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与世界著名的罗马、雅典、开罗等古城齐名。这次来到西安,一个开放、绿色、现代的新西安形象跃然眼前,传承与创新的城市魅力愈发显现。这座纵贯古今、连接东西的历史名城,产业体系加速升级、发展动能更加强劲。1999年,第一届“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此举办,随后又增加了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两个国际性、权威性的交流平台,已陪伴棉业人走过25个春秋,见证了中国棉业从计划走向市场、从专营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历程。我谨代表中国棉花协会,对光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论坛大力支持的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及陕西省供销合作社、西安市供销合作社等有关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持续增强,把更多的产品生产出来已经越来越不是问题,需要思考并解决的,是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品质、健康、环保消费的期待。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棉花可持续”。如何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中国与世界棉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处于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上的我们,应该沉下心来思考,探索新路径。
过去的2023年,世界依然不太平,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际分工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面对困难与挑战,中国棉业及纺织业抓住疫情后国内经济恢复、促消费政策出台的机遇,推动内需市场逐步恢复。2023年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9%,增幅在各类消费品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主要纺织品产量也在持续恢复中,环比降幅有所收窄。外销市场艰难复苏,出口压力仍然较大,2024年第1季度,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束2022年4季度以来持续下降趋势,同比增长2%,呈现弱复苏态势。在4月最新的报告中,IMF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2%,各主要机构也适度上调了对全球棉花需求的预测值。中国棉花协会预测,2023/24年度中国棉花消费量为790万吨,同比增长4%。
虽然稳住了基本盘,但产业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我们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供应链不够稳定、企业成本压力增加等问题,这里有外部原因,但也应看到,我们的发展方式及水平,仍与新的、不断变化的技术、应用、需求不够适应。作为一个相对传统的产业,我们亟需在各种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浪潮中,在诸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竞逐中探寻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提出“新质生产力”,并且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中国经济的高频词汇,市场对于新质生产力的讨论层出不绝。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包括棉花纺织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传统不传统,不看业态和历史,而是要看改革和创新。中国棉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生产力系统的一次次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棉花单产、产量稳步增长;流通体制改革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市场放开,纺织工业快速发展,棉花消费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疆实行目标价格政策,棉花单产、质量进一步提升,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水平提高,棉花纺织协同发展,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中国棉业已成为涉及近1700万棉农、纺织工人、流通及相关服务人员的重要产业,产量、消费量、纺织品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我们必须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把握好这一轮重要战略机遇,传统产业也会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赢得未来。这需要我们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将技术、产品、规模实力转化为品质提升、价值创造、品牌塑造能力,以发展棉花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推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快创新。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各国之间围绕产业、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创新不只是针对高精尖产业,传统产业更需要创新,通过创新开辟新赛道、发现新价值、建立新优势。一是在标准、技术领域,应充分发挥我们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高的优势,在优质机采棉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关键加工及仪器设备、采棉机等关键领域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进一步发挥优质机采棉生产潜力;加大基础性、先进性、以及尚存空白领域自主标准研究与制定,推动先进适用标准的产业内应用、国际间互认。二是在产品、服务领域,积极探索纺织品服装之外的棉花新功能、新应用场景,做大棉花消费蛋糕;种植、流通、贸易等环节应围绕优质棉供给、供应链高效配套、交易便捷与可靠性等方面,加快新产品、业务类型、服务模式的开发与应用;在此基础上要加快品牌建设,坚持长期主义,在深耕产品、市场、服务基础上,从文化、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塑造品牌形象与价值。三是要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既要用好全球资源,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经验,更要有“看家本领”。我们的企业要强迫自己变革往日的“成功模式”,通过不断创新,形成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升级产业。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约束趋紧等大背景下,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弱化甚至消失。只有走深度转型升级之路,才能重塑竞争新优势。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飞速发展,数据这一新质劳动对象,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要抓住机遇,让数智技术在棉花行业得到更广泛应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一是在棉花行业现有数字化、信息化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产业数据化。通过数字赋能解决棉花产需脱节、供需错配、风险难控等问题;加快相关生产设施设备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促进产品、服务更新换代,激发出更多生产、流通新业态,推动现货贸易向平台化贸易转变、生产及流通服务向供应链综合服务转变、传统业态向产业互联网转变。二是推动数字产业化,使数据成为可被生产、可创造价值的商品,运营好棉花产业大数据中心和相关交易服务平台,进一步挖掘大数据服务棉花全产业链的功能价值。通过升级产业,使棉花的新质生产力成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量,创造出更多价值。
第三,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当前,以ESG为抓手的管理创新改变着产业竞争优势;同时,随着各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全球贸易规则、市场体系都在加快低碳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是最基础的目标,若要在更大市场范围内获得长期、稳定、持续竞争力,则需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国产棉消费,推动棉花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棉花协会联合4家纺织行业协会,发起“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项目”,以环境友好、品质优良、尊重劳动和全程可追溯为理念,加快建立我国棉花自主标准、认证和评价体系,满足人们对品质、健康、环保棉制品消费需求的同时,塑造中国棉花高质量、可持续的品牌形象。产业链各方不仅要向下游输送产品,也要传递价值,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可持续理念和做法融入到经营决策、运营管理、生产活动中,将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融入到环境、社会、治理的多重目标中,加快绿色转型,实现更高层次、更具价值的发展。企业家只有具备开放的胸怀、利他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才能把企业做强做优做久。
第四,加强合作。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唯有合作才能发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经过多年的改革开发与发展,中国棉业已经深度融入国际化分工中,是全球纺织供应链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我们与国际同业利益共融、命运相连。当前,中国棉业及纺织业逐渐从产品、产能走出去,向品牌、服务走出去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还应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为促进区域发展与供应链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只有以诚相待、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作为国际棉花协会合作委员会(CICCA)的成员,中国棉花协会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同业在贸易规则、行业标准、品牌推广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关注全球形势变化,做好相关研究和监测,帮助企业更好走出去;办好国际棉花会议、棉业发展高峰论坛等国际性会议,发挥平台作用,促进产业合作。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寒来暑往,衣食冷暖。一代一代"爱棉人"、"守棉人"的不懈努力和坚持,造就了棉业美好的今天。放眼望去,无论是百年大变局,还是历史新起点,我们相信,春天终将回馈每一个在冬天里的坚守者、发光者。无数纵横交错的棉纱线,如同世界的经纬,编织着我们坚韧的未来。
海纳百川共扬帆,美美与共同繁荣。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发展自身,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更强动力。中国棉花协会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愿同世界棉业分享机遇,互利共赢。让我们再次从西安出发,不惧险阻,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一个和平、进步、合作、共赢的棉业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