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姚安:气象服务助力桑蚕产业升级

http://www.texnet.com.cn/ 2021-11-01 13:52:18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上周天气持续阴冷,多亏县气象局提前提供天气预报,我在育蚕室里采取了保暖措施,蚕茧质量不错。今年最后一批蚕已结茧,马上就要收了。”10月25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弥兴镇大村村,桑蚕养殖大户周菊惠在育蚕室看着簸箕里的蚕茧,会心一笑。

  大村村地处低纬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4℃,年降水量为591毫米,地理环境和气候适宜桑树生长,因此种桑养蚕一直是大村村的传统产业。

  2018年以前,大村村有100余户人家靠养蚕谋生,但每户一年只能产出4批次蚕茧。“以前,为了卖个好价钱,我们有时跑几十公里才找到公司收购,导致大家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都不高。”周菊惠介绍。

  这样的境况,随着姚安县政府联合当地扶贫办、气象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部门探索出新模式而得到改变。大村作为全县试点推广多批次养蚕,在以往每年只能养殖4批次蚕的基础上,再增加4批次,创建出“公司+合作社+共育户(点)+农户”的利益链接模式。

  姚安县气象局驻大村村的干部刘永明表示:“刚开始推广多批次养蚕的时候困难很多,村民不太愿意尝试,有时候一天要入户10多家,反复做思想工作。”

  “我们原来根本不敢种,万一蚕茧卖不掉,岂不是白白地浪费力气。”村民刘应海说,“是县气象局的小刘一直跟我们讲,政府和企业签订了蚕茧收购协议,还会有人来手把手教怎么养,我们才放心养的。”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驻村气象干部配合村干部,联合林业、农业农村、人社局的技术人员,一同推广多批次养蚕模式。通过大户带小户、科技户带动周边户等方式,大村村目前户均栽桑4亩,有206户人家都投入到春-夏-秋-晚秋8批次养蚕的产业中,平均每22天就能产一批蚕茧。

  桑蚕对温度、湿度比较敏感,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再食用含水率高的桑叶,血液的渗透压降低,造成蚕体虚弱,易诱发蚕病。反之,在干燥的饲育环境中,食用水分不足的桑叶,则蚕体弱小、茧质差。

  对此,姚安县气象局为蚕农提供有针对性的直通式服务,在微信群里定期发送气象信息和农事建议。除了提供常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和农业生产建议外,重点加强对干旱、连阴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等天气的预报,让蚕农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情况及时管理桑蚕。

  村里的桑蚕养殖大户都安装了“姚安气象”App,随时随地通过App了解天气变化,及时接收天气预报、气象预警和气象服务信息。今年以来,姚安县气象局共发布气候趋势预测9期,每周天气预报51期,农业直通式气象服务9期。

  如今,206户桑蚕养殖户每年实现产值195万元,蚕农户均收入增收1万元,先进实用的多批次养蚕技术转化成了经济效益。

  金秋时节,大村村成片的桑树仍然鲜绿。“我家有桑园6亩,第7批蚕我多养了10克,收获了80簸箕蚕茧,比往年多卖了3000元,今年已经卖了15000元了。”刘应海采摘着桑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日子越来越好了。”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