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心,一根筋,做好一根丝”,这家企业是全球化纤行业龙头

http://www.texnet.com.cn/ 2023-08-09 15:58:33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梅雨时节的浙江桐乡,绿宝石般美丽的凤凰湖正北,几幢挺拔的现代建筑矗立于此,这里是桐昆集团总部大楼。

  陈士良在大厅迎接我们。他今年60周岁,身高约莫一米八,着白衬衣,十分挺拔。身为桐昆控股集团董事长,他带领我们参观展厅,详解资产超千亿的桐昆版图。在荣誉展陈区,各式奖状、证书挂满两面墙,最显要处展示着两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这既是桐昆技术实力的体现,更彰显着桐昆的行业龙头地位。

  展厅一角,陈列着一筒筒白得亮眼的化纤丝卷,它们都由石油提炼而来,制成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用品,比如窗帘、床上用品、衣物、箱包等等。海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如今桐昆的产品应用已遍布海陆空各大领域。“一条心,一根筋,做好一根丝”“行纤维之事,利国计民生”,这是陈士良和桐昆人的信念,引领着桐昆从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成长为全球化纤行业龙头。

  在会议室,陈士良的大女儿、桐昆控股集团副董事长陈蕾匆匆赶来。她今年36岁,身形较瘦,自今年5月被推举为桐昆股份董事长兼总裁后更显忙碌。这位掌管千亿企业的年轻女性,因为有着在桐昆的13年历练,眉眼、言语中都透出自信和笃定。

  桐昆这艘“巨轮”,“船长”的位置陈士良已站了三十余年,如今他把女儿带到舵轮前,指导女儿掌舵。桐昆控股集团总资产、年销售额均超过1000亿元,下辖80余家控股企业,员工超3.6万人,涤纶长丝产能产量居全球之首;实现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完整产业链,产业版图横跨石油炼化、PTA(精对苯二甲酸)、聚酯、涤纶长丝、新材料、新能源、物流、酒店、房地产、金融、综合投资等多元领域。

  数十年间,桐昆多次穿越国际经济危机,为何陈士良总能率领它“反周期发展”?当经济再次面临下行压力,他又计划如何转危为机?

  反周期发展,从资不抵债到全球龙头

  1963年,陈士良出生于桐乡洲泉农家,那里是桐乡最偏远的乡镇,少年时期,他最大的目标是跳出农门。1980年,他被聘为当地小学的代课教师,算是实现了目标。

  当了一年代课教师,1981年,桐乡县化纤厂(桐昆的前身)成立,当时化纤可是热门行业,考进桐乡县化纤厂的那一年,陈士良18岁。当技术员和当教师完全不同,他喜欢学习、钻研技术,乐此不疲。

  工作几年后,陈士良进入桐乡凤鸣化纤厂,负责新项目筹备和生产管理工作,六年后升任副厂长。1989年底,桐乡县化纤厂资不抵债,领导想把他调回桐乡县化纤厂任厂长,他却不愿意,因为想着“做分管技术和生产的副厂长就挺好了,不想全方位管理企业”。1990年底,当地党委政府集体投票,最佳人选还是他。1991年春节后,陈士良回到桐乡县化纤厂,挑起了厂长的重担,那一年他28岁。

  掌舵三十余年,陈士良率领桐昆经历了关键的七次跨越,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多次展现出极强的转危为机、“反周期发展”能力。

  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桐昆果断投资12亿元,全面启动恒通公司年产40万吨的世界单线产能最大熔体直纺项目。该项目使桐昆产能一举超越印度竞争对手,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商。

  谈到转危为机,陈士良坚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数十年商海闯荡,陈士良训练出很强的抗压能力,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无论是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还是非典、新冠疫情,在他眼里,这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困难,我们把它理解为调整战略、增强体质、和同行拉大差距的机会来了。桐昆的屡次战略大调整,都是在经济形势困难、风暴来袭时抓住了机遇。”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桐昆是否正在筹划新的动作?陈士良的确是这样准备的,包括计划去印尼发展。“越是形势困难、企业不愿投资的时候,报批项目越能得到政府支持。等到形势好转,大家都想上项目的时候,审批难度反而会加大。”这是他多年的心得。

  20年,从100亿元到1800亿元

  “八八战略”实施20年间,桐昆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陈士良介绍,2003年,桐昆提出了规模化、一体化、差异化、集约化的“四化”发展战略,这20年正是桐昆发展产业链、实现“四化”的关键阶段。

  “四化”中,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是最需要魄力的决策。当时,桐昆在产业链上下游都无布局。他们决定先“力争上游”,因为下游是铺天盖地、无序竞争的小厂,桐昆自认没有优势;而上游都是大企业,治理体系、竞争法则较规范。于是,从化纤聚酯纺丝到石化PTA,再到参股浙石化进军石油炼化产业,成为浙石化持股20%的并列第二大股东,桐昆一步步延伸产业链。

  上游布局基本完成后,由于多年市场体系、法制体系完善,下游企业历经洗牌,更为规范,因此桐昆决定深入下游,进军织布等领域。最终,桐昆实现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布局。

  “四化”战略加持下,即便市场不景气,桐昆也总能突破难关。陈士良认为,20年间,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改变了桐昆的命运。“从产量看,2003年桐昆化纤产量规模仅几十万吨,2023年底大约能达1200万吨;从销售收入看,2003年全集团接近100亿元,2023年可能突破1800亿元。”

  发展至今,化纤行业有“天花板”吗?下一步桐昆有何计划?

  陈士良表示,全球五大纤维中,化纤的需求量最大,化纤行业是不会倒闭的民生产业,人类只要穿衣、生活,就需要化纤。如今,桐昆已位居行业全球前列,如果一味固守“一亩三分地”,显然不能获得长足发展。面对产业升级的动力、企业发展的张力、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的压力,企业必须拓展新空间。

  近年来,桐昆走出浙江,走向全国,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往上游、往源头发展。2019年,桐昆来到江苏如东,打造第二个“PTA-聚酯-涤纶长丝”一体化产业基地;2020年,桐昆又在江苏沭阳建设恒阳项目,两年后,恒阳织造一车间项目正式投产;此外,桐昆在福建、安徽、广西甚至海外布局多个项目,涉足的产业范围从PTA、涤纶长丝延伸到上游石油炼化、下游纺织……“地瓜经济”的火热浪潮中,桐昆明显感受到政府对于企业“走出去”、布局全球产业链的鼓励与支持。

  当前,桐昆正处于“上获资源、下拓市场”的产业链延伸发展新阶段,也正在积极谋划通过“走出去”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桐昆继续深耕主业、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现实需求,也有助于为我国打造更多制造业领航企业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浙商心语

  陈士良

  桐昆控股集团董事长

  20年来,桐昆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提出并实现了规模化、一体化、差异化、集约化的“四化”发展战略。

  经营企业这么多年来,我总结,桐昆的精神文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要政治过硬。始终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遵纪守法,敬畏市场法则,这是打造百年企业的前提,也是桐昆一路走来始终不变的原则。

  要有担当和格局。企业做得大,企业领导人一定要有高度和宽度,但更重要的是有担当和格局,有责任心和事业心。

  要海纳百川,有包容心。打造百年企业,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企业家就是要团结一切力量。

  要有战略眼光。企业往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战略规划非常重要,只有方向正确,在前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调整,才能做正确的事。

  要有抗压的能力、体力和心态。企业家一路过来真的不容易,桐昆几十年有过风雨飘摇,有过风调雨顺,但更多是风雨兼程,无论多么艰难的事情都碰到过。

  学者论道

  郑明治

  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工商联原正厅级巡视员

  20年间,桐昆成为纺织化纤行业的一艘巨轮,其成功奥秘何在?

  在于洞见历史和未来的战略眼光,“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跟着国家战略走,跟着政府规划走,跟着市场需求走”,坚守主业,坚持“一条心,一根筋,做好一根丝”,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上获资源、下拓市场”。

  在于举重若轻的抗压能力,面对危机,镇定自若,善于化危为机,在别人退缩时大举进击,以“反周期发展”特色,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和机遇的追光者。

  在于居安思危的风险把控能力,以稳健理性的经营风格著称,严把无年度亏损、无对外担保借款、无销售应收款项、无欠薪欠税、无产品积压库存“五无”经营原则。

  在于传承有人,掌舵人陈士良育女有方,让女儿从小培养对企业的感情,从仓库管理员做起,多岗位历练,再通过民主推荐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精心栽培接班。

  桐昆的经验深刻地告诉我们,坚持实施“八八战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这是广大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