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产业链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合肥召开

——“新化学”厚植纤维行业新质生产力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9-27 16:10:40 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9月26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产业链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安徽合肥召开。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总经济师、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常务副会长李增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副处长赵志鹏,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郭恒华、副总裁樊义,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会长范亚庆,恒天纤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副秘书长王乐军,东华大学高性能纤维与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华平,青岛大学教授夏延致,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张文娟,以及来自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秘书长王永生主持。

  实力提升

  生物基化学纤维是纤维新材料的重要品种,更是纺织领域绿色发展的新材料。近年来,随着关键单体原料和纤维加工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生物基化学纤维行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周期。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提到,2023年,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总产能达107.46万吨,同比增长32.8%;总产量48.16万吨,同比增长109.3%。其中莱赛尔纤维增长较快,产能约51.65万吨;聚乳酸纤维产能约17.6万吨,生物基PTT纤维产能约15万吨。同时一批具有产业实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进入了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领域,生物基化学纤维新品种如生物基氨纶、呋喃聚酯(PEF)纤维、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与聚乳酸(PLA)复合纤维、菌草纤维等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东华大学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华平聚焦“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现状及创新”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材料品种齐全,聚乳酸纤维、生物基PTT纤维、莱赛尔纤维处于跟跑阶段,壳聚糖纤维、海藻纤维、尼龙56、PDT纤维具有规模优势,PHBV纤维、细菌纤维素纤维等国际并跑。当前,发达国家几乎垄断了规模化生物基化学纤维新材料领域的高端市场,尤其是品牌与原始创新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强。而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仍然面临品质、性价比与竞争力,融合、效率与规模化,适应、对接与整体发挥,替代、专业化与系列化等挑战。对此,他详细分享了不同品类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开发技术路线,并从发展生物资源新体系、新技术、标准链,规模化高效制备技术,重构生物基化学纤维特性的产品开发等方向分析了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基于产业现状,生物基化学纤维企业应如何破局?陈新伟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将为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未来,生物基化学纤维企业要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聚焦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机结合,在各个阶段都加大开发力度,研发差异化、功能性产品,助力绿色发展、重视产品品质、丰富规格品种、指导下游应用、打造产品品牌,推动生物基化学纤维在消费品端创新应用,培育纺织化纤行业竞争新优势。

  产业共创

  华恒生物(688639.SH)是一家以合成生物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价值创造,主要产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生物基材料单体等,为中间体、动物营养、美妆与护理、植物营养和功能食品与营养等领域的全球伙伴,提供具有创新力、可持续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华恒生物董事长兼总裁郭恒华表示,从创业之初,华恒就坚守创新理念,勇于探索,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不仅成为科学家理想的合作伙伴,也为企业家提供了很好的供应链协同支持。近年来,华恒聚焦创新核心,持续加大投入,主动寻求与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产品优化与性能提升。如今,华恒通过合成生物技术赋能纺织化纤行业,依托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同打造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链“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推动新一代生物基化学纤维原料的技术突破与产品推广,为推动行业低碳减排、可持续发展方面持续做出积极贡献。“我们非常期待与业内同仁共同探索将中国生物基原料制造优势延伸至纤维、材料、服装乃至全产业链。”郭恒华说。

  “微生物细胞工厂是生物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学礼(线上)表示。基于此,他详细讲解了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研究方向,如使能技术、代谢控制机制及产业应用等。其中,使能技术包括原件挖掘技术、途径调控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细胞进化技术等。生物基PDO作为聚合物单体,与对苯二甲酸(PTA)聚合,可制造性能优异的新型聚酯纤维PTT,应用于服装、地毯、电子、汽车等领域。华恒生物通过创建细胞工厂,优化发酵与提取工艺,成功实现了高效生物制造PDO的产业化,为我国PTT聚酯材料的规模制备提供了原料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我国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的发展,引导和支持现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促进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由华恒生物牵头,联合东华大学、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等七家单位成立“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共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百花齐放

  聚酯纤维是最大的化学纤维品类,是满足国民经济需求的重要原料,但大部分聚酯原料的来源是石油。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生物基聚酯材料越来越被重视。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文娟介绍了当前生物基聚酯纤维的发展现状,并重点介绍了生物基PTT纤维、生物基聚乳酸纤维和相关催化剂的研究成果。她认为,中国是全球第一的聚酯纤维生产及消费大国,聚酯纤维在化纤中占比超过80%,因而长远来看聚酯纤维的生物基化是必然趋势。她提议,未来要突破一批生物基单体的生物与化学转化核心关键技术,创制一批生物基聚酯纤维新品种,形成生物基聚酯产业原始创新体系;挖掘生物基聚酯的特点,通过面料开发、品牌打造,提升生物基聚酯纤维制品的附加值;从开发链、产业链进行创新设计,突出产品特性,突破单体制备、聚合纺丝等关键技术,强化全领域的应用关键技术攻关及推广,降低研发及生产成本。

  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亚庆以“非粮路线生产聚乳酸助力纤维行业绿色发展”为题,分享了农作物秸秆高值化应用,低碳、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聚乳酸,聚乳酸纤维的应用,产业背景与行业政策等内容。他表示,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发酵技术路线存在一定局限性,丰原生物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聚乳酸,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高值化应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社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他介绍,聚乳酸的基本性能介于涤纶锦纶之间,其质量轻、熔点低,生产加工节能环保,但其软化温度也低,在后道加工过程需要注意温度的控制。聚乳酸的降解是人为可控的,这就保证了聚乳酸的制成品在废弃前的性能是持久稳定的,能够满足下游应用的需求和要求,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

  黑龙江伊品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文昌分享了生物基尼龙PA56的应用开发与实践案例。他介绍,伊品生物采用可循环再生的植物原料,通过生物发酵将赖氨酸制成高品质生物基尼龙材料——EYLON伊纶®。伊纶®突破传统化石基来源尼龙生产瓶颈,用生物技术替代石化技术路径,大幅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使用,并获得USDA生物基优先计划(BioPreferred)认证,生物基含量达到48%。同时,由于独特的微观结构,伊纶®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回弹性以及多变的应用性,加之吸湿速干、穿着舒适、色彩鲜艳、抗拉强度高、耐磨等优势,应用场景丰富。

  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跃亭介绍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历程以及新原料、新工艺研究成果。近年来,新乡化纤陆续攻克菌草制浆、纺丝等多个科研难题,掌握了从一棵草到一根丝的全套工艺技术,成功研发了菌草再生纤维素纤维系列产品。凭借优良的服用特性、本体抗菌性、本体抗病毒性,该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领域。同时,新乡化纤通过离子液体法研发生产出再生纤维素纤维,下一步将研发产业化生产全套技术及配套设备,并进行应用开发及市场推广;通过DT法直接溶解制备出再生纤维素纤维,真正实现了废旧棉纺织品-回收加工-消费-再回收利用的闭环。“新原料、新工艺的应用对纺织业起到强大促进作用,未来企业将继续努力推动行业绿色发展。”谢跃亭说。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创新及技术研发总监王安介绍了碳足迹评估、生命周期评价LCA、Higg MSI材料可持续指数、欧盟产品环境足迹种类规则(PEFCR)等,对比了生物基材料与化石材料碳排放的区别。他表示,一件产品中,原材料基本占据了产品超过60%的碳足迹,因此选择可持续生物基材料、可降解材料以有效减少产品的碳排放至关重要。SGS的可持续及化学品管理解决方案(SCM)全面覆盖供应链的检测服务等,可提供一站式低碳可持续相关服务。

  高端访谈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物基化学纤维作为绿色材料的重要代表,正逐步成为纺织和化纤行业的热点。在高端访谈环节,东华大学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华平、青岛大学教授夏延致、恒天纤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乐军、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间体事业部总经理张明明深入探讨了生物基化学纤维的最新研究进展、技术挑战、市场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该环节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总经济师、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常务副会长李增俊主持。

  王华平表示,生物基化学纤维是一种新型绿色纤维,其绿色创新可体现在诸多环节,如原料环节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生产工艺环节持续优化,实现了绿色环保;采取原液着色等技术,其还可在绿色的基础上更加绿色。

  夏延致认为,生物基化学纤维值得关注的两大新型领域:一是以非粮作物如秸秆、木材等为原料的陆地生物质纤维;二是海洋生物质纤维,特别是海藻纤维,潜力巨大。未来,通过不断提升海藻纤维的强度、耐洗性能及染色性能,并持续完善与拓展海藻纤维产业链,使其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王乐军谈到:“在描述产品性能的时候,要考虑纯技术性能的词汇在下游应用中的接受程度。纤维的技术性能在推广过程中往往会被下游客户赋予新的概念,如抑菌、阻燃性能等,要从客户和设计师角度讲好故事。”

  张明明分享了华恒生物新型战略“新化学”概念,即改变以往传统生产工艺,用生物发酵法制备化工材料。此外,华恒生物正在积极研发高效的提纯分离技术,希望为化学纤维企业提供高纯度的绿色环保的原材料。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