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产业是广西忻城县的特色支柱产业,桑园面积达25万亩,产业覆盖全县12个乡镇131个行政村7万户27.6万人。多年来,种养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集群效应弱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县桑蚕产业发展。为破解这些问题,忻城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改良种养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推动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27日,全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来宾市召开,忻城县作典型发言。
一、育主体、扩集群,以“龙头”企业带动延伸产业链。忻城县原有恒业丝绸公司、瑞龙丝绸、好运来丝绸等5家茧丝加工企业,注册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3家,均为初级原料加工型企业。为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该县依托东西部协作,引进龙头企业,整合各方资金,投入50亿元重点打造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建设蚕茧收烘仓库、缫丝厂、纺织绸厂、炼白厂、染色厂、数码印花厂、综合服务中心等丝绸成衣生产全流程园区,推动产业由初级缫丝工业向高精深加工转型。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工程整体建设进度90%,带动就业近500人,预计2023年8月实现园区缫丝、织绸、练染印项目全面试产。项目建成后,将为全国最大的单体茧丝绸全产业链园区,并将改写忻城无真丝绸生产和广西无真丝绸智能化炼染印精加工生产的历史。
二、挖禀赋、拓业态,以“龙头”企业带动提升价值链。为充分利用好丰富的桑蚕资源,忻城县2022年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安东乡桑蚕全产业链产业园,通过深挖桑蚕资源禀赋、横向拓展产业业态,有效提升桑蚕产品附加值。该产业园配套桑园200余亩,种植有20余种桑树品种,配备水肥一体化改造及自动病虫害防治系统。为充分利用好桑蚕资源,产业园同步配套生产桑叶面、桑叶茶、桑芽菜、桑葚饮品精深加工等产品,并回收秸秆培育赤松茸等食用菌,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2023年,产业园将回收蚕农桑杆3000吨以上。产业园蚕沙处理车间目前正在对设备进行采购完善及检验,预计年内可处理桑杆3000吨以上,蚕沙5000吨以上,助农增收达16万以上。
三、引技术、重扶持,以“龙头”企业带动完善利益链。以实施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抓手,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一是推广四龄蚕提高成活率。改变传统养蚕模式,全县共投入约5000万元建设四龄蚕标准化培育示范基地共10个,年可发放四龄蚕5万张。例如:龙头企业安东乡桑蚕全产业链产业园满产可年产三龄蚕5万张、四龄蚕1.5万张以上,通过智慧蚕房管家系统,搭配企业研发的标准化、流程化饲育技术,进一步实现蚕农养蚕简单化、科学化水平,家蚕成活率由原来60%提高到95%以上,原来农户每张产茧70-80斤,提升到现在每张产茧130斤左右。二是打造示范基地提升桑园单产。由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项目带动,实施500亩现代水肥一体化桑园示范基地建设。基地按照“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施,目前共12个村(社区)与公司签约建设标准化桑园,并签署桑叶收购协议,桑园由公司统一栽植模式、统一桑树品种、统一组织管理。项目创新运用现代化智慧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灌溉系统和智慧喷药系统绿色防控体系,实现灌溉与气象、土壤条件相融合,以及桑树对病虫害等的防护,亩桑效益增加30%—40%以上。三是健全机制提升联农带农效果。除了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龙头企业还通过直接带动就业、订单收购蚕茧和桑叶、村集体经济分红等方式,推动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例如: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项目目前直接带动就业500人,与农户签订协议保底收购农户蚕茧和桑叶;从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正式全面投产之日开始计算收益分红,第一年分红按照投入粤桂协作资金1%的比例计算,前五年按比例逐年递增,45个村集体收益。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