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宾县立足北纬45°蚕蜂黄金产业带闯出生态发展路

http://www.texnet.com.cn/ 2023-10-26 08:24:08 来源:哈尔滨日报

  金秋冰城,金蚕吐丝。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宾州镇九龙山上,140户蚕农忙碌着收获最后一批蚕茧,绿水青山精心饲养的柞蚕抽丝剥茧,织就了乡村致富梦。

  近年来,宾县立足北纬45°蚕蜂黄金产业带,突出农业资源禀赋,主打优良生态环境,闯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新路,打造了一张享誉全国的“金名片”。

  国营蚕种场成功转型,迈上产业路

  在宾县金丝柞蚕饲养专业合作社的车间内,合作社理事长吴洪义正在指挥社员们择蚕茧。“今年,咱们合作社这8000亩柞蚕养殖基地又是大丰收,冰城蚕业大有可为。”吴洪义骄傲地告诉记者,这里曾是国营蚕种场,在全省屈指可数,如今成功转型为专业合作社,乡亲们抱团一起干产业。

  一提起九龙山,吴洪义两眼闪着光,从小伙子到人过中年,他半辈子与这座山结缘,都在与蚕打交道。

  吴洪义是宾州镇大同村人,大同村就在九龙山下,受蚕种场带动,很早就开始了养蚕的历史。2000年前后,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生产和经营模式陈旧的九龙山柞蚕育种场逐渐走向衰落。

  会养蚕,更爱蚕的吴洪义坐不住了,2012年,担任养蚕员的他带头成立了宾县金丝柞蚕饲养专业合作社,承包下几个山头,开始了合作化养蚕之路。

  从国营蚕场工人到现代化合作社当家人,吴洪义带领乡亲们闯出了一条新路。十余年来,合作社一路发展壮大,养殖几乎覆盖了九龙山全部山头儿,合作社一举成为哈市规模最大的养蚕合作社,社员年均收入达3万多元。

  吴洪义告诉记者,近年来,柞蚕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有供不应求的趋势,从每年9月蚕茧下山,到10月收山,前来订货的客商不断,价格逐年走高。

  140把剪子,户户都是“铁脚板”

  指着九龙山一个个连绵起伏的山头儿,吴洪义告诉记者,这里共有山头数十个、140户蚕农,小山头一家承包,大点的山头儿由两三户共担,一户称作“一把剪子”,这是沿用蚕种场的叫法,意思是每户为一个单元,发一把剪刀,修剪管护一片山林。

  “从放蚕到收茧的几个月里,每天都得巡山,140户人人练就了‘铁脚板’,这要在朋友圈晒步数,妥妥的冠军。”吴洪义说,乡亲们每天走二三十里路是寻常事,一早上山背着午饭,天擦黑才下山。主要是防备鸟类,鸟是蚕的天敌,这几年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自然鸟类种群不断扩大,美味的柞蚕能引来百里之外的鸟群,这东西太厉害了,来无影去无踪,一轰而过一片林子就完了。

  除了辛苦巡山,养蚕更是一项技术活儿,尤其是蚕卵的管护期。村民柳春红就是一名技术员,每年6月柞蚕交配产卵后,就交到她手中,“蚕宝宝”在蚕房中度过一个月,7月初就要山上了,每株柞树上投放几十只,“蚕宝宝”吃到了树叶,一点点开始长大。有时蚕放多了会把整株树叶都啃光,这就需要手工把它们捉到叶子茂密的树上,工作量可想而知。

  “别人只看到蚕农的腰包鼓了,却不知道蚕农挥洒了多少汗水、付出过多少心血。”柳春红说,春蚕到死丝方尽,养蚕看似只有几个月的劳动,付出的却是整年的辛苦,看到汗水换来金蚕吐丝成茧,乡亲们心里丰收的喜悦比蜜还甜。

  小小柞蚕不简单,能上天、能入地

  择茧过程中,一位女工发现了一只提前破茧成蝶的蚕蛾,她用双收捧起蚕蛾仔细端详起来,翅膀上布满美丽的斑点,一点不输蝴蝶。“柞蚕全身都是宝,蚕丝可制纺织品、蚕蛹可以制成美食、公蛾还可以入药泡酒……小小一枚茧,包裹着乡亲们的全部生计。”她说。

  与南方可以在家里养桑蚕不同,东北的柞蚕必须放养在山上。也正是由于生长于自然,柞蚕的优良品质更为突出。吴洪义说:“柞蚕的蚕丝呈三棱形,比桑蚕坚韧得多,说到他的用途,可以说能上天、能入地,飞行员的降落伞、矿井工人的耐酸工作服、炸弹药囊都要用到它,因此柞蚕曾是在东北地区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出口产品。”

  柞蚕蛹更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近年来,尤其受餐饮市场的欢迎,每斤能卖25-30元。蚕茧已批发售卖到辽宁、山东等地,售价在20-25元每斤。冰城柞蚕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北方市场上独树一帜。

  守着绿水青山,冰城蚕业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依靠养蚕技术,乡亲们的日子富起来。《黑龙江省蚕蜂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全省“十四五”期间围绕蚕蜂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蚕蜂业体系,努力构建现代蚕蜂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优化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推进蚕蜂业绿色发展,打造北纬45°蚕蜂黄金产业带。  

  这让吴洪义对冰城蚕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增收充满了信心。“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新品种——龙蚕三号品系越来越稳定成熟,抗病力越来越强,这是冰城蚕业的‘种子芯片’,是我们的骄傲。”吴洪义说。

  下一步,合作社准备在柞树林下散养梅花鹿、狍子和溜达鸡等经济动物,以立体养殖的方式提升林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同时,引入蚕丝提取加工设备,延链增链,提升附加值。乡亲们有信心把柞蚕和蚕制品销往全国、卖向世界,以实际行动擦亮冰城柞蚕这张“金名片”。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