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环江“桑蚕大使”将桑蚕技术传到非洲屋脊上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9-23 09:49:26 来源:河池融媒

  2022年,陈雄珍在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得益于在职时五年的援埃经历,2023年,她通过商务部招募援非专家的遴选考核,再次前往埃塞俄比亚Alage学院开展援教工作,开始她的传道之旅。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在埃工作期间,陈雄珍碰到很多困难:学校没有教材,没有方格蔟,没有石灰,没有开棉机,还经常停电。但,陈雄珍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巧做“无米之炊”。

  没有教材?那就自己编写。

  图书馆里只有少得可怜的几本蚕业方面的书,全是英文,幸好陈雄珍有两年留美读书的经历,英语功底尚可,自己研读弄懂弄通书本上的知识要点。根据常年从事蚕业育种、生产、管理的工作经验,她编写了一套教材和讲义。同时利用PPT多媒体视频教学,介绍中国蚕农养蚕致富的成功案例。

  深入浅出地讲课,加上笔墨纸张等“小礼品”加持下,课堂提问时,这些来自当地的学生总是争着举手抢答“Me!Me!(我,我)”看到学生们那一双双灵动的眼睛紧跟自己的上课思路,陈雄珍满心欢喜。师者教得从容,学生学得开心。学生们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we enjoy your teaching(我们喜欢你的课)”

  没有方格蔟,她自己画图,找当地木工师傅依样加工;没有石灰消毒,用学校食堂的草木灰代替;没有开棉机,向国内打报告求援;时常的停电,也一度让她十分苦恼。没电怎么开展多媒体视频教学呢?陈雄珍通过在网上搜索、比对,找人咨询,采购了两台便携充电投影仪,续航时长可达8小时,终于解决了停电的电化教学问题。

  如何把握埃塞俄比亚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桑蚕业呢?关键是蚕种,陈雄珍通过实验比对筛选,找出适合当地气候的蚕种,确定了三个抗逆性较强的亚热带二化蚕种,指导工人育种养蚕,抽茧成丝。2019年,她指导制成的首批15床蚕丝被被当作厚礼,赠送给埃塞俄比亚及非洲联盟官员。

  除了完成Alage学院的工作任务外,陈雄珍还积极帮助其他学校建立蚕业示范基地。马达堤尔老师原是陈雄珍在Alage学院的同事,今年初,她被调到埃塞俄比亚Bonga农业大学工作。得知马达堤尔在Bonga农业大学在建立蚕业技术示范基地遇到了问题,陈雄珍二话不说,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细心指导。最后,成功帮助Bonga农业大学建起蚕业技术示范基地。

  陈雄珍平易近人,和当地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凯缇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生活困难。她十分喜欢上陈雄珍的课,也热爱蚕业的工作。于是在暑假期间,她请求到蚕业技术示范中心实习。实习结束后,陈雄珍便用项目经费给她支付了实习工资,她感激万分:“我不但学到了实践技能,还有收入,太感谢Ms. Chen了!”

  对学生,陈雄珍毫不吝啬,常常送学生一些小礼品。有一次参加了一个小型茶话会,陈雄珍佩戴了一条蚕丝巾,学生温迪直爽地向她表达对丝巾的喜爱。陈雄珍随即解下丝巾,递给了学生。“每次去非洲时候,都像搬家一样,东西塞满了两个拉杆箱,全部送给有需要的人。”陈雄珍笑着说道。埃塞俄比亚日用品比较匮乏,一个吹风筒、一只茶杯、一个充电宝、一件衣服,对他们来说都是好东西。

  以心相待,以诚相见。陈雄珍的真诚、善良与热心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喜爱。当地人过节时,会邀请中国老师到家里做客。不管陈雄珍到哪家做客,主人都会端上招待贵客的“英吉拉”薄饼,表达对她的欢迎和尊重。陈雄珍则把自己做的素饺、面包带去,共同分享。

  援埃的6年,陈雄珍4次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中心评为优秀,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使馆及埃塞俄比亚农业畜牧部联合授予她5次突出贡献奖。

  感叹时光飞逝,陈雄珍笑称,自己已从蚕姑娘变成了蚕婆婆,虽然搞了半辈子农业,但是还是清闲不下来。今年10月,她将继续去援教。

  来自中国环江的陈雄珍,在桑园里延展生命的宽度和长度,在传道授业的课堂上,活成了最美的样子。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