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纤维烟台造,既能“上天”也能穿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6-14 08:41:36 来源:齐鲁晚报

  6月3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在月表完成取样任务后,一面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五星红旗首登月背,这背后有着“烟台智造”的助力,烟台企业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和新材”)生产的间位芳纶纤维,正是织成这面国旗的特殊材料之一。

  耐高温,难拉断,电绝缘性和耐辐射性能优越……近日,记者走进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揭秘这种能“上天”的神奇纤维。

  “烟台智造”的国旗材料

  已随“嫦娥”两次登月

  泰和新材市场开发经理曹金立介绍说,从2012年开始,泰和新材就已经参与到中国探月工程的项目,嫦娥五号与嫦娥六号所携带的国旗,在制作时均使用了泰和新材生产的高性能芳纶纤维材料。

  “嫦娥六号登月国旗所使用的材料和以往不同,是由玄武岩纤维和间位芳纶纤维搭配制作而成的新型复合材料。”曹金立说,“间位芳纶纤维要适应玄武岩纤维的脆性,我们对芳纶纤维进行了改性,制作了一些高强、高伸长的产品。”

  “玄武岩纤维表面很光滑,固色非常难。玄武岩和间位芳纶纤维交织,间位芳纶在旗面起到了‘铆钉’结构作用,助力在光滑的玄武岩丝上成功构建高牢度的颜色。”曹金立称,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若没有这个“铆钉”的固色作用,面料会出现染色不均匀,色牢度不够的问题。芳纶纤维能有效提升涂料的界面结合牢度与国旗图案的饱满度,保障国旗的展示效果。

  “这面国旗,结合了无机纤维的耐高低温、持久稳定性的优点,又结合了间位芳纶这种有机纤维超强的韧性、耐高低温性,可以适应月球背面复杂的环境条件。”曹金立表示,这次登月国旗制作的难点是推翻了以往成熟的工艺,摸索出不同材质搭配的一个全新配方,历时多年,反复实验了很多次,突破了很多技术难关。

  生产的高性能纤维

  强度是钢丝的五六倍

  小小一根纤维,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在泰和新材的展厅里,各种纤维制品勾勒出一幅恢弘的产业图景。

  “芳纶纤维是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曹金立介绍说,芳纶纤维全称“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指85%以上的酰胺键直接连在苯环上的长链合成聚酰胺纤维,连接酰胺键的为芳香环或芳香环的衍生物,具有阻燃、耐高温、高强度、高模量、绝缘等突出性能,是一类新型的特种高分子材料。

  芳纶纤维,是支撑航空航天、现代交通、安全防护等高端产业的关键基础性材料,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市场上有两种芳纶实现了广泛的商业化应用和生产,分别是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长久以来,我国芳纶技术一直受制于人。  

  1999年,泰和新材组建间位芳纶团队,开始间位芳纶产品的调研和开发,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泰和新材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间位芳纶产业化技术。2004年,泰和新材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间位芳纶的产业化生产,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间位芳纶供应商。2011年,泰和新材在国内率先实现对位芳纶的产业化生产,打破国际垄断。

  泰和新材生产的间位芳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阻燃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辐射性,有“防火纤维”之美称;生产的对位芳纶加捻长丝,强度是钢丝的5倍至6倍,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泰和新材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展厅,陈列着耐高温防护服、芳纶锂电池隔膜、绝缘芳纶纸等众多令人称奇的芳纶产品。

  “芳纶纤维是基础材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曹金立拿着一件使用芳纶纤维制作的阻燃防静电服说,像消防灭火服、抢险救援服、森林扑火服、石油化工服装等都以间位芳纶为主。

  纺织材料、航空航天耗材、新能源耗材……小小纤维丝串联起多个重要产业和领域,也让泰和新材成为国内规模化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基地和我国高新技术材料参与全球高技术竞争的标杆企业。

  看似遥不可及高科技材料

  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曾经,高科技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和昂贵的价格难以普及。然而,随着生产技术改进,以及产业发展,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高性能材料正逐渐走入百姓身边。

  “这个毛毯很柔软,用打火机点也很难点燃。”曹金立说,毛毯就是用间位芳纶材料制成的具有阻燃防静电功能的生命安全防护毯,可以在家里、车上、办公室等场所使用。

  在曹金立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芳纶面料和芳纶纤维制作的产品。他说,目前该公司已经研发了阻燃系列家纺产品,有阻燃地毯、窗帘、床单、被罩等。

  “我们在‘工赋民用’之路上持续探索,研发阻燃防火的各类产品。”曹金立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准备推出几款既能满足市民日常使用也具有阻燃防火功能的产品。

  从30多年前年产300吨的氨纶小厂,发展到如今业务横跨特种纤维、精细化工、复合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的行业头部公司,泰和新材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自主创新。

  也正是因为一以贯之地聚力核心科技创新,泰和新材积聚起强大的多元化创新能力,围绕新能源材料、绿色化工、智能穿戴、绿色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基材料六大赛道谋划新篇,在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之路上一路疾驰。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