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办新展,南通纺织博物馆期待重焕光彩

http://www.texnet.com.cn/ 2022-01-21 15:42:41 来源:南通发布

  新年伊始,濠河之滨,一场全新的展览,让沉寂多时的南通纺织博物馆增添了些许人气。元旦当天,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合作举办的“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在此拉开帷幕。

  南通纺织博物馆对于年龄稍长一些的南通人来说,是一段值得自豪的回忆。南通纺博建成于1985年10月,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市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是南通首个专业展示张謇业绩的场馆。集历史、科普、园林为一体的南通纺博,被国内外观众誉为“纺织大观园”。

  近年来,由于频繁更换主管部门等原因,南通纺博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许多青少年对其一无所知。因展陈更新和展厅改造的原因,纺博去年一度处于闭馆状态。此次新年特展,是南通纺博重装出发的新起点,各界人士也期待曾经的“纺织大观园”能早日凤凰涅槃,真正成为南通“纺织之乡”“文博之乡”的闪亮名片。

  新展新气象,这个春节去纺博

  走进纺博展馆,贵州丹寨苗族百鸟衣、云南昭通苗族男服、贵州黄平革家蜡染女服等各式民族服饰尽收眼底,时间、空间、工艺、交错四个单元风格各异,引领观众从不同维度欣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寻找民族服饰超越时代的价值。

  这是该展览全国巡展的第五站。据了解,元旦三天,纺博馆进展游客共计300余人次。

  “对我们来说,看到有观众进来看展览就很欣慰了。”南通纺织博物馆业务部主任李宜群坦言,“当然,这么好的展览,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市民过来参观。春节前后,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小型社教活动,欢迎大家参与。”

  1月16日,纺博举办了“印花创意体验”,主题是通过了解少数民族木戳印花技艺、亲手刻制木戳体验创意印花。1月23日上午,纺博举办“欢乐中国年”活动,让参与者了解虎年传统习俗,制作布老虎玩偶。

  据悉,新春佳节期间,南通纺博的主要活动有:2月6日的“民族服饰的纹样之美”,主题是欣赏少数民族服饰、了解纹样特点、绘画设计服饰。2月13日的“花朵胸针编织体验”,通过了解编织的相关历史知识、学习编织花朵胸针。2月20日的“折纸收纳包制作体验”,主题是通过欣赏苗族折纸针线包、学习制作折纸收纳包。

  李宜群告诉记者,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3月到5月,还将有一批精彩的互动节目与观众见面。

  “这次展出的展品,我觉得非常有美感。民族服饰的自然之美,历史时空的穿越之美,对提高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审美也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南通博物苑志愿者潘女士观展后由衷感叹,“这个展览放在纺织博物馆是很合适的,如果能够再增加一些南通元素就更棒了。”

  行业第一馆,“大观园”内藏珍宝

  南通是著名的“纺织之乡”,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南通纺织博物馆是1980年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开始筹备,1985年10月正式开馆。

  南通纺博的建筑由著名建筑学家邓林翰先生设计。继承了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时馆园一体的传统特色,使整个博物馆园林化,馆园结合,馆中有园。当这座占地面积近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纺织大观园”崛起于濠河之滨时,曾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参观者。

  作为一名老纺博人,副研究馆员姜平参与了纺博的筹建。他感叹,纺博凝聚了国内一流的纺织、博物馆、博览建筑的专家学者和南通地方纺织、文化学者一同研讨设计的成果,代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行业博物馆建设的最高水平,也见证了南通纺织业的鼎盛与辉煌。

  穿过展示二十世纪初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历史风貌的街区,走进纺博的经典展区——近代纺织车间,一种穿越百年的沧桑感扑面而来。这个车间是根据大生纱厂的原貌迁建,真实保留了十九世纪末张謇先生创办时的历史原貌,被列入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

  姜平介绍,“这里有很多见证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老机器,在国内基本绝迹,堪称孤品。每一台机器的背后都有着一段传奇故事。”

  在车间内,机器上铭刻着“1895·赫直灵登·曼彻斯特”字样的一批纺织设备,包括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摇纱机等,佐证了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的艰难历程,堪称纺博镇馆之宝。这批机器原为张之洞所购,几经周折在上海黄浦江边的芦苇棚里存放数年。1897年,张謇筹款遇挫,这批闲置的机器使他如获至宝,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其作官股折价投资大生,成为大生纱厂最早的一批设备。经过历次改造,这些“官机”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来由于通棉一厂老厂技术改造,这批淘汰的老设备流入乡镇企业继续使用。南通纺博建立后,在各界支持下,征集到这批制造于1895年的设备6种15台。1914年由资生铁冶厂仿造的英式亨利织机,则是大生集团吸收外来技术,勇于自主创新的产物。

  1932年,大生集团从日本丰田纺织机械制造所购买了240台半自动换梭织机。1986年,南通纺博刚刚开馆时,丰田家族后裔就专抵南通寻觅丰田老机器的踪影。2010年6月,丰田创始人丰田佐吉的孙子丰田章一郎来到南通纺博参观后激动地说,“这里珍藏的是我祖父发明的第一代丰田织机,当时刚刚研制成功。1932年我才7岁,但从那时起就铭记下了南通这座城市。”

  南通纺织博物馆馆藏文物1万多件,大多为张謇创办的大生集团有关的文物史料,其中江苏省馆藏一级文物179件。这些弥足珍贵的张謇主题文物,值得更好地保护和研究。

  未来向何方,期盼名馆展风采

  “为什么一个如此优秀的博物馆,会在南通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走向衰退?根本原因在于纺织行业结构变迁后,纺博的隶属关系频繁更换,现有体制下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同为老纺博人,民盟南通市委副主委、张謇研究学者赵明远对此深有感慨。

  据了解,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计划经济的逐步解体,纺博馆原有主管局和主管部门相继解散,先后由不同的部门来管理,继而经费来源被切断,不得不依靠出租馆舍维持开放与生存。由于自收自支造成的经费不足,南通纺博近年来陷入了困局,使得纺博馆在展厅和展陈设施、安防和消防设备等方面得不到更新和完善,博物馆的“收藏、研究、教育”三大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2020年1月,纺博划归市文广旅局,由文广旅局委托南通博物苑代管。为了让纺博重复生机,各级领导、主管部门一直在积极寻求对策,邀请国内博物馆界知名专家,就纺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专题研讨。专家普遍认为,南通纺织博物馆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区位优势明显,为进一步提升放大纺织博物馆的资源,建议考虑调整现有体制,由自收自支性质逐渐转变为全额拨款一类公益事业单位,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有专家提出,纺博的发展要多考虑文旅融合,注重服务能力的提升。纺博未来南部区域可以与文峰公园的游乐区相连,通州街的升级要凸显近代第一城的风貌,成为网红打卡点,并考虑未来与文峰公园一并实施夜间开放,打造集休闲、餐饮、美食于一体的“纺博新天地”新文化地标。也有专家提出,将纺博馆整体迁至唐闸,利用现有场地建设“南通自然科技博物馆”。

  无论未来路在何方,擦亮南通纺博这张城市名片,都是时代赋予我们“让文物活起来”的一道现实课题。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