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气温持续回升,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广袤的田野里,一幅充满科技感的春耕春播画卷徐徐展开。今年,师市全面推广棉花套种孜然种植模式,实现“一田双收”,既守住“白色产业”根基,又开辟特色产业增收路径。
4月7日,在五十一团唐驿镇八连500亩高标准农田,一台安装着北斗导航设备的大马力拖拉机忙碌地来回穿梭,拖拉机上配备着先进的“棉花+孜然”复合式套种精量播种机,铺膜、滴灌带铺设、播种、覆土等一系列机械化作业一气呵成,精准高效,展现出现代农业的蓬勃活力。
去年,种植户吾买尔·阿皮孜尝到套种的甜头,今年又满怀信心地继续采用这种棉花地里套种孜然的种植模式。
“我去年采用6行棉花套种4行孜然模式,一亩地纯收入2000多元。今年采用3行棉花套种6行孜然,预计亩产100公斤到120公斤孜然、棉花400公斤到500公斤。”吾买尔·阿皮孜告诉记者。
通过北斗导航的精准定位,采用精量播种技术,一穴一粒种子,误差不超过1厘米。为确保“棉花+孜然”套种模式的顺利实施,团镇提前谋划、主动作为,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为种植户现场讲解套种技术、田间管理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我们做到配套农机及时到位,在播完种后的48小时内及时滴水,保证棉花和孜然的出苗率。指导种植户播完种后及时防治病虫害,随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提前预防灾害性天气。”团镇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副主任杨双胜说。
2024年,师市首次尝试“棉花+孜然”套种模式,套种孜然13.69万亩,实现产值3.08亿元,增收明显。
今年,师市大力推广“一膜三行棉花套种六行孜然”种植模式。与去年试种的“一膜六行棉花套种四行孜然”模式相比,新模式将棉花行数由六行调整为三行,行距由38厘米调整至76厘米,亩均株数保持1.1万株左右,通过优化株行距配置,确保棉花产量提升的同时保证品质。充分利用棉花“宽行距”的闲置空间,将孜然套种行数由四行增加至六行,采用“错位播种”技术,使孜然植株与棉花根系形成立体分布,避免养分竞争。巧妙利用棉花“大行”的闲置空间,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农作物多元化种植,为农业生产增效、职工群众增收开辟了有效途径。
“我们春耕春播从3月25日开始,计划4月15日前全面结束。今年通过棉花早播提高产量。”五十一团唐驿镇党委常委、副政委侯松山说,“对比棉花以前只是单纯的一茬收入来说,每亩地为种植户增收1000元左右。我们根据孜然的产量情况,联系了收购厂家,为种植户提供销售保障。”
孜然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调味品,属半耐寒作物,能适应温差较大的气候条件。其生长周期一般为60天至70天,6月初即可收获,其植株个头矮,具有耐干旱、易管理、成本低等优点,不与棉花争肥争地。采用“棉花+孜然”套种模式,可实现大型机械同时播种,实现一地两用,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此外,孜然还可起到为苗期棉花挡风的作用,降低大风等极端天气对棉苗的影响。
为保障棉花套种孜然播种顺利推进,师市通过优化播种设备、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全程跟进等举措,对播种机的行距调节、种子播种量、滴灌带和地膜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播种工作精准、高效开展。今年,师市计划种植棉花89万亩,其中棉花套种孜然面积62万亩,目前已陆续进入播种期。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