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棉籽上市以来,新疆棉副加工企业的“一枝独秀”震撼业内:除了阿克苏个别企业全力开机、采购棉籽和销售棉粕之外,全疆其他地区的棉副加工企业不是停产,就是限产,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高蛋白企业还是低蛋白企业。这样的情形是第一次出现,业内不少人在深思为什么。有人说,阿克苏病了?不然为啥单单是阿克苏亏本赚吆喝?有人说,除了阿克苏,都有问题,不然为啥单单阿克苏能行,其他地方不行?也有人说,行业病了,上抗不起棉籽的价格上行,下担不起饲料企业对棉粕的期待。笔者看来,不是谁病了,而是特定状况下产生了这种奇怪现象,背后折射出来的行业危机才是加工企业需要关注并结合自身情况解决的。
一、需求不振限制了油厂的开机率
下游需求不振是只有阿克苏个别厂家满负荷运转的主要诱因。养殖亏损,饲料厂预期不好并减少原料库存、棉粕价格过高并且性价比不足、杂粕性价比较高、高蛋白棉粕缺少订单、进口棉籽较多、棉籽上市初期黄曲霉素问题严重影响西北牧场使用棉粕等多重因素使得新棉籽上市以来,棉粕需求严重不足,全疆油厂均无法开机。
阿克苏作为全疆棉籽规模上市最早的地区,历来就有先发优势,需求不振阻止了其他油厂的开机,这给阿克苏个别厂家开机提供了土壤。
二、成本支撑是阿克苏“一枝独秀”的底气
成本核算方式和成本低是阿克苏私营油厂的优势,对于加工企业来讲,成本核算不仅核算直接成本,还要核算折旧、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但阿克苏的私营企业有自己的看法。首先,阿克苏企业的直接成本更低,加工不外包、管理家族化,这极大地降低了加工费用和管理费用;其次,在阿克苏的私营企业看来,折旧、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属于沉淀成本,无论开机与否都会产生,所以在核算开机盈亏的时候可以刨除这些成本。
还有一个原因是,阿克苏的出品率高,这主要是由于阿克苏所在区域的棉籽、阿克苏地区长期的残酷竞争和阿克苏区域油厂的管理效率。
需求不振遇到产能过剩,油厂选择按照成本销售,使得棉粕价格一直在盈亏平衡点及以下运行,成本成了供需失衡下棉粕的生死线,成本支撑给了阿克苏“一枝独秀”的底气。
三、棉籽和棉粕的双重价格洼地,阿克苏先发优势得以维持
棉籽和棉粕价格双低,这是阿克苏油厂先发优势得以维持的市场因素。
首先,阿克苏棉粕价格低并持续下跌,一方面抢夺了其他地区的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先发油厂可以通过持续性做空保持销售的先发优势,牢牢吸引住客户的持续购买力。
阿克苏棉籽价格今年也保持全疆低位并持续性下跌,一方面给了油厂开机并持续压低产品价格的充足弹药,另一方面,其他地区油厂在观望等待中越来越失去开机动力。
四、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性竞争考验每个参与企业
今年多数油厂看到了产能过剩带来的生存竞争,危机意识笼罩每个油厂,这种意识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压力,恶性竞争充斥2023年新棉籽上市至今。
竞争是产业进步的主要手段,但如果偏离了底线,就变成了恶性竞争。我以亏损换取你更大的亏损,我以无底线的压价换取更大的市场销售份额,我以赌博应对你的成本优势。恶性竞争的恶果显而易见,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而且恶性竞争招致对手更血腥的反击,大家在一轮又一轮的互相伤害中共同沉沦。
虽然今年上市初期阿克苏油厂占据先发优势并维持至今,但阿克苏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非常残酷。
五、残酷竞争下,企业的动作更容易变形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盈利越来越难,在经营压力下,企业的经营动作非常容易变形,动作变形的经营企业更容易受到市场的冲击,如果冲击来的较大,很多企业的动作会进一步变形。
比如赌徒心理加重,在正常经营利润不佳的情况下,企业的赌性就会加重。今年9月份棉籽上市,就有部分参与者认为今年棉籽减少,棉籽会出现抢购,所以一开始就重仓买籽,这部分企业目前是最难受的;恰恰是此类企业,由于仓位太重,随着棉粕走低,压力渐大,为了减损,割肉最厉害的也是他们,低价棉籽不敢再采购,棉粕急于抛售,对市场的看多情绪转化为看空情绪,疯狂割肉。
再比如恶性竞争,在供需对比变化的过程中,企业为了争取不多的订单,大肆互相杀价,这种行为不仅没有带来更多的订单,反而影响了下游的采购,下游饲料厂为了规避跌价风险,只能观望,这反而导致订单进一步的萎缩,导致价格在下跌的过程中杀跌。而涨价的时候,由于大家对竞争的恐惧,售价不敢上调,或者上调较慢。跌着容易,涨着难。原料则相反,产品下跌的时候,原料不跌或者跌的慢,产品上涨的时候,原料涨的更快。
再比如错误的斗争或者跟随。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优缺点和经营特点,但是在较大的市场压力下,企业采取错误策略。有的时候,压力来自上下游,但有的企业试图从自身相对于其他油厂的优势中寻求办法,就采取更针锋相对的斗争策略,但结果很多时候并不如人意,不过是100步笑90步,同行的错误证明不了自己的正确,不过是赔多赔少罢了。另有一些企业则可能采取错误的跟随策略,别人买我就买,别人卖我也卖,但是大家成本不一样,销售策略不一样,资金及其成本也不一样,错误的跟随策略就带来另外的伤害。
阿克苏“一枝独秀”的好坏现在还难下结论,它过早地消耗了宝贵的资源,还是它发现了市场的方向,目前还不能下定论,但是它背后折射出来的市场竞争的残酷却发人深省,加工企业必须顺应市场的方向,尤其是在市场调整方向的时候,做出最理智的决策,并努力降低成本,寻找并发挥竞争中自己的最大优势,在残酷的马拉松式的竞争中活下去,这才是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给予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