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需求双驱动 聚酯产业链淡季显“旺景”

http://www.texnet.com.cn/ 2023-07-25 08:26:05 来源:期货日报

  6—7月本是聚酯市场的传统淡季,但今年呈现出与“淡季”截然不同的表现。聚酯行业开工率处于近3年高位,库存却处于3年来的偏低水平,淡季中的这一番“旺景”超出了产业及市场人士的预期。近期,期货日报记者在华南、华东聚酯产业链走访时明显感受到,产业企业对于聚酯终端内外需求的恢复有着较强的预期。内需的韧性以及外需的向好进一步解释了“货去哪了”的疑问。当前的聚酯产业链正向良性循环发展,但真正的“金九银十”旺季是否如期而至,有待时间的验证。

  预期之外这个淡季有点“旺”

  谈及今年聚酯市场的变化,“产销旺”超预期是产业企业最为普遍的感受。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尤其是6月14日,聚酯产销放量,当日产销高达400%以上,创下今年的新高。

  “这个淡季确实有些非比寻常。”晋江某聚酯企业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5月以来,聚酯行业开工率持续上升,6月一度达到93%,创下年内最高水平,目前开工维持在90%以上的高位。

  对此,紫金天风期货分析师刘思琪表示,6—7月是聚酯市场的传统淡季,但今年不仅新增装置陆续投产,上半年新增产能超过500万吨,而且在库存不高、现金流尚可的情况下开工率稳定在93%—94%,达到了往年旺季才有的高负荷,这些表现远超市场预期。

  据受访企业人士介绍,6月下旬至今,考虑到聚酯价格处年内低位,且涤纶长丝部分规格供应偏紧,下游织造担心需求来临之际原料价格上涨,部分经编及喷水工厂为下半年冬季面料做准备而提前备货,涤纶长丝产销数据好转,行业库存持续下滑,市场交投心态偏暖。

  同样,下游织造去年下半年以来开工率总体偏低,需求端表现平平,工厂出于规避经营风险的考虑,对成本库存和原料库存多有控制,使得7月虽在传统淡季,但为了保工人和固定客户,依旧生产,只是开工率较低。在需求端并未集中走弱且原料库存偏低的支撑下,聚酯市场呈现出“淡季不淡”走势。

  据了解,在前期原料PTA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聚酯市场情绪好转,但聚酯工厂并未跟随上调报价,反而实行多轮让利促销,故在下游集中补库的时间点,出现了产销整体放量的景象。

  事实上,降价促销在聚酯市场,尤其是淡季中较为常见。依靠以价换量的方式,保证聚酯工厂库存,更加“健康”。

  “聚酯工厂的让利促销引发产销放量。通常,工厂在成品大幅累库之后进行时间不定的促销活动,以达到降低库存、延续生产的目的。”金联创化工分析师邱倩倩告诉记者,从产业终端织造市场来看,下游备货存在阶段性,往往涤丝促销周期和终端织造原料备货周期比较匹配。在终端织造出现原料刚性备货需求时,聚酯工厂一般选择降价促销,或在原料价格上涨时,选择将涤丝价格维持原价,通过两种方式让利给下游。

  走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聚酯的降价促销多集中在涤纶长丝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前期原料价格迅速下跌,当月产销未能平衡,而为了刺激产销、控制库存,工厂主动降价促销。通常,降价促销带来的结果是市场交投大幅回暖、工厂接单爆发式增长、权益库存水平明显下滑。

  在不少受访人士看来,今年聚酯和下游开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韧性。“当前企业大体稳定运营,是支撑淡季开工稳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产业链整体处于以价换量的相对良性循环之中。”受访企业称。

  主动去库聚酯工厂“轻装上阵”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聚酯行业开工率持续高企,而企业库存同比下降,聚酯工厂纷纷“轻装上阵”。以涤纶长丝为例,自3月底企业库存持续下降,目前在20天附近,处于年内较低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约52.7%。

  据了解,去年四季度在疫情反复和外需走弱的双重影响下,聚酯工厂运行负荷远低于往年同期,使得库存得以去化。

  “去年下半年因经营效益不好,聚酯工厂整体处于高库存状态。”物产中大化工集团聚酯部经理李孟亭表示,对工厂来讲去库很被动,面对高库存只有降价才能渡过难关,并且下游也指望通过聚酯的促销来补库。

  在她看来,实际上,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被动累库,聚酯工厂已经通过多轮措施进行了主动去库。今年4月以后,聚酯工厂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产业恢复了较为“舒服”的状态,连切片都有利润了。

  “按道理来说,切片工艺最简单,不应该有持续的、比较好的利润,但从切片有利润的情况可以看到,其实下游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只是产业各环节利润都变薄了。”李孟亭称,聚酯工厂的日子要比去年好过很多,光看当日现金流,就能反映出工厂经营恢复了不少。

  “今年市场‘淡季不淡’的原因在于年初聚酯工厂大幅去库以后,产成品库存压力减轻,现金流也大幅缓解。”方正中期期货聚酯研究员封晓芬表示,去年11月至春节期间受疫情反复和春节淡季影响,聚酯行业开工率提前骤降至历年偏低水平,工厂库存得以消化。经过今年4—5月的装置集中检修,聚酯多数产品现金流明显修复至小幅盈利状态,一定程度提升了聚酯工厂维持高开工率的意愿。

  记者从近日公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中发现,不少聚酯类企业经营情况在二季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7月14日,恒力石化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0.5亿元,同比下降约62.0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22.8亿元,同比下降约69.00%。

  恒力石化称,受到地缘政治影响深化、贸易摩擦加剧等国内外宏观因素交织驱动与影响,市场需求修复缓慢,公司主要化工产品价差与盈利水平收窄明显,主要产品如化工品、功能性薄膜、民用丝、工业丝等与终端消费、基建地产等相关的传统需求处于市场低谷水平,导致公司盈利同比下滑。但在前期积压需求释放、经济政策支撑和低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二季度单季盈利预计20.3亿元,公司盈利环比大幅改善。

  同日,恒逸石化也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6000万元—8000万元,具体原因如下:报告期内,随着国内国际宏观经济温和复苏,公司炼化及聚酯板块下游终端消费需求环比缓慢恢复,聚酯行业开工率持续提升,成品油、化工品、聚酯纤维、聚酯瓶片等产品供需格局环比持续向好,行业景气度逐渐提升。公司将积极抓住市场有利契机,提升生产经营效率,进而促进各产品价差持续向好。恒逸石化称,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及下游的产品产销顺畅,公司各产品库存均处于低位水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稳定充裕,下游需求逐月复苏改善。公司将坚持战略定力,紧抓复苏机遇,实现经营效益提升。

  信心恢复出口成新增长点

  事实上,此次走访中,不少企业都反映,聚酯市场正在逐步复苏中,产业心态向好。当前工厂生产积极,维持高开工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预期的向好。在他们看来,聚酯市场之所以出现明显的去库存化,一方面来自供应端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内需、外需共同发力有关。

  据隆众资讯分析师朱雅琼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涤纶长丝厂家产能利用率偏低,年初产能利用率只有六七成,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尽管截至目前涤纶长丝新增产能300余万吨,但新投产的装置负荷提升相对缓慢,使得上半年涤纶长丝产量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需求端来看,二季度聚酯行业需求好转,内需表现稳健,出口延续向好态势,终端连续阶段性补库,聚酯工厂成品库存天数呈现逐步下滑态势。

  “国内下游补库是涤纶长丝库存下降的主要原因。”隆众资讯化纤分析师麻琦表示,年内终端织造工厂成品库存进一步向下游布商转移,使得织造工厂成品库存相对平稳。阶段性的原料补库使得织造工厂原料库存也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

  “外需出口是聚酯行业新的需求增长点。”据杭实化工聚酯期现负责人习军介绍,海外市场聚酯下游的终端产能也在逐步扩大。涤纶长丝作为聚酯最大的下游,上半年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1—5月出口量出现超过三成的增量,且涤纶短纤、聚酯瓶片出口量也明显增加,整体聚酯行业出口层级由制成品向上游原料转移,尤其是半成品出口形势较好,对于需求产生一定提振作用。

  “从需求端来看,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增大的环境下,海外订单同比缩量,部分订单转移至东南亚等地区。但由于东南亚并未配套聚酯装置,其仍需大量进口中国的原料。”朱雅琼表示,今年1—5月涤纶长丝出口172.07万吨,同比增长31%。且二季度在成本端助力下,下游纺织行业买涨情绪高涨,多次适度补仓,以涤纶长丝为首的聚酯产品库存多转移至下游环节,行业整体库存处于偏低水平。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织造产业部分转移至越南、印度等国,今年聚酯出口较往年明显放量,而随着出口需求的提速,一部分聚酯增量得以消化。

  对此,刘思琪表示,部分织造产能向东南亚转移,国内纺织链出口产品也从服装逐步向上游坯布和涤丝转移,近两年聚酯出口量不断攀升。另外,由于担心国内涤丝出口印度BIS认证在6月失效,部分需求存在“赶出口”的迹象,进一步提升了聚酯出口量。

  “聚酯及下游开工稳健,有利于支撑需求预期和市场信心。但聚酯开工率已经处于高位,而原料暂时没有出现紧张问题,市场仍然持有一定的谨慎看法。”受访人士表示,短期来看,聚酯市场淡季存在平稳过渡的可能性,长期的良性发展还要看实际需求的兑现情况。

  在刘思琪看来,目前产业链维持高开工率,各环节都有一定的累库预期。“如果下半年终端内外需求不及预期,那么累库预期就会加大,库存压力驱动织造降负,聚酯产业可能出现负反馈。”她称。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