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科技赋能 省力节本 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http://www.texnet.com.cn/ 2023-06-06 08:30:14 来源:石泉融媒

  蚕桑是石泉县传统主导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石泉县以轻简化、省力化、标准化、规模化为方向,积极引进推广先进养蚕设施设备和小蚕共育等省力节本技术,不断提升养蚕的科技化水平,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池河镇明星村现代化养蚕工厂,工人们正在将刚起四眠的5龄蚕打包装车,发给周边的蚕农。技术员王珍翠介绍,今年春季工厂集中共育300多张蚕,与往年不同的是,既有共育到2龄的蚕,也有共育到5龄的蚕,蚕农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共育到5龄的蚕,蚕农领回家只需再养一周左右就可以结茧。这样做,为蚕农节省了许多时间和人力成本,风险也小了许多。

  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小蚕共育点技术员王珍翠:收费的话,以前是(养到)2龄(每张蚕)收100块钱,现在养到5龄每张纸收600块钱,农户出250块钱,政府补贴350块钱。

  贺泽侠是中池镇清泥涧村的养蚕户,前两天她刚从村上的小蚕共育点买了11张5龄的大蚕回来喂养。贺泽侠说,直接养大蚕,时间短、风险小,人力投入也少。

  石泉县中池镇清泥涧村村民贺泽侠:(蚕)起了四眠拿回来(养),中间省了不少的人力,桑叶也省了不少,大蚕能多养一些。

  在池河镇良田村的养蚕工厂,养的40多张蚕也已进入5龄,再有一周时间就将结茧。2022年,蔡明峰的安康嘉丰铂农业家庭农场在良田村投资建设养蚕工厂,厂内包括6列408个半自动升降式大蚕台,每个蚕台配备半自动除沙、上蔟设备,此外还引进了半自动采茧机、全地形桑叶运输车、切桑机、电动箩筛、小蚕共育智能恒温恒湿器等设备,使养蚕的各个环节更加高效省力。过去传统方式养蚕,一个人最多只能养一张半蚕,而养蚕工厂只靠6个人,一年就能养100多张蚕。

  安康嘉丰铂农业家庭农场负责人蔡明峰:传统养蚕,人工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一个人一季最多能喂一张半纸。现在我们引入了半自动机械化养蚕设备,用工只要6个人就够了,大大减少了饲养花费的时间和工人,节省养蚕用工和养蚕房面积。

  据了解,为改变传统零星分散的养蚕模式,解决规模小,机械化、组织化程度低、新技术推广难的问题,石泉县从去年就开始探索尝试“两段式共育三段式养蚕模式”,将养蚕过程分为小蚕、中蚕、大蚕三个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组织饲养,使全年养蚕由过去的3批次提高到6至7批次。今年春季,全县共养蚕2批次28000余张。

  石泉县蚕桑服务中心副主任谢进军:小蚕主要以小蚕共育点共育为主,中蚕主要以合作社或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共育,大蚕期分发给养蚕大户饲养,蚕农养8--10天左右上簇,俗称“10天养蚕法”。这种养蚕模式提高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养蚕水平,增加养蚕批次,促进了小蚕商品化共育,对蚕室蚕具和劳动力进行了合理分配,提高了劳动效率。

  为提高养蚕的科技化水平,石泉县还借助苏陕协作机遇,与河海大学等五所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引进和推广小蚕共育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移动式小蚕塑料蚕箔、高压消毒机、电动喷雾器、微耕机等系列机械设备,全面推进小蚕共育环境智控化、大蚕饲养轻简化、蚕桑机械现代化、上蔟采茧自动化。目前,全县20个小蚕共育示范点全部配套自动温控系统等智能化设备,40个现代化养蚕工厂的现代装备利用率达到90%以上,省力节本系列养蚕技术在全县普及率达80%。今年,全县计划培育蚕桑市级园区2个、县级园区5个、家庭农场(合作社)25个、30张以上产业大户300户,通过批量化小蚕共育、省力化大蚕饲养、两段式快乐养蚕等技术,推进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规模化养蚕,推动传统养蚕模式创新变革。

  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技术股股长郑诗璜:下一步,石泉县将继续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联合河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安康学院进一步研发桑园轨道式运输、智能化养蚕工厂、桑园智能化管护、桑叶智能采摘等机械设备,打造西北蚕桑高地,做大链主企业,培强潜力企业,扶持家庭农场,聚力打造现代农业智慧蚕桑产业园,建立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养蚕技术体系。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