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纺机行业:站上纺织迭代的“风口”

http://www.texnet.com.cn/ 2021-08-24 08:31:19 来源:青岛日报

  一边是应接不暇的市场订单,但另一边却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导致的成本上升,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谋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考验的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真功夫。

  在青岛,纺织机械是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拥有多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胶南王台镇是国内唯一一个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机械名镇”称号的特色产业集群镇,拥有各类纺织机械生产企业1600多家,是全国最大的无梭织机和喷水织机生产基地。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行业大势,青岛纺机企业明显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在产品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持续加码,加快提升自身实力。

  订单爆棚:“幸福又烦恼”

  要么忙着接待不断从各地前来的客户、要么奔忙在拜访客户的路上,进入2021年以来,青岛纺织机械企业的老板们就忙得脚不沾地。在王台镇的青岛海佳机械,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一个小时采访,中间也不得不被三次打断,处理一些关于访客和订单的事宜。

  “上半年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预计今年营收能比2019年翻一番。”海佳机械总经理刘井然告诉记者。海佳机械主打产品为喷水织布机,市场占有率已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自去年下半年疫情平稳以来,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攀升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其中一个大客户,一下子就给下了2万台的订单,相当于海佳两年的产能。

  类似的故事也在青岛其他纺机企业上演。主攻清梳联和自动络筒机等纺纱机械的青岛宏大纺机,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6月,上半年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0%。公司总经理王丽霞告诉记者,国内订单贡献良多,一个来自深圳投资行业的新客户订单,就占了企业全年设备产量的1/10。

  市场为何突然之间热得发烫?是疫情冲击之下纺织服装订单回流导致的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疫情这一“不确定性”因素只占很小的比重,这一轮巨大的市场需求更多的是国内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

  当前,中国仍是全球最重要纺织服装出口国之一。以棉纺为例,中国产能仍占全球规模的50%左右。近两年,国内大批纺织机械到了更新换代期,催生了巨大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国内纺织服装产能向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转移的速度正在放缓。“一方面是疫情对东南亚等地生产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原因,是国内相对中高端的产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很难被替代,有的布在东南亚织,比在中国买的成本还要高,而且国内企业在成本、质量控制等各方面的优势还在放大,导致这种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可能还在拉大。”刘井然说。给海佳带来了2万台订单的大客户,就是一个来自化纤行业上游的跨界者,从原来的化纤原料生产扩展到从原料到织布的全产业链布局。显然,这样的布局之下,终端产品上的竞争力将不再取决于劳动力成本的高低了。

  虽然市场需求旺盛、订单饱满,但企业要想在“增收”的同时“增利”,却也面临不小的挑战。疫情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高就让企业颇为头疼,但国内外同行的竞争也让纺机企业不能轻易地将成本转嫁到用户头上。“纺织机械需要用到钢材以及铁、铜、铝等,这些原材料成本比过去上涨了15%,但我们只让客户承担一半,另一半自己消化。”青岛盛德隆机械总经理王冰说。

  淬炼“高端化”,挺进“无人区”

  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对纺织机械企业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岛企业一边赶订单,一边在产品研发和创新上狠下功夫,加快产品高端化步伐,以更加优质以及领先同行的产品,抢得此轮纺织设备升级的市场先机。

  拥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宏大纺机,一直是纺纱机械领域的创新翘楚。自上世纪80年代起,通过引进、消化、再吸收的路子自主研发的自动络筒机,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今年,宏大纺机在研发投入上比去年再加码,研发投入强度由4%提升到5%,相当于将增加700万-800万元投入。“除了零部件精度、产品结构这些我们一直在持续改进提升的方面。产品的智能化以及满足客户个性化生产的能力是两大重点方向。”王丽霞介绍。

  如果说在零部件和产品结构上企业还可以从国外同行的产品上取经,那后两个发力点则是几乎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无人区”。中国纺织机械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在国内市场,国产纺织机械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已达到80%。因此在纺织服装行业步入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时代的同时,我国纺织机械企业也步入了自主探路阶段。

  比如在智能化上,青岛宏大纺机已经在自动络筒机配置了细纱质量追踪系统、单锭智能供管系统、单锭智能报警系统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纱线质量。面对纺织企业对多品种、降低设备投资的需求,对标准清梳联设备进行升级,让多种纤维的混合能前置到清梳联环节完成。

  无独有偶。青岛盛德隆机械则在织布设备上进行着类似探索——在喷气织布机上添加自补纬功能。王冰介绍,传统的织布机工作时,如果出现了“断纬”需要人工操作进行“补纬”,自补纬意味着用自动化、智能化手段替代人工。“国内外同行目前都尚未推出成熟的此类产品,我们目前已经在部分产品上进行试用。”他说。

  加快“触网”,颠覆传统管理和服务范式

  加快拥抱工业互联网,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更多新模式、新业态也成为青岛纺机企业纷纷瞄准的一个重要发力方向。

  在海佳机械,一座全新的智能工厂正在快速推进建设中。虽然公司的喷水织机已经在市场份额上居领先位置,但企业也清醒知道,产品在综合稳定性上与日本同行仍然有一定差距。

  “未来,我们要在喷水织机这个细分领域全方位领先。”刘井然说,根据海佳纺机的规划,发展好国内市场的同时,更要加快扩展海外新兴市场,未来5年要实现海外销售超过公司总收入的50%。这就意味着,只有产品研发创新还不够,生产制造环节的精益管理也至关重要。“要利用智能制造的手段,在生产环节达到一流水平。”刘井然表示。

  事实上,越来越多青岛中小纺机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竞争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产品技术高低、供应链成本高低等因素,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也影响巨大,而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影响还将越来越大。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的管理转型已经不得不为。

  而在依托工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上,青岛先行企业已经开始尝到“甜头”。作为纺机行业最早一批探索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的企业,青岛宏大纺机早在几年前便搭建了设备远程运维平台。2020年以来,疫情让人员流动受限,平台也越来越受到客户的认可。截至今年上半年,购买远程运维平台服务的客户已经是去年全年的两倍。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