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晚,在2024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闭幕式暨中国时尚大奖2023年度颁奖典礼上,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纺织摄影协会会长林平获颁“时尚产业推动”大奖殊荣。
“他们将汗水,挥洒在这一方时尚热土。他们将信仰,奉献给中国时尚产业的进步和发展。赤诚之心,无悔无怨。温暖之情,助推行业携手并肩,让时尚中国更加绚丽璀璨。”正如2023年度时尚产业推动奖颁奖词所说,从事丝绸行业40多年,林平以“弘扬丝绸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使命,遵循“文化、科技、时尚、绿色”发展策略,为振兴中国丝绸和创新产业模式、打造民族品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林平也因此被授予“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纺织企业家”等称号,并三次荣获“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两次荣获“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等。
以文载业、以智取胜、以美塑心、以德养业——让中国丝绸,以绵延之丝韵,绚丽之华彩,流淌于世界时尚的百舸争流之间,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这是林平作为一个丝绸企业家的情怀与理想,也是他步履不停、创新不止,推动丝绸时尚产业,枝繁叶茂、焕发时代新生的实践与路径。
以文载业
打造丝绸工业+文化旅游融合新标杆
凡是去过达利丝绸的人,总会对园区内浓郁的丝绸文化和蚕桑文化气息印象深刻。在这里,百年古石磨、千年桑树园、万年乌沉木、亿年木化石、蚕桑文化石刻、桑蚕文化馆、丝绸博览馆、有机农业园、生态体验园和丝绸展示中心等景点让人流连忘返。
丝绸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同步。丝绸不仅是纺织品,更是中国文化的浓缩,源远流长的丝绸就是一部悠久的中国文明史。丝绸的历史性、文化性、传承性、故事性是任何产品所无法比拟与取代的。同时,丝绸的发展又具备现代化、科技化、创新性、时尚性等特点,始终引领潮流。在林平看来,挖掘丝绸精髓,必须从丝绸文化入手。
为此,林平带领达利丝绸通过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越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丝绸文化创意中心建设等项目,将丝绸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全面推进传统丝绸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转型,创造性地开发了丝绸文化产业园,被国家旅游总局评定为“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国家AAAA景区和“浙江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丝绸文化产业园以丝绸文化为魂,以现代丝绸为形,融合丝绸工业创意研发、文化体验与观光旅游,形成“文化园林+博物馆+工厂旅游+生态体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全新旅游模式:以“蚕的一生”为主线,融合蚕桑深加工等蚕桑茧丝绸知识,根植丝绸文化,实现向丝绸文化产品的回归,成为工业与文化旅游融合的新标杆。
依托丝绸产业和旅游两大资源优势,达利丝绸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科技的共融性发展,将中国丝绸从“一带一路”的古丝绸历史符号,转变为现代丝绸经济带,并成为向世界宣传推广中国丝绸文化和丝绸产业的重要国际外交平台。
以智取胜
打造丝绸行业首家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
“浙江充分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这是绍兴新昌的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墙上大屏跳动的数据实时反映车间产量、能耗等,以前,工人通过手工操作机器,1人管4台;现在,通过中控设备‘指挥’机器,1人管30台。”在去年隆重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浙江展区,达利丝绸的智能车间作为典型代表亮相全国。
近年来,达利丝绸持续推动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全面实施数智一体化。2019年12月,达利丝绸在纺织行业内率先自主研发了智能化无人值守黑灯车间并投入运行,建立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流程数智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夜间无人值守的智能化黑灯车间,减少用工60%,设备运转率由75%提高到95%以上。2022年12月,企业5Gn+MES-lNA智能丝绸配饰工厂全面投产。该体系将MES生产管理系统与时尚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制造一体化、管理智能化、数据信息化、控制自动化的智能丝绸配饰工厂,实现了从设计、织造、裁剪、收发、车缝、整烫、钉标到检验、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流程的无缝对接。生产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产能提升了5—10倍,打造了丝绸行业信息化智造新高地。达利丝绸也因此成为全国丝绸行业首家智能制造改造升级示范企业,为整个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林平看来,产业互联驱动势不可挡,信息时代数智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推动丝绸这个传统产业向新科技进军,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点。近年来,达利丝绸对传统设备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及智能信息化改造,公司被评为浙江省智能工厂、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丝绸行业首家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
除推动设备智能化改造,林平还非常注重生产工艺的科技创新。作为丝绸行业的领军企业,达利丝绸始终践行“绿色研发、绿色制造、绿色运营、绿色产品”的发展理念,早早便成立了数码印花部,并开发了一次成型纺织双面数码印花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织物两面都进行印花,解决了织物反面着色少、颜色浅的问题,弥补了单面数码印花的工艺缺陷,极大地促进了数码印花行业的高速发展。该技术还获得了“纺织之光”202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此外,达利丝绸还率先掌握了丝绸面料清水精练关键技术,通过对丝绸面料精练设备改造和工艺革新,实现丝胶蛋白回收提取,降低真丝面料精练废水处理成本,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以美塑心
打造丝绸产品设计的自然美学
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品生产商、2014年北京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面料供应商、2016年G20杭州峰会指定产品、2020年联合国成立75周年活动礼品、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幕式礼服、2022年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面料……在近年的诸多国家重要活动中,总是有达利丝绸的产品炫目登场。为什么达利丝绸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铸就辉煌?在林平看来,这源于企业对时尚设计的重视。
林平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这种热爱让他义无反顾地拿起相机,成为大自然的忠实追随者。他的拍摄对象主要是森林里的一草一木、鸟语花香。这些灵动的光与影,不仅仅出现在照片上,更出现在达利的丝绸面料上。
“大自然是时尚的永恒主题,也是创意设计的灵感源泉。”在2016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达利丝绸举办了主题为“一片森林”的摄影展,将林平多年来对于丝绸产业的历史责任,以跨界创新的形式呈现了出来。观展者不仅欣赏到了林平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还一睹化身在丝绸之上的自然世界,以及林平捕捉动物世界瞬间的灵感和千年丝绸至刚至柔的神奇力量。之后,“一片森林”先后还在浙江理工大学120周年等众多重要场合展出,获得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
林平还让公司的设计研发人员去世界各地寻找灵感,感受不同类型时尚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时尚行业,只有我们的员工拥有了审美技艺与全球视野,我们的品位才会提高,产品才能精进。”他常常引导人们把眼光聚焦到原创设计,唤起社会对丝绸艺术的喜爱与共鸣,并激励设计人才通过创新设计来传承和发扬丝绸的悠久历史、厚重文化和现代创新,共同塑造中国丝绸的新形象。
林平还带头与浙江理工大学一起对不同种类的鸟羽毛进行色彩特征的提取,为整个行业建立了鸟羽色彩组织库,填补了鸟羽色彩特征的真丝织物在国内相关产品上的空白,为丝绸产品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设计素材,提升了真丝的附加值。
以德养业
打造丝绸产业发展的绿色永续
达利丝绸之所以能把一家生产园区打造成为国家十大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源于企业将低碳绿色理念贯穿于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
除持续推进设备迭代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用工外,达利丝绸还建有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循环使用自来水压力式全自动过滤系统,安装环保节能地源中央空调系统,并对原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利用厂房屋顶,建有装机容量8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约800万度,可满足全公司95%的电能需求;年节约标煤约38000吨,减少粉尘约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0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80吨;企业人均光伏容量达到9.638千瓦,是浙江省平均水平的45倍。
达利丝绸还投入大量资金,对丝胶蛋白处理系统进行了配套、扩建和改造,新建的3500吨丝胶蛋白处理系统工艺先进、设备优良,经处理后纳管排放的污水COD排放指标达到30mg/L左右,远低于环保排放要求的200mg/L。
此外,达利丝绸还在广西、云南、四川、安徽等地有36万亩桑园基地,不仅为企业用丝提供坚实保障,每年还可吸收二氧化碳912万吨,产生氧气650万吨,为双碳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凭借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绩,达利丝绸被列为“30•60中国时尚品牌碳中和加速计划”,“丝绸行业碳排放数据贡献企业”重点成员,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工厂、浙江省清洁生产企业、浙江省节水型企业、全国纺织行业节水标杆企业。
在林平的带领下,达利丝绸始终坚持“文化、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定位,从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向兼具文化创意、环境友好和科技生态的新兴产业模式转型。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林平依然信心满满:“我们要给古老的丝绸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引领世界丝绸潮流。我们将始终坚守‘文化、科技、时尚、绿色’的发展理念,以中国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为养分,同时把握流行趋势,开发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品牌特征的新产品,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达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