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桑叶吐绿,正值春蚕养殖黄金期。4月8日,云南省墨江县启动2025年春蚕蚕种发放工作,向6个乡(镇)595户蚕农发放蚕种1280张,标志着蚕桑生产正式拉开序幕。
此次春蚕蚕种发放工作,县茶特发展中心提前摸排需求,联合合作社推行“集中订购+精准配送”模式,针对偏远地区养殖户提供上门送种服务,由乡镇技术员领取蚕种后及时送至蚕农手中,每张蚕种均标注品种、催青日期及技术指导热线,确保蚕种发放精准、高效全覆盖。
“今天,我代表联珠镇领取了117张蚕种,去年我养了46张蚕,收入达到10万元。”联珠镇象鼻村象鼻组蚕农张秀芬说。
“养蚕过程中,有技术员上门指导服务,这几年产茧量高、效益好,我们会长期坚持下去。”龙坝镇竜巴村南大组李应才说。
自开春以来,县茶特发展中心组织技术员分赴田间,开展桑园病虫害防治、蚕房消毒等专题培训3次,覆盖500余户农户。而在位于联珠镇卧龙村的小蚕共育室,技术员指导蚕农调控温度、湿度、遮光进行补催青,确保蚕卵孵化均匀。春蚕蚕种发放后,将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一对一指导大、小蚕养殖。
除了给予技术支持,墨江县蚕桑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公司签订保价协议,降低养殖风险,确保蚕茧价格稳定在55元/公斤以上,给蚕农吃下“定心丸”。同时,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公司收购蚕茧1公斤返给村集体0.3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反哺蚕农支持蚕桑产业发展,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持续注入动力。
据了解,2024年,墨江县实现蚕茧总产值1321万元,村集体增收6万余元。2025年,蚕茧总产值预计可突破1400万元。下一步,墨江县将针对性开展桑园管理、蚕房消毒防病、桑蚕饲养培训,做好小蚕共育点指导工作,把控春蚕饲养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农户养蚕技能,保障春蚕产量和质量,为全年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