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纺织大会绘就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http://www.texnet.com.cn/ 2021-05-27 08:20:02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5月24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协办、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支持的2021中国棉纺织大会在江苏无锡举行。该会议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六届一次理事会和六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同期举行。

  会议由时任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春主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赵明霞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对纺织产业的影响》为题,围绕我国宏观经济及纺织行业运行概况、世界经济形势现状及发展展望、宏观经济形势对纺织行业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她介绍,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总体呈现出生产端与需求端基本同步恢复向好;内需市场总体稳步改善,出口阶段性快速反弹;纺织行业内在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的良好局面。其中,化纤、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表现抢眼。

  谈到世界经济形势及发展,她表示,2021年世界经济、贸易将实现超预期复苏,但基础仍不稳固。受抗药新毒株、美元流动性变化等不确定因素,以及全球消费需求、国际供应链、大宗商品价格、金融市场等多重影响,预计全球经济三季度末前后逐渐进入常态化复苏阶段。针对行业未来发展,她指出,2021年以来,全球服装类商品消费需求整体呈现改善趋势,内需消费随着稳步增长,将为行业发展带来利好。她强调,由于国际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运转,短期内企业出口形势会较好,但高质量构建国际化的产业资源配置体系仍是发展重点。此外,企业还需要重点关注原料价格、融资和汇率方面的变化,特别是注意防范原料价格大起大落风险,预计三季度以前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将在高位调整。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院长覃小红以《新时代棉纺织科技创新与发展》为题表示,当前全球纺织产业布局正当时,发达国家正以科技综合优势和革命性创新,抢占先进纺织产业技术制高点。我国亟需抓住纺织科技发展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亟需突破功能纺织“卡脖子”技术封锁。未来棉纺织科技创新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经济主战场、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朝着智能化、品牌化、绿色化、科技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

  她指出,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她以东华大学产学研合作,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支撑行业科技创新的先进经验为例详细介绍了高校推进产业深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她表示,棉纤维通过流程再造,进行功能改性可以实现功能性纺织品构筑,提高传统纺织品附加值,拓宽其应用领域。采用天然纤维微纳镶嵌技术将静电纺丝技术与传统成纱系统有机适配,通过纯物理策略对天然纤维原位改性,可起到抑菌、吸湿排汗、防蚊虫、抗紫外、芳香以及相变调温等功能。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徐潇源以《中国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为题从棉纺织基本情况、面临形势及问题、建议及“十四五”展望进行了分享。她表示,截至2020年,我国纺纱产能达1.1亿锭,织机104万台;产能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发展。受疫情影响,2020年纱产量1641万吨,同比下降10.3%;布产量460亿米,同比下降17.9%;设备生产效率提高,纱、布产量基本稳定。特别是随着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纺纱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万锭用工20人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8人/万锭)一半以上。其中,影响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棉花价格大幅波动,有时达到36%;内外棉价差波动频繁,最高达到2300元/吨左右。2021年一季度,行业景气指数平均值50.4,同比上升2.5;出口棉织物3.02亿米,同比增长109.5%。1-4月,我国进口棉花120万吨,同比增长64%;进口棉纱80万吨,同比增长31%。

  她指出,受全球经济贸易形势复杂严峻,挑战与机遇并存;海外疫情持续,不确定性增加;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升级;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棉纺织行业主要存在棉花质量下降、产业安全存在隐患;企业用工短缺、员工老龄化问题突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存在;生产成本上升,订单不足,利润压缩等问题。对此,她建议,在生产上,企业要合理预案生产经营策略,谨慎安排生产负荷、原料库存及投资项目;在经营上,要积极探寻市场机遇的同时,谨慎做出经营决策,加强内部管控,防控资金链风险;在资金上,要充分关注各级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出台的扶持措施,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发展中,要坚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信念,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产出品质、效率和效益。

  为了引领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她建议,在原料保障方面,要进一步推进棉花体制改革,提升市场化水平;保障产业安全;促进差别化、功能性、生物基纤维在棉纺的应用以及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在科技发展方面,企业要注重智能制造、产品研发、基础研究和支撑体系建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企业要注重制造品牌的培育,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绿色发展。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棉纺总工程师陈玉峰以《现代梳理疑难问题解决方案》为题表示,现代梳理主要存在梳理质量控制追求终端,纤维伸直度不够,梳理不充分,或者损伤大,小纱疵,A1影响布面的风格;生产成本中的落棉增加,用棉量超过传统配置25%以上;纺纱的新工艺受纺纱技术高速、高产、高效、智能的影响,出现了梳棉重定量,细纱大牵伸,并条多混合,纤维混合方式有条混盘混发展成为散纤维称重混合,面料单染留白等给纺纱工艺带来了新的挑战;受高速高产的影响,针布使用周期短影响质量稳定等问题。

  针对现代梳理疑难问题,采用全新设计的白鲨境泉锡林针布AC1840*01640DS等设备,运行1000吨,可使精梳CJ40S指标优于乌斯特2018公报5%的水平,同等原料基础上成纱指标大幅拉升。他以白鲨境泉针布纤维素纤维应用为例,表示该设备全部几何尺寸设计,采用针布锥齿化处理和境泉强化工艺,全面提高了齿尖工作面硬度,与普通金属针布相比,其梳理质量好,性价比明显。

  他表示,现代梳理存在落棉多,针布缠挂绕,梳理质量差,针布不耐用等问题,拥有近60年创新发展,始终“专心、专注、专业”于针布设计制造,梳理工艺的白鲨,将以锡林采用托持加穿刺,道夫采用转移加伸直,盖板采用握持加转移,刺辊采用开松加保护,固定盖板采用整理加排杂为原则,助力行业梳理质量提升,达到梳理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传福以《新时代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为题表示,智慧工厂不是风口而是大势所趋,消费领域的数字互联网正倒逼工业必须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打造现代工厂其最核心的要点是,创造客户和市场需求。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构建的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数字化工厂可以有效解决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鸿沟”,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设计,制造、装配、物流等各个方面的功能,降低设计到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在虚拟环境下将生产制造过程压缩和提前,并得以评估与检验,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化的时间,并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成功率。其功能模块主要有智能仓储、智能车间、智能品质管控和集成其他系统等。

  他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工厂尤其纺纱车间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令业界瞩目,万锭用工下降到十几人,车间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大部分知名企业打造出了自己的数字化或智能车间。他结合赛特环球智能物流仓储应有案例进行了分享,指出智慧工厂的创建,需要坚持论证测试思想统一,面向未来顶层设计,立足当前分步推进,预留提升拓展余地的原则,才能打造引领行业先锋的数字化工厂。今后,赛特环球将以智物流为载体,信息数字流为导向,现金流为根本的管理主线,实现管理智能化为基本目标,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让中国制造赢得世界尊重。

  会上,为更好地了解企业发展现状、行业焦点及难点等问题,时任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主持了“产业热点问题互动与分析”环节,现场反响热烈。

  5月25日上午,主办方还组织与会代表集体参观走访了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并现场进行了经验交流。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19年,现有70万纱锭、500台布机,年产高档纱线40000吨、高档织物5000万米。秉承着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无锡一棉一直坚持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细化、产品特色化、贸易全球化,以打造高档纱布生产基地,已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典范和中国棉纺织行业的“排头兵”。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