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5月10日在天津武清揭晓。其中,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荣誉上榜!
赵丰揭晓词:吐千丝精彩,结百样纷呈,他奉献的是一场场丰富多姿的丝绸大秀。出国门海外,登世界平台,他期望的是一条条继往开来的丝绸大路。
2009年,赵丰带领中国丝绸博物馆(简称“国丝”)团队牵头组织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和江苏苏州、四川成都3省5市的相关行动方申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负责论证工作和申报材料的编制工作,该遗产项目于当年成功入选。2012年以来,国丝开辟常设展“天蚕灵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赵丰为主要策展人,现已转换为线上直播形式。
2022年,国丝在赵丰的引领下取得诸多工作实绩,全年馆内共举办19场临展,其中包括临展厅5场重点展览,修复展示馆4场中型展览,新猷资料馆4场小型文献展,时装馆4场中小型展览,锦廊2场小型展览;馆外共举办10场临展,境外举办2场临展,线上推出10场展览。
2022年全年共计主办12场不同规模的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本年度“女红传习馆”共开设各类课程及体验活动509场/次,参与人数共计5000余人次。线上课程“一技”11期,配合节日直播课程4期,观看量累计近12万次,在杭州大厦·时尚博物馆开设时尚教室课程14期。举办学术讲座8场,公共讲座11场,展览现场直播4场。直播总播放量超100万次。
上线观众服务小程序“国丝有云”,为观众提供参观预约、活动报名、语音讲解、推荐路线等一站式数字化服务,访问量约26万。开发文创产品包括锦绣国丝三十年系列16个品类、2022丝绸之路周“民族融合共同繁荣”主题系列15个品类、2022“乾隆色谱”植物染儿童眼镜6款等。
响应浙江省文物局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部署,帮助26家展馆成功获评乡村博物馆,精准赋能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女红传习馆”荣获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的“浙江省青年文明号”称号;获浙江省第三届诗路文化带景区讲解员大赛优秀组织奖。在2022年浙江省博物馆文创大赛中,国丝2022“乾隆色谱”植物染儿童眼镜获金奖,锦绣国丝三十年系列文创产品与2022丝绸之路周“民族融合共同繁荣”主题系列文创获银奖。“明之华章”项目荣获国际博物馆协会服装专委会60周年奖。
丁兰英揭晓词:小小绣花针,七十二般变化,不变的是传承千年彝绣的美好文化。
泱泱大舞台,产销研一体化,织就的是民族共同富裕的七彩图画。
丁兰英,一个从楚雄南华大山走出的绣娘,她用一枚小小的绣花针团结带领千名绣娘织绣出美好的生活,推动乡村扶贫产业发展。同时,她用一针一线传承着民族民间刺绣传统文化,凸显着彝家儿女勤劳坚韧的品质。
丁兰英是楚雄州南华县红土坡镇人,现任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南华县彝族刺绣协会会长、南华县旅游商品协会副会长。
8岁时,丁兰英开始跟着母亲学刺绣,16岁时便开始摆地摊卖绣品。2014年,外出务工返乡的丁兰英注册成立了南华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并用刺绣这门彝族传统技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丁兰英多方努力和政府大力扶持下,南华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发展成为拥有店铺及厂房面积600多平方米,绣娘2000余名的大企业,建成了“公司+协会+绣娘”的运营平台,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工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格局,公司产品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走俏,远销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力推动了南华县彝绣产业的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的绣娘中,有很多是贫困户、残障人士,她们通过做刺绣走上了致富路,这让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成为南华当地的产业扶贫典型,丁兰英也成为了当地贫困户、残疾户的脱贫引路人。2018年3月,南华县人社局和县扶贫办把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
2022年,丁兰英成立了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旗下有1个加工厂、8个扶贫车间,有绣工2021人,其中脱贫人口621人、残障人士109人。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2003.7万元,其中付给绣工的工资达1500余万元。“今后我将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就业创业,让南华县彝族妇女走上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路。”丁兰英说。
如今,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的订单越来越多,加入的绣娘也越来越多,加工厂在带动南华县边远山区留守妇女就业增收的同时,也让多年藏于“深闺”的彝绣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广泛传承,并以昂扬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