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大化坪镇汪良村蚕桑产业“链”上创新路

http://www.texnet.com.cn/ 2023-06-16 08:44:43 来源: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6月10日—11日,霍山县大化坪镇汪良村出售春茧2万多斤,村公司获售茧款60余万元。据现场测算,今年全村的蚕茧解舒率上升到71%以上(比上年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鲜茧出丝率13.7%(比上年提升了0.9个百分点),收购价均价上升到每斤29.6元(比上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最高价达到每斤30.5元,实现了企业、村公司和茧农的“三赢”,这是该村探索“企业+村公司+蚕农”的蚕桑“产业链”新模式取得的新成效。

  补“链”,村成立专业公司

  汪良村地处佛子岭水库上游,平均海拔540米,是传统的蚕桑大村。改革开放以来,该村蚕桑产业一直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全村23个村民组600多个农户中,几乎家家户户有桑园。近年来,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后,蚕桑质量不断滑坡,导致蚕茧收购价起伏较大,严重时全村售茧收入仅数万元。2022年,该村被上级考核认定为“组织焕散村”和“产业发展后进村”。

  据专家考证,汪良村生产的蚕茧具有个大、色白、质优等特点,尤以解舒率高而成为行业的翘楚。“为什么这么好的产业说不行就不行了呢?”镇党委书记程亮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深入到企业、桑园、蚕房、农户家中调查研究。企业负责人说:“只有把蚕茧质量提升上来,才能做到优质优价,蚕桑产业也才有出路。”茧农们则说:“只有企业收购价稳定了,蚕农才有生产积极性。”村两委分析后认为:“两方说的都有道理,但怎样才能稳定茧价呢?”程亮专程找到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丝绸协会副会长、安徽鑫缘茧丝绸科技公司的总经理汪海涛。汪海涛认为:“只有成立村专业公司,村干部参与蚕桑生产,扣好产业链的第一粒扣子,才能确保蚕茧的质量,进而才能提升茧价。”

  “做好产业链发展的顶层设计,然后一链一链地补实壮强,蚕桑产业一定会好起来的。”程亮多次来到汪良村,与村两委一班人反复研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延继说,“我自己也是种桑养蚕人,我也是茧价过山车的受害者。汪总多年深耕茧丝绸行业,在这方面很有权威。”于是,村两委经过多次深入讨论,决定成立“霍山县乐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村公司成立后,由公司组织技术培训、桑园新辟与改造、桑苗的采购等具体工作。“哪家的桑园该上肥了,哪家的蚕宝宝该防病了等一系列具体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而且专业、规范、及时,确实为蚕茧增产增质发挥了关键作用。”郭延继说。

  壮“链”,服务到户到人

  “霍山县乐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后,公司与村两委合署办公,及时互通信息,公司与村部还联合成立3个微信群,其中“无事找书记”群有400多人参加,几乎覆盖了全村蚕农。同时,公司还针对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微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村民组长、网格信息员作用,用“跑腿”的方式,每隔两三天就上门服务1次。里畈村民组叶纯爱户,老夫妻俩一个70岁,一个65岁,他们一直用传统方式养蚕,而且蚕室长期不开窗,导致僵蚕多。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但老人思想比较保守,一直不愿意开窗通风,害怕外面的苍蝇、蚊子飞进来污染了环境,去年他家又一次暴发僵蚕病,150多斤健康的成蚕有三分之一在一夜之间病成了僵蚕。今年初,村公司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到老人家中反复宣传开窗通风的科学知识,并引用其他蚕农开窗养蚕的成功经验,带着老人就近学习参观,终于使老人答应“试养一季”。今年春蚕老人养了2.5张纸的小蚕,一季就收获蚕茧257斤,且没有一个僵蚕。老人一边数着7400多元的现金,一边笑呵呵地说:“还是科学养蚕好啊……”

  “村民朋友们,根据天气预报,本周末就要下雨了,大家给桑树施肥必须赶在周三之前完成……”4月份正是多雨时节,而施肥必须赶在雨前两三天才高效。村公司技术员天天都在关注着天气预报,适时给蚕农作出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村干部们还分片包组,每当大忙时节,他们都要深入农户家中,开展“一对一”“一帮一”的技术服务。6月10日至11日,企业来村公司集中收茧时,5位村干部全都下到村民组,挨家挨户地帮蚕农们把茧子搬上车,运回村公司。为了确保“产业链”顺畅,镇党委、政府把修通村民组水泥路作为一件实事来统筹安排。刘家冲村民组位于挂龙尖的山顶上,交通不便,村民们卖茧子全靠肩挑背驮。今年初,镇政府投入120多万元,把最后的2.035公里的“汪刘公路”彻底打通了。至此,全村23个村民组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

  优“链”,在提升茧质上下功夫

  “养蚕好不好,小蚕很重要。”汪海涛说,“作为养蚕的上游工序,小蚕的健康成长十分关键。”汪良村现在在家的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大多眼神不好,饲养小蚕的技能有限,而小蚕又是养蚕基础中的基础。只有把小蚕养好了,养蚕“产业链”才能启航。“小蚕共育室需要建在通风、无毒、交通便利的地方。”汪海涛又一次来到汪良村,为“汪良小蚕共育室”帮忙选址。蚕农们听说要建小蚕共育室,都很支持。他们提出把已废弃的村中心小学腾出来,因为这里地势平坦,人口集中,而且房子还是现成的。汪海涛到现场看了很久,看的也很仔细:“这个地方不行,因为离村民的水田、菜地仅一墙之隔。村民们万一要打点农药,就会对小蚕有影响。”村干部们马上想到八斗湾村民组有一处好地方,周围都是山场,道路交通也很方便,汪海涛看过之后也很满意:“室内的加温补湿自动控制设备大约需要5万多元,就都由我们企业来承担吧。”随后,程亮带着“汪良小蚕共育室”的图纸找到县委组织部,把汪良村产业发展和企业帮扶等情况作了专题汇报。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也一次性出资90万元。目前,一个室内面积160多平方米,所有温度、湿度、消毒、升温等全过程均由电脑控制的现代化的小蚕共育室已建成,预计本月底就可为汪良村的秋蚕进行放种育苗了。

  村公司成立后,村两委带领公司人员就全村蚕桑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规划,对适宜发展蚕桑基地的村民组进行了动员,尤其是对养蚕大户进行了重点帮扶。3月10日,霍山县还首次为养蚕户购买了商业保险,保险金额为每张纸800元,保费按5%计算,即每张纸40元,其中市县财政部门补贴32元,县制种企业补贴5元,农户实际承担的保费每张纸仅为3元。“只要3块钱,就能买份保险,万一失败了,有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如果成功了,利润就都是我们自己的,真是太划算了。”许多村民们对这一政策欢呼雀跃,也大大激励了村民们的栽桑养蚕积极性。目前,全村桑园面积在原有800亩的基础上,今年又新辟了400多亩。可以预期的是,在春茧收入60多万元的基础上,夏茧、秋茧有望突破70万元,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蚕茧一项就将上升到130万元。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