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迪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立华获评“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荣誉,在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获表彰。近30年间,朱立华带领迪尚集团长期专注主业,实现从“来样加工”到为全球“量体裁衣”,成为国际服装行业全供应链的知名“服务器”。朱立华说:“对我来讲这是一份责任,企业做大了不单要促进企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还有社会责任,未来带领企业做更大,更强,回馈企业,回馈社会。”
开拓国内市场进军工装市场
在迪尚的展厅,可以看到迪尚集团展出的各类工装,有白衣天使医护工装,有空乘制服,也有孩子们的校服,甚至是中国乡村劳动者工作服,各式各样的工装产品十分养眼。这些别具一格的工装再次印证了过去一年迪尚集团在工装领域取得的突破。
此前,迪尚一直专注做出口外贸,2021年,正式进军国内市场,主攻长期被传统服装行业忽视、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那就是工装。
2021年,朱立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着力提高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的专业化水平,在深耕国际市场的同时更加重视国内市场。“国内工装市场去年是8500亿,今年应该能达到10000亿,但是国内没有做大的。”朱立华说,“但是从国际来讲,未来5到10年间肯定会出现2到3家企业能做到2000亿的市场。”
进入国内工作市场后,迪尚秉持让职业人更自尊、更自信、更美丽的理念,打破了以往工装的传统形象,希望能彰显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美丽和自信。
此外,迪尚还创新商业模式,去年,新开业的迪尚工厂店狠狠地“火”了一把,不用经过批发商、代理商,5000多款服装直接与消费者见面,店内单日客流量最高超过4000人次。
迪尚工厂店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零售模式,它依托于迪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了从研发生产一直到上下游的协同合作的效率,给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给工厂店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从开业第一天起,工厂店就实现了良性循环,这是很少见的,一般的搞品牌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本资金,投入很长时间才会赚钱。”朱立华说,“今年我们工厂店销售目标是4000万到5000万。”
拥抱新技术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在迪尚的展厅,一套艳丽的“中国红”礼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套礼服就是开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身穿的礼服,采用羊绒面料+羽绒内胆的设计,主面料是800克的纯羊绒,礼服内侧附加了可拆卸白鹅绒超轻薄羽绒内胆,可抵御-20℃的严寒天气,让礼服美丽不“冻”人。
这套礼服最终呈现的“中国红”,是从230种深浅不一的红色中层层挑选出来的。礼服上带有“China”字样的镀金扣子采用特殊的横柄固定,这样就能保证“China”始终端正不偏不斜,而且不会氧化变色,让中国在世界镜头面前尽显大国风范。
除此之外,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穿的具有防护功能的工作服,这些都是由迪尚集团开发研制的。
正如朱立华说说,这次冬奥会上,迪尚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进行创新型设计。
本次冬奥会代表团387名成员的服装,全部采用单人单版的方式量身定制。但量体时许多运动员在封闭训练,再加上疫情原因,所以个人身体数据难以收集,在这种情况下,迪尚集团首次采用了云端数据采集技术,技术人员通过手机App远程指导,顺利完成了身形数据采集和回传。在体态模型数据库内,每一位运动员都有量身定制的上百个指标数据,精准到毫米。
“从经济发展到企业管理,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朱立华说。
在大家的认知中,纺织服装行业是夕阳产业,但在朱立华看来,服装行业是朝阳产业,没有人能离开穿衣。
“我们从最初的来料加工,发展到自主设计,到现在的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制造,来自于智能化、柔性化和信息化的结合。”朱立华说,“应该讲如果没有创新,企业绝对不会到今天,也是因为创新,我们每在3~5年或者10年期间,就会迈向一个新的门槛,创新是企业发展非常大的动力。”
传统产业的创新就是要拥抱新技术。
迪尚集团正在以工业互联网思维,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平台,这是一个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一体化的纺织服装垂直生态链平台,产业链中所有的上下游企业都通过这个平台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现在很多产品从设计到制造,整个流程最短能达到两三天,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从前一个周期最短也要45天,这就是我们信息化、数据化的功劳。”朱立华说。
尚织平台和3D创新设计的应用,是传统服装行业设计制造的一种“颠覆式”创新。尚织平台有面料数据库、款式库、版型库和人体模型数据库,在加上3D创新设计技术,结合实现虚拟缝制,甚至连面料的纹理和质感都能真实呈现。也就是说,不需要采购面料,也不需要实际缝制,就能直观的向客户展现出成衣效果。这就大大缩短了看样、选样、制版周期,让客户直接线上选款,极大的提高了效能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