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中山潮哪去

http://www.texnet.com.cn/ 2023-07-14 15:21:24 来源:南方日报

  在中山市沙溪镇康乐北路,两栋显眼的现代化建筑矗立在一片广袤的农田边,整面的玻璃外立面让建筑看似商务写字楼,仅有一处草坪和道路的简约设计让园区外观如同高新技术的研发机构。当走进建筑才会发现,里面藏着一间生产服装的巨型工厂。

  2021年底,广东元一智造服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元一智造”)的5G高端智慧产业园在这里宣告竣工,休闲时尚服装的研发设计、生产、仓储,都在这栋高50米、面积共计6万余平方米的建筑中完成。

  元一智造的时尚蝶变,是中山时尚服装产业转型新潮激起的一朵浪花。

  今年,广东省工信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中山的服装产业纳入建设千亿名区名城的范畴。

  中山的服装产业主阵地沙溪镇,当前拥有约5000家服装企业,600家左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以及10万名从业人员。在制造端,涌现出像元一智造、通伟、金鼎、莉星、鑫宏等领军企业;在销售端,霞湖世家、波特邦威异军突起。沙溪镇正重新定义服装产业的形态,提出了打造“中国针织服装之都”目标。

  服装空中走、全程不落地

  元一智造5G高端智慧产业园内,几乎处处可以感受到与时尚服装同频共振的科技感。

  在七楼的裁床车间,几名工人正在操作裁床边的电脑。“麦架师会把布料的裁剪图发到电脑上,我们再操作机器让它自动剪裁,学起来、用起来都很简单。”其中一名工人介绍。设计精密的刀刃沿着系统设定好的线路,对几十层的布料进行切割,仅需两三分钟的时间,工人们就可以将切割好的T恤布料送去检验。

  这是服装生产的初始阶段。在产业园的大楼内,一层仓储的布料会被首先运至七楼,进行松布、拉布、剪裁等环节,而后送去六楼检验、烫花,再进入到三至五层的车缝车间,最后转入二楼准备发给客户。

  像这样的“布料上楼、服装下楼”的流程,已经完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操作,过去以人力为主的制衣车间,也因为高新技术与设备的加入变得时尚起来。仅需一千名左右的员工,元一智造一天可以实现7万至15万件服装的产能。

  在五层,当车间的货梯门打开,轿厢内并无员工,一辆装满布料的小车从里面缓缓驶出。这是一个由智能机器人牵引着的货运小车,每层厂房的地面上,都印有专门的定位二维码,指引小车到达任意预定位置。

  “流水线上的工人,只需要在工位上工作,每个环节之间的物流运输工作可以完全交给机器人来干了。”一位车间负责人介绍。

  在三至五层的车缝车间,每层都有10个车缝组。其中一组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上午10时49分的实时生产信息:人数24人、在制品数量534件、累计产出3371件等。

  这样的智慧工厂,在沙溪还有很多。一些服装企业跟上转型步伐,换上了高科技、智能化的生产、管理设施。

  “依靠系统的计算来调动各个部门生产,可以事半功倍。”在订单调度系统的大屏幕前,中山市通伟服装有限公司(下称“通伟服装”)总裁刘学聪介绍,“进货不合格、进货期有变动,都会有预警,我们能够及时处理。”这是通伟服装自主研发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因为较早投入使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探索应用5G技术手段,通伟服装成功在产业转型升级战中突围,如今已经成为多家国际、国内知名服装品牌的供应商,并在今年年初获评中山市新一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

  今年4月,省工信厅印发《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引》,提出了研发设计、生产运营优化、仓储物流、供应链整合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方案设计。中山服装产业的“双化”转型有了更为具体的前进方向。

  先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

  “这里的工作环境不像以前的工厂那样灰尘多,现在很干净,而且很凉快。”元一智造的生产车间内,程鑫熟练地操作裁床设备,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自己今年30岁,之前也曾在其他制衣厂工作过,相比起来,他对目前的工厂条件更为满意。

  更加先进的设备、优越的环境,吸引了年轻人加入制衣这个传统产业。

  时至中午,员工们前往食堂就餐。人群中,多是年轻的面庞。据生产车间负责人介绍,现在车间工人的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

  “公司之所以能吸引到这么多年轻人,我觉得主要还是在于企业的理念。”公司设计师胡浩然向记者说道。26岁的胡浩然已经在服装原创设计领域钻研多年,他设计的潮牌也登陆了近几年的广东时装周等展会。在他看来,元一智造的软环境和硬实力,都为自己的设计成果最终转化为服装产品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前,元一智造董事长杨涛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公司十分看重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无论是设计师、高技能人才,还是车间员工,都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杨涛介绍,本着“智造中国一流企业,构建员工幸福家园”的理念,园区在建设时就高标准建设员工宿舍,“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也为企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元一智造的员工宿舍楼内,走廊的光线明亮、布置简约干净。四人间的宿舍内,是新式的上下床铺、衣柜,员工可以根据需求再添置其他设施。站在阳台,放眼可见的是整齐的农田和湛蓝天空下的城市建筑。这样的一间宿舍,每个月的总费用仅仅200元。

  胡浩然认为,除了舒适的工作环境,高新设备降低技术门槛、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体系让生产流程对于操作者来说变得简单,也是公司员工平均年龄降低的原因之一:“有时候,一名工人甚至一天只需要竖着缝或是横着缝。”车间负责人同样表示,在过去需要多名技术娴熟的老员工共同操作一小时的工序,现在借助智能化设备,只需要两三个人用3分钟就可以完成。

  年轻,更易有为。过去更多依赖经验丰富老员工的中山服装产业,已经瞄准了年轻一代的服装人才:无论是设计、生产、直播销售的哪个环节,都为年轻人开放了足够的空间。

  今年3月,2022中山市工业设计大赛沙溪休闲服装设计专项赛决赛,为沙溪选出了一批具备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较高综合职业素质的高端设计人才,为该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4月,沙溪镇电商直播协会还与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签订了直播人才培养协议。

  就在前不久的6月底,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新成立了服装产业学院。该学院坐落在沙溪创意设计园内,将致力于发展成为对接产业需求、服务湾区发展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政府、行业、企业、学校间共建合作,助推区域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元一服饰”到“元一智造”

  元一智造董事长办公室里,杨涛一边与数字化系统的开发方洽谈合作事项,一边梳理着自己脑海中酝酿已久的想法。

  在杨涛眼中,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仍然需要质的提升:“比如通过数字化系统,可以让多地的多个工厂的数据充分汇聚,实现统一管理,甚至和我们的客户建立数字连接。”

  正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坚持不懈的自我鞭策,让杨涛从安徽远赴中山开创制衣事业,一步步打响了“元一智造”的品牌。

  当被问起为什么坚持与其他头部品牌客户合作,而不是侧重打造公司的自有服装品牌、主攻消费者市场时,杨涛回答:“能做好‘to B’(面向企业服务)的话,就一定能做好‘to C’(面向消费者服务)。”

  2019年,曾经的中山市元一服饰有限公司,更名为广东元一智造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加入“科技”,“元一服饰”转变成了“元一智造”,企业名称前后虽然只有四字之差,杨涛却说:“这是摸索了几千个日夜的结果。”

  今天的元一智造,先后获评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过去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下的制衣厂,转变成了数字化智能化的高端车间,元一智造也正在谋划下一步的“双化”蓝图。

  多年来,杨涛始终坚持着把“元一智造”打造成服装生产品牌的想法,在服装产业链上,元一智造有着竞争力强劲的生产环节比较优势。在杨涛的计划中,利用数字化系统打通生产与销售这两极后,公司乃至整个产业的运转将会更加高效。

  把智造作为品牌,正在成为中山再启服装产业新篇章的一项“长期主义”战略。

  今年3月30日,总投资额78.45亿元的12个产业项目同时签约沙溪镇,创沙溪历史之最,这其中也包括服装产业。更大的亮点是,位于中山市沙溪镇的中央活力区随之正式落地。

  占地近400亩的中央活力区项目,被认为是改变中山城市格局的大项目,总投资额为22亿元。沙溪镇党委书记徐成彬介绍,当地将在沙溪的西部造就一个新的高端制造业集聚区,推动产业往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为高端服装产业往时尚化、潮流化、文化化迈进,打造千亿级服装产业集聚区提供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沙溪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大矩阵的根基。

  在“智造”成为时尚服装产业品牌硬实力的趋势下,中央活力区等集聚平台的出现,或将成为中小企业利用所集中的资源实现升级的阶梯,中山服装产业多年未实现的活力集体性迸发的“症结”或将得到新的解决路径。

  -手记

  掌握了竞争力

  就抓住了饭碗

  服装产业领域,一直不缺乏争论的声音。有一种观点认为,如今的服装产业仍是薄利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导向为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服装产业是一个暴利产业,成本低廉的一件衣服,却可以在货架上标价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企业积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提炼产业核心价值,这些实践行动,成为对前述争论的有力回应。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元一智造的5G高端智慧产业园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制造空间。

  一方面,它拥有研发设计环节:对比大部分服装制造企业OEM的代工模式,元一智造转向了ODM的贴牌模式,在服装产品设计方面拥有更多话语权。另一方面,它具有打通全产业链的数字基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的资源整合利用,让元一智造在产能、质量、成本等方面都相较于一般企业更具优势。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平台的链接,元一智造将原料、生产、销售整合到一个系统之中,有效优化流通成本,使得公司能够放开手脚去提升产品质量、寻找大客户,拓展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价值。

  一个场景可以更形象地展现未来的产业链合作模式:通过与海澜之家等头部品牌客户合作,元一智造的产品已可直达线下店面和网店,实现了与头部B端的直接对接,通过B端更加充分地覆盖C端市场。未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元一智造将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中的这些环节。

  在杨涛的畅想中,数字化能够让买卖双方尽可能多地链接、降低冗余成本,让各自在生产和销售端的比较优势发挥到极致。如此,在服装销售额不变的情况下,双方的“蛋糕”也都可以持续做大。

  元一智造是一家制造属性明显大于销售属性的实体服装制造企业。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过程中,杨涛也明确提出了公司的短板在销售端,但他并没有对此感到焦虑,也并不打算大开电商直播、线下店面等销售渠道,他更希望通过深入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弥补这一短板。

  当前,行业内对“直播热潮”的争论不止,网络上也不乏一些唱衰中山服装产业的声音,元一智造却心无旁骛,坚持走好实体制造的道路,坚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展现出了制造业企业的战略定力。

  互联网语境中的技术革新、用户消费习惯的变迁、产业分工的转移等错综复杂的因素,正在深刻影响着服装产业的形态和走向。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生产环节都是实体制造业不变的主阵地。牢牢掌握生产制造领域的竞争力,就是牢牢掌握自己的饭碗。中山时尚服装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正在进一步重塑产业链各环节分工,优化以制造端为核心的产业价值体系。

文章关键词: 中山   服装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