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伞,都是你我离不开的日常生活用品。你不知道的是,你手里打着的这把精致漂亮伞的原材料——伞布,很可能就来自我们永州。
记者欧勇强:在中国,每3把伞具的伞布,就有1把产自祁阳东骏纺织,它一年产出的布可绕地球15圈。12年时间里,东骏纺织涵盖了从原材料“一根丝”到终端产品“一匹布”的制造全工序,不仅无水印色技术领跑全国,2022年,其生产销售的涤纶短纤维蝉联两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如今,东骏纺织雨伞布市场份额占全球50%左右,已成为全球雨伞布供应龙头企业。
在祁阳高新区东骏纺织生产车间,机器轰鸣,12台无水印色机器正高速运转,经过烘箱高温印色对布料进行上色,一台机器每分钟就可以完成100米的印色作业,轻松实现了一机多布、一布多染,24小时的错峰作业。
2012年初,沿海地区加快产业转移,东骏纺织成为落户祁阳第一家“敢吃螃蟹”的纺织企业,主要进行染色、定型、涂层三个工序的生产。由于当时只能从事部分工序的生产,企业受市场原材料白胚成品价格波动影响大,还因为工序繁多且不在一地生产,各阶段的产品需要不断中转运输,经常受距离和交通等多因素影响,导致多个订单无法如期交付,满打满算年产能也只能做到1亿米。
祁阳东骏纺织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维国:当时我们接到一个深圳客户的订单过后,我们在江苏的织布厂去买布,买完布回来,因为他也没有如期的交,这样造成订单的延误,客户也不能及时地出口,当时赔了200多万给客户。
痛定思痛,依托别人不如靠自己,爱拼敢赢的东骏纺织人清醒地意识到:要发展必须要转型升级。2016年6月,企业决定,不再依赖外购原辅料干“装配”的活儿,开始摸索建立自己的产业链。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新厂房,从织布、染色、定型等工序入手,补充增设加弹、织造、整经、后整理等一系列完整生产环节,生产方式逐渐从来料加工转变为自主生产为主。
祁阳东骏纺织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维国:我们就把这些产业链全部拉到自己名下,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样我们把七、八个工序的整合过后,只要其中一个工序的利润,我们在市场上就可以说话很有话语权,可以抢占很大的份额。
2019年,凭借品质、交货、服务等优势,东骏纺织抢得了市场发展先机,一举成为全球雨伞布供应龙头企业,年产能达到3亿米。
但一直以来,纺织企业的生产模式较为传统,许多工序依靠人工完成。如何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是东骏纺织亟待破解的难题。2021年9月,企业引进无水印色技术,同等场地、同等人工及用电情况下,成本下降了30%,生产效率却可提高5倍。相对于传统染缸染色,无水印色技术的投入使用,不仅取代了机器漂洗印染,还解决了传统晾晒难题,实现了污水趋零排放。
祁阳东骏纺织有限公司印花部经理刘勇:传统的缸染,缸染它是一缸一缸的染,而且它的缸量是有限的,2,000码到3,000码一缸,而且它的用水量非常大。但是我们这种新型的无水印色,我们可以不停地不停地印,你看我这么大的布一直印,印完一会换布接着印,然后它的水量非常小,就只是把这个台板洗掉就可以了,洗掉之后我们这个水因为它少,就比较好处理,处理之后我们又可以循环使用。新印染了解到企业还加大自动化设备的比例和投入,完善企业自动化生产跟单系统,从纱线到织造、从整经、后整理到成品出货,在电脑或手机上随时可实施跟踪。
记者欧勇强:那它这个监控采集系统对于我们的生产来说,它有什么样的一个作用?
祁阳东骏纺织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维国:它这套系统可以实时采集监控我们每个车间、每个岗位它的所有的机台实时运转情况。可以实时的把每天在织的所有胚布的产量、规格精准的统计出来,供后面的订单做生产调整。
12年的时间里,东骏纺织从劳动密集型走向机器代工,“千人纱、万人布”的传统纺织场景早已不再,企业全面铺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零水”制造,已形成纺、织、印、染、整完备的纺织产业体系。目前,东骏纺织进入上市培育期。
祁阳东骏纺织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维国:从一个原料加工型的单一企业,变成现在的从一根纱线到成品的完整的产业链的雨伞布生产企业,从当初的6千万米到现在的6亿米,到后期规划的10亿米。我们计划将织布机扩至8000台,年产能提升至10亿米,向国家级的雨伞布单项冠军冲刺。
风乍起,激活一池春水。如今,在东骏纺织这个龙头的带动下,特色产业集群纺织产业在祁阳市科技工业园蓬勃发展,落户园区的纺织企业已达60多家,年产值超过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