各具优势、竞相创新、梯次发展的平台经济生态圈。同时要制订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与应用规范,突破全流程智能制造部分堵点难题,并完善棉纺织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

  七是支撑现代化发展的纺织人力资源建设。棉纺织行业要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棉纺织产业人才队伍。在棉纺织行业内,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企业家、科学家以及技术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更多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与产业工人。讲好棉纺织产业故事,展示中国棉纺织行业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产业形象,更新社会舆论对棉纺织产业发展定位及公众形象的认知,鼓励企业用较好的经济待遇、温暖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稳定产业工人队伍。

  供应链、原料与科技面临挑战与变革

  记者:觉得行业当下面对的最大的变革和挑战是什么?

  董奎勇: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行业面临的变革和挑战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供应链的本地化、近岸化、友岸化。世界经济的黄金增长期被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打断(2008年至2021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下降到2.49%)。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等发达国家为促进经济复苏,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制造业再振兴计划,推动制造业回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贸易采取保护主义的做法,全球化遭遇逆流。特别是进入2018年以后,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利益第一,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全面挑起了贸易摩擦和科技脱钩,叠加随后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影响,世界经济在逆全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严重受阻,断供、断链等问题不断发生,很多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遇到了“梗阻”,经济安全成为困扰多国的重大问题。在其背后,是全球布局高度集中、相互依赖的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风险性的暴露和凸显。这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困境,无论是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客观因素引起的,还是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主观因素造成的,本质上都增加了各国对经济安全特别是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担心。

  二是原料(棉花)产业链供应链安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以新疆存在“强迫劳动”为由,持续提升打压新疆的力度,将经济和产业问题政治化,试图将新疆产品排除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新疆棉花产量占我国比重超过90%,作为主要原料,对我国棉纺织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影响重大。为了降低涉疆法案对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纺织行业通过维护产业正当利益,推动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等措施积极应对不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相关市场对涉疆产品限制的部分风险,国内纺织企业也通过积极尝试,积累了一定的应对经验。但所谓“涉疆法案”的有效期长达8年,对我国终端棉制品持续造成影响,如何加有效地从原料端开始保障棉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将是未来一个时期行业需要重点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是科技竞争与技术壁垒。技术壁垒高墙重筑的主要原因是,在技术为王的时代,国家之间因缺乏信任而对他国(特别是被其当作竞争对手的国家)的技术进步感到焦虑,甚至视为威胁,从而对与他国的技术合作采取封锁和排斥的做法。技术壁垒将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全球创新效率的下降。推动科技创新,良性竞争和开放合作是最好的“助推器”,因为现在的科技创新越来越复杂,远非一个国家或地区单打独斗所能实现的。比如当前人类面临的气候、环境、能源、健康等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开展科技合作找到解决方案。技术壁垒将使创新速度放慢和创新成本提高,因为各国自搞一套、互不合作,不仅造成重复投入,而且阻碍技术、知识、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不利于各国科技合作和技术进步,延缓科技全球化步伐,降低创新效率。特别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技术壁垒会使自己发明的新技术没法在更广阔的市场得到应用,导致创新收益减少,进而影响其加大对新领域的研发投入能力。二是阻碍全球生产率的提高。技术壁垒阻碍新技术在更大范围扩散,不利于新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升,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因为创新能力弱,没有办法及时地获得新知识、拥抱新技术,发展速度可能会放慢。因此,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技术壁垒都是不利的,它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成本,压低了各国全要素生产率。但在科技竞争更加激烈和逆全球化兴起的背景下,技术经济安全被过度强调,使各国在技术领域更加倾向于选择保护、“筑墙”和对抗,而不是交流、合作和良性竞争。

  棉纺织行业韧性强、活力足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加强构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信心?

  董奎勇: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奋发作为,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强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在固本培元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从国际整体格局来看,我国是纺织产业链最完整、产品种类最齐全的国家,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协同效应日益明显,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市场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生产效率有效提升。客观来看,我国棉纺织产业体系的完备程度与产业韧性活力仍然最具优势,在国际供应链地位不可替代,棉纺织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仍具有极强生命力,行业韧性强、活力足的优势有望继续得以展现。

  从终端消费市场来看,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是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力量,也是应对各种“脱钩断链”挑战的重要基础。从规模而言,中国人口占全球的比例接近20%,对于全球供需格局的影响比整个高收入国家的人口规模还大。就市场结构而言,中国是一个单一的大市场,法律体系统一,税务体系统一,商业规则统一,语言文化统一。在这个超大规模市场中,供给和需求互促共生效应十分显著,需求端不断更新升级,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去实现供给;供给端的生产本身具有“学习效应”,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也在创造新需求。

  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支持,还是从国际整体布局与终端消费市场,从内生动力来看,棉纺织作为整个纺织体系的基础行业,在融入和推动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方面,都极具潜力、动力和凝聚力。棉纺织行业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行业科技、绿色、时尚水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平稳顺畅,持续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