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智逐绿中写出“新”答卷,吴江多措并举推动纺织产业焕新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6-14 15:36:25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产业升级实现“老树发新芽”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纺织业是吴江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名副其实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吴江以盛泽镇为代表,全力打造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加速从面料向材料升级,由生产向时尚设计和品牌创意延伸,培育新质生产力主阵地。在奕双新材料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一台台自动化设备飞速运转,仅有的几位员工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机器,整个生产过程整洁而有序。从2021年开始,奕双新材料拆除原有1.2万平方米织布机厂房,新建4万平方米四层标准厂房。去年6月,奕双新材料一期有机更新项目正式投产,全新引进的78台日本村田涡流纺纱机全部上楼,配套德国进口前纺设备160套、自动包装线等辅助设备20套,并设计开发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年产高品质纱线5万吨,年产值超6亿元。“涡流纺的最高车速可达每分钟550米,是传统纺纱车速的20到30倍,产能从原来的每月200吨提升到了每月4000吨。”奕双新材料总经理周佳介绍说,二期有机更新项目已经开工,后续将继续引进102台日本村田涡流纺纱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能,年产值有望实现再度翻番,推动企业从传统织造向专业纺纱领域迈进。

  无独有偶,2022年以来,鑫凤织造投资4亿余元,陆续淘汰喷水织机和旧厂房,新建面积5.5万平方米的4层高标准厂房,并分批引进56台村田涡流纺纱机。目前,首批28台设备已全部到位,与新厂房同步投产,第二批设备将于今年8月到位,届时企业高端纺织设备总数将达到162台,预计产值将实现再度跃升。今年4月19日,吴江中冠纺织有限公司国际高品质家具面料智能化车间、吴江正峰织造厂高端时装面料智能化车间两个产业更新项目同时竣工启用;6月1日,苏州帝人喷织年产1130万米天然纤维面料项目、苏州百正纺织年产2000万米新潮国风纺织面料项目同时开工……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设备、实现“织机上楼”“工业上楼”,这样大动作的改造提升,在盛泽镇已蔚然成风。

  当前,盛泽正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连片式、组团化实施产业更新,推动产业“焕”新发展。目前,盛泽正组织近200家纺织企业全力实施产业更新,项目总投资超230亿元,已竣工启用40个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我们将持之以恒通过设备更新、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更新,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传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为加快构建世界级高端纺织产业集群贡献更多强劲动能。”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陈宇表示。

  以科研焕新点燃发展“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一双看似普通的手套,轻薄柔软,却能够承受机械切割的剧烈冲击;回收的矿泉水瓶经过粉碎、造粒、熔融等工序,可以制造成端庄优雅的礼服;废弃的医用防护口罩在自然环境中能被生物降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整个过程零污染……走进位于盛泽镇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各种“本领”非凡的纤维产品让人叹为观止。“科技与传统行业结合,可以破解关键难题。”该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告诉记者,创新中心成立5年多以来,构建了以“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检测中心”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供给平台,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牵头承担省级、市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各1项,自研项目20项,成功攻关6项“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发11项创新生产工艺项目。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加速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带动产业链不断升级,是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接下来,我们将从国家战略布局出发,汇聚更多创新资源,瞄准新原理、新工艺、新技术,补短板、锻长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该创新中心董事长梅锋说。

  近年来,吴江聚焦重点产业链,积极推进研发平台建设,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区已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数量领跑全省。“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吴江将积极推动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三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动态全覆盖。依托恒力、盛虹“世界500强”优势资源,发挥亨通、博众、迈为等10个市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创新能力,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与合作院所联合承担各类国家、省级和市级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加快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

  同时,吴江将大力推进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同里区域能源互联网平台等高水平发展,推动亨通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支持盛虹、永鼎等龙头企业瞄准先进材料、高温超导等方向建设重点实验室;推进苏州大学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依托苏州大学未来校区新工科及人才资源优势,推动与领军企业共建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创业研发平台作用,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加快融合、联合、整合,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效益。此外,吴江还将继续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瞪羚企业,选树一批创新示范企业,“我们力争三年内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15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家,在‘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数字赋能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发展新质生产力,“智改数转网联”是必由之路。在苏州华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可以看到一个数字大屏,上面展示了品质数据、实时产量、设计产能、生产达成率、开机率等实时生产数据,以及车间生产情况、生产工艺流程等。站在大屏前,还可以随时调取现场生产画面及实时生产数据,了解全国20多个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走进华源控股的工厂,可以看到从原料投入到成品打包,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人工仅作为“辅助角色”存在。“原来一条产线上需要10多个人,现在只需要几个人,最少的只要2个人。人员减少,生产效率却明显提升。”华源控股董事长、总经理李志聪说。

  “推动智能化改造,是企业能否在新形势下站稳脚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李志聪表示,未来,华源控股将坚定不移地走“智改数转网联”之路,同步推动生态绿色发展,通过智能装备的持续升级与开发导入,实现整线能耗的降低和整体效率的提高,不断向“近零碳”工厂迈进,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立起标杆。作为苏州市智能工业的主要承载区,近年来,吴江始终坚持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为重点制造领域以及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劲动力,持续打响“苏州制造”品牌。截至2023年底,全区累计完成智改数转项目超4200个,实现全区规上企业全覆盖,投资超300亿元。累计创建省级智能工厂10家、智能车间192个,星级上云企业超1900家;建成工业互联网标志解析二级节点2个,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9个,综合成效位居全省前列。“从今年起,我们实施第二个‘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以智改数转网联赋能产业转型,助力新型工业化。”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工信部门将重点推进纺织化纤、电梯装备两个产业大脑建设,对接好工联院江苏分院、国家级“双跨”平台、重点行业平台等优秀服务商,加快能力组件上线进度,提升产业大脑供给能力,探索“大脑+服务商”的转型新模式;同时,拓展各类场景应用,鼓励智能工厂输出应用解决方案,拓展融资信贷和资产入表等应用场景,促进“数据要素+工业”深度融合,不断释放产业大脑功能,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