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宏大将继续沉淀纺机行业数据资产

http://www.texnet.com.cn/ 2022-04-18 15:06:39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纺织机械行业中的佼佼者,一直以来都在深耕纺织产业的创新升级,尤其是在新一轮的数字化浪潮中,青岛宏大也在围绕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目标,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近日,《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到了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丽霞,让她为读者介绍青岛宏大目前在两化融合方面的具体举措、成就并畅谈了目前纺织行业在两化融合方面的壁垒。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宏大)始创于1920年,隶属国资委直管央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是纺织机械制造行业的大型骨干生产企业,也是纺织梳理设备与自动络纱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

  公司注重自主创新,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梳棉机产品研发中心”、“自动络筒机产品研发中心”认定。现拥有授权专利130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89项,并获得欧洲专利4项、日本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7项。依托于全力打造的远程运维云平台及公司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青岛宏大实现了纺织机械智能制造,获评首批“国家两化融合试点单位”,“山东省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项目”等称号。

  构建数字化智能制造+服务新产业模式

  王丽霞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青岛宏大都坚持以“打造纺机精品、推动产业进步”使命为发展蓝图,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为主线,多年来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带动了研发、技术、质量、生产、供应链、销售、售后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大力发展,实现了信息资源集成与共享,增强了企业竞争实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为持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加速数字化转型,公司把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重点工作,通过信息化,结合当前先进的大数据、云技术,围绕“创新设计、智造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攻关。截至目前,青岛宏大成功实施了局域网络架构升级、网络安全建设、PLM产品生命全周期管理体系、IPD创新管理体系、络筒机智能单锭线及MES系统、MES系统与DNC集成、智能化在线监测、远程运维系统二期、两化融合体系贯标、持续推进无纸化办公等信息化项目,为企业形成并完善数字化转型战略架构打下了基础,构建起了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服务的新产业模式。

  智能加工单元。该项目使用了集成智能加工单元、智能机械手等装备。薄壁类铝合金压铸件自动工件装夹快速准确、安全可靠的定位工艺,实现零件主要质量要素工序能力指数CP值大于1.33,效率提升62.5%,人员减少75%,提高了自动络筒机生产的工艺水平。

  智能化单锭装配生产线。调整络筒机整机完工调试区域及优化物流,降低物流成本20%;单锭总装采用流水工序装配形式,减少人为因素产生质量波动,降低质量损失10%。

  生产管控MES系统。计划准时完成率提高到90%,车间物料周转率提高50%,计划变更响应速度提高,在制品盘点速度减少50%,部件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提高设备利用率,完工自检记录、设备保养记录由纸质记录转变为电子记录,通过记录关键件条码,绑定物料,形成关重件物料质量追溯档案。

  纺织机械远程运维云平台。让研发人员节省了大量到用户现场服务的时间,相应增加了进行产品研发和改进的时间,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了20%;现场问题反应、分析、处理及时,为厂家缩短了故障停机时间,也为公司赢得了口碑和市场;研发和改进的加快,也降低了产品不良率;生产效率提高了10%左右;产品质量的提高,带动能源利用率提高近10%;出差服务人员、研发人员数量减少、时间缩短,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直接成本;售后人员出差率降低30%左右,节省服务人员及差旅成本。软件推广每年增加系统营销收入过千万元;增强了设备市场营销竞争力;全面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证公司和用户的运行效益。

  可以说,青岛宏大的两化深度融合,完成了公司工业化建设的升级,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引导组织架构的调整,形成信息化建设核心系统架构,实现了销售、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发货、财务回款等业务链管理的信息化,在资金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都实现了集成和共享,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任务流的“四流合一”,达到信息共享,实现高效协同,同时也使企业管理更精细并实现制造效率提升,满足质量和交期、成本要求。

  记者了解到,青岛宏大于2016年被评为国家两化融合试点,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2019年获得全国纺机行业质量奖,2019年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2020年VCRO自动络筒机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行业两化融合仍任重道远

  两化融合是纺织行业“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不置可否,纺织产业两化融合的发展一定会依托于工业互联网,需要搭建完整架构,通过网络系统及网络安全建设,研究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下的纺机行业智能感知、在线实时虚拟运行、流程智能优化等智能生产技术,研究产品关键工序的精确控制采用机器视觉、图像识别、人机交互等感知技术创新模式应用。

  不过,王丽霞也指出了目前行业在两化融合方面的困难:

  如在机床设备连接方面,高端PLC和工业网络协议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外厂商的设备数据不开放,接口不统一,设备数据兼容性差,采集门槛高,采集难度大。很多外国设备如果要实现连接都要单独购买协议。即使实现了连接,可供采集的数据也不一定能达到实际需求。如果使用第三方的收集设备,成本高,周期长。

  此外,高端工业软件市场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本土品牌大部分应用在中、低端工业控制系统市场,或应用在企业管理软件市场。

  特别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发展快,但基础薄弱,当前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大部分都还是基于国外的基础工业体系,所依托的控制、软件、安全、工业网络等产业链主要由他国掌控。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库安全、数据传输安全、数据权益安全以及相应的工业安全都还缺乏可靠保障。

  对于制造业而言,必须解决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各种信息化系统之间孤岛化问题。企业为了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必须对各系统进行定制化的数据集成,而集成的接口、数据传递流方向、交互数据范围等,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标准,需要企业将各系统供应商召集在一起进行讨论,效率低,而且会经常出现需求变更的情况。

  与此同时,因为用工、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纺织行业利润微薄,造成两化融合在资金投入方面还存在难以持续的问题,以及市场推广存在诸多困难,存在卡脖子技术等难题。

  确实如此,作为最早开展两化融合探索的行业之一,虽然近年来纺织行业已有近30项技术标准列入工信部相关应用专项,多家企业列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棉纺、印染、化纤等数字化车间生产线得到推广,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模式广泛开展。但纺织全行业两化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集聚与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平台赋能行业发展尚在探索,但相信随着产业的发展,一些难点问题都将会被一一攻克。

  沉淀纺机行业数据资产

  对于青岛宏大未来在两化融合领域的设想,王丽霞表示,青岛宏大基于行业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制定了三年整体规划目标:构建适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纺机行业工业互联网架构,构筑支撑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提供产品项目敏捷研发、精细工艺、精益生产、快速交付、质量追溯、智慧运维、数据资产安全升值等孪生应用,沉淀纺机行业数据资产。

  VCRO PLUS双纱库型自动络筒机

  未来纺织业集中化、差异化、智能化、绿色化、周期性更加明显。“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持续锚定“以领先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纺机企业”目标,聚焦高质量,拥抱数字化,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JWF1217新型梳棉机单元组

  加大技改投入和力度,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建设柔性生产线,着力提升产品总装和调试工艺水平,打造多个精细化工艺示范点。

  立足新发展阶段,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做好新品开发,依托USTER检测中心、质量检测实验室开展基础试验和工艺研究,助力新产品提质升级。

  充分利用新产品,巩固国内市场龙头地位,做好相关海外市场布局。

  VCRO PLUS多联式自动络筒机

  聚力打造产品研发中心、营销技术服务中心等七大平台,不断提高产品研发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加大知识产权、工业大数据等两化信息资产的保护;围绕核心关键技术、网络技术、融合应用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