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2023CWTE中国威海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在威海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威海市近20家纺织服装企业,与省内外知名纺织服装品牌、供应商一同亮相。
在博览会上可以发现,威海市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和开辟新市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3个智能机头同时作业
不到1小时完成循环图案
随着银针起落,彩线穿梭,一枚草叶在绣布上缓缓生成。当天,在“文登家纺”展位前,威海秀苑工艺美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邢赛楠娴熟地穿针引线,正在创作鲁绣摆件。别看大小只有8寸,要想一针一针地绣完,需要花上3天时间。
“纯手工鲁绣虽然精美,但效率低,产量低,只适用于制作一些装饰摆件,要大面积地应用到床品上,光靠人工显然成本过高。”邢赛楠说。
威海秀苑工艺美术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连接上新智能电脑绣花机、飞梭绣花机等设备,最多可30个设备机头同时作业,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
同来参展的山东芸祥绣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培万对此颇有感触。在展出的一套床品前,王培万指着尾部绣好的一排玫瑰花说,“过去需要工人挨个绣,还要保证每个花型都一致。如今有了智能化设备,3个设备机头同时刺绣,这种循环图案不用1个小时就能完成。”
眼下,经过智能化改造,“文登家纺”通过电脑刺绣成功做出精美且贴近人工鲁绣的产品,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在价格和质量中间找到平衡点,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数字化车间建设完成,从纱线、面料到印花、裁剪,一套服装的制造全流程实现了自动化运转。”当天,在威海三阳服饰展位前,公司负责人认真向前来观展的嘉宾介绍。
从2020年实施智能化改造以来,上千余台(套)自动化生产机器,成为三阳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利器”——公司复合增长率稳定在35%左右。
参展企业传递出鲜明的信号——威海市传统纺织产业选择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模式,以“智慧纺织”打造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据统计,去年,威海市轻工纺织产业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2家,市级数字化车间6家。三阳服饰数字化工厂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由迪尚集团牵头建设的服装产业数字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选省级培育名单。
“两条腿”走路
助力企业走得更高更远
有各色校服、职业工装,也有为冬奥会奥运健儿定制的礼服……当天,迪尚集团的展位展出了公司在工装板块的亮眼“成绩单”,观展嘉宾络绎不绝。
穿梭于人群中,迪尚职业工装集团设计师王帅热情地向大家传递着“迪尚名片”,介绍迪尚工装的特色、产品类别以及公司业务形态、发展规模等。
工装板块的面市,是近年来迪尚集团转型发展的新蓝海。“不再仅仅依靠外贸出口,而是国内国际‘两条腿’走路,在国内市场中找到一片新蓝海,从而帮助企业走得更高更远。”王帅说。
转向国内工装市场后,迪尚集团将原本服务国外客户的设计开发、面辅料供应和生产等资源,转而与国内市场对接,设计生产了自主品牌工装、职业装、校服和医务服等产品。投放市场后,取得不错效果。目前,迪尚集团已与山东港口、青岛啤酒、日照钢铁等数十家企业、单位达成工装定制订单。
展会上,联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伟同样忙得不可开交,“前期,我们邀请了很多上下游企业,想请他们加入国家毛衫纱线资源共享平台。这几天,不少企业来展位进行了现场咨询。”
联桥集团依托掌握的大量上下游产业资源,建成国家毛衫纱线资源共享平台,将设计师、2000多家原材料生产商、3000多家采购商进行整合,积极解决纺织行业原材料难找、供应商难找、优秀设计师难找等产业链问题困扰,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
“最近公司接到不少产品订单,量不大但要求的制作周期短。通过国家毛衫纱线资源共享平台,我们能在短时间内精准找到合适的设计师、原材料等,从而快速回应市场需求。”王伟说。此次重点推介国家毛衫纱线资源共享平台,就是为了把行业内规上企业尽可能多的聚拢到一起,提高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打造毛衫纱线的互联网总部,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近年来,威海市立足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产业基础,积极推动纺织服装龙头企业示范引领,融入智能制造等创新元素,强化延伸产业链条,扩展国内外市场,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全市现代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