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社会经济形态的持续发展下,桑蚕业也在持续发展进步,桑蚕业养殖技术更在科技水平支持下得以持续发展提升。在桑蚕智慧化高效养殖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桑蚕业生产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并对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较高助益。对此,该文主要就桑蚕智慧化高效养殖技术优势及技术应用展开论述。
桑蚕智慧高效养殖技术是指结合桑、蚕品种,在保障品种繁殖质量提升的基础上,推进桑蚕规模化、智慧化、自动化发展,并集中防控桑蚕病虫害,以技术降低人们劳动强度,提升劳动生产力的行业竞争力,其对保障桑蚕业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桑蚕智慧化高效养殖技术优势分析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之一。鹿寨县位于广西柳州市,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在21℃左右,汛期局部暴雨洪涝、春秋干涸为主要气候灾害。因而针对该类气候因素,在广西桑蚕业开展智慧化高效养殖技术便可有效实现桑蚕养殖的省时、省力、高产、高效发展,且智慧化高效养殖中培育出来的桑蚕多具有质优、生命力强、抗病力强等优势,对提升桑蚕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助益[1]。另外,在桑蚕业智慧化高效养殖发展中,可让每户养殖者选择5~8种类型的家蚕,以提升养殖效率,减少工作量,提升蚕农收入。基于此,还可加强养蚕小组、养蚕合作社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桑蚕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2、桑蚕智慧高效养殖技术要点
2.1 科学配种
合理选择桑蚕品种在桑蚕养殖中十分关键,因而需要桑蚕养殖技术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品种配比方案,着重选择抗病性强、丝量多的品种[2]。若条件允许,为了提升桑蚕品种质量,可以采用智慧化技术,对大量的配种技术进行智能分析,从中获取相应的规律与价值信息,从而能够提升配种科学性。
2.2 桑蚕规模化共育
在智慧化养殖模式中,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结合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实时感知养殖环境温度,并依据设定程序,自动调节养殖环境问题,确保环境温度长期处于最适合桑蚕发育条件,该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利用相应的智慧化技术就能够自动完成。
2.3 智慧化饲育
智慧化饲育是针对大蚕养殖的一项技术,在饲养蚕期间,技术人员可运用44龄漏空蚕座进行饲养,还可采用多层蚕台条进行饲养,以实现智慧、高效饲养的目的。此外,相关技术人员还可利用现代机械展开蚕饲养,以借助现代化机械作用减轻农民工作强度,提升劳动生产率,逐步落实桑蚕养殖规模化发展,持续提升桑蚕养殖经济效益。
2.4 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问题是影响桑蚕养殖质量及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必须加强防治工作,但是传统的人工防治效率较低,所以在病虫害防治中,可以设计一项完善的智慧化系统,定期自动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相比常规的养殖模式而言,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消毒周期,避免漏消等问题发生,是智慧化养殖模式具有的重要优势。
3、桑蚕智慧化高效养殖技术简述
3.1 优良桑苗的引进
桑苗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桑蚕质量的优劣,质优的桑苗需要具有高产、抗病等优势,因而在桑苗引进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引入品质优良的桑苗,以节约蚕农人力、物力,促进蚕丝增产。
3.2 优良桑蚕品种的引入
桑蚕品种的优良性是获得优质蚕丝的重要前提,只有确保桑蚕品质才可保障蚕丝品质。优良的桑蚕通常都是蚕茧产量高、抗病性强、质量好、效益高的桑蚕,故在桑蚕品种选择期间就需要结合当地气温、降雨量、无霜期等多方面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以选择高品质的适宜蚕种。
3.3 小蚕共育
在桑蚕养殖前期,需要确保桑叶充足,以保障满足小蚕生理、生长需要,一般来说,在桑叶选择中,应以水分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适合小蚕进食、叶片较嫩为宜[3]。如此才可确保桑蚕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抗病能力,达到桑蚕健康生长的目标,进一步推动蚕茧质量、产量的双重提升。
小蚕期主要指桑蚕生长至1到3龄这一过程,在这一时期桑蚕生长发育进程往往极快,桑蚕的自身抗病机能也在不断提高。因而就更需养殖技术人员全面把握小蚕期饲养要点,科学饲育。小蚕期桑蚕对环境的要求一般以温暖为主,需要技术人员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7℃左右,为了提升温度控制效果,可以安装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环境温度,在出现不符合温度要求的情况时,自动对其温度进行调节,所以需要构建完善的智慧化温度调节系统,加强对传感器、自动化等技术的应用。
3.4 中蚕(本文中主要指4龄蚕)管理
桑蚕在3龄时生长发育的整齐性最易发生异常,因而通常要求在眠起时对3龄蚕进行分批提青干预。在4龄期,则需要为眠起早的壮蚕、强蚕提供适量的桑叶进行饲喂,还需在适宜范围内适当延迟4龄壮蚕睡眠时间;针对部分眠起迟、抵抗力不佳的小蚕、弱蚕,则可适度在单位面积内减少饲养密度,增加饲喂量,并需强化蚕病综合防控,以确保小蚕、弱蚕能够迅速、健康地生长,尽可能让4龄蚕睡眠、眠起时间处于一致水平。
3.5 大蚕智慧化养殖模式
大蚕智慧化技术主要涉及大蚕条桑育、大蚕地面育、固定蚕台、轨道给桑等一系列新技术。在家蚕进入4龄期后,可将蚕全部投放在柴帘上或地面进行饲养,从而大大减少除沙次数,或实现全龄期不除沙,可大大解放劳动力,使得原本一个劳动力能够在一季蚕饲养3~4张蚕种。而采取地蚕养殖,实施轨道给桑,通过轨道为桑蚕提供新鲜的饲料,可以对其进行远程控制,进一步发挥给桑方便、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势,有效缩减蚕农劳动强度,提升桑蚕养殖效率。另外,采用简易蚕室饲养大蚕、大蚕条桑育等智慧化干预,也可有效提升桑蚕养殖效率及经济效益。
3.6 新机械推广
近几年,用于家蚕饲养的新机械、新器具开放较多,且已经逐步用于生产之中,对栽桑养蚕智慧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桑园管理方面,可以采用除草机设备,相比于人工除草而言,除草机的效率更高,且清理更加彻底,能够为桑树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依托物联网技术与AI机器人技术,将先进科技与传统蚕桑技艺相融合,蚕农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即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添桑、除沙、上簇、采茧等工作;在大蚕室饲养方面,可以建设智慧化指挥中心模式,在智慧蚕桑指挥中心,技术人员只要通过电脑系统调控键,就可远程调控蚕房温湿度、实现核心示范区桑园的自动化灌溉、基地农事信息自动化收集传输和自动化办公调度。
3.7 桑蚕病虫害防治
在桑蚕病虫害防治中,首先可选用化学药物及农业防治。在桑蚕病虫害防治中,蚕农仍可以化学药物作为主要的防治手段,但也需科学运用方可实现预期效果。在具体防治中,需结合病虫害实际情况掌握化学药物用量、种类、浓度等,尤其需注意不可在同一时期长期使用同一药物,以免产生病虫抗药性。同时,在防治期间还可结合广西当地实际气候条件及时进行桑蚕养殖基地清理,通过在养殖基地安装诱虫灯等工具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其次,需注重强化培训,提升蚕农专业素质。蚕农由于缺乏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意识,通常会存在重治轻防的理念。对此,在桑蚕业发展中也需充分重视对蚕农展开技术培训,及时更新其桑蚕养殖知识体系,教授其科学的桑蚕病虫害防治知识,提升其病虫害科学防治技能。在具体培训中,需基于养殖基地实际情况入手,指导蚕农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注重综合防治,以最大程度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最后,政府要注重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通过为各村配备专业的预测设备及时了解桑蚕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并基于此及时准确地预报病虫害防治信息,以帮助蚕农更好地掌握病虫害防治信息,确保其能够及时、准确地采取化学防治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手段,尽可能避免桑蚕养殖受到不利影响。
4、结语
蚕桑产业是蚕农的主要增收渠道,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而积极运用智慧化高效饲养技术不仅可有助于提升蚕茧品质,实现增产增收,同时也可节约劳动力,减轻蚕农劳动强度,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而要推动桑蚕养殖业发展,就需在家蚕饲养中充分推广智慧化高效饲养技术,以推动蚕桑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收录于《农业信息化》2023年第2期,目次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