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哲:推动纺织行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http://www.texnet.com.cn/ 2023-05-31 16:30:06 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5月29日,“时尚之都”大讲堂在第五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丝韵江南”活动2023盛泽时尚周期间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纺织行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题开展专题授课。授课讲话全文如下: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推动纺织行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

  2023年5月29日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深刻领会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战略价值和根本意义。

  作为一座产城深度融合的纺织重镇,盛泽以丝为源头,在历史的针线中织就千年锦绣,“日出万匹、衣被天下”,丝绸纺织薪火相传。“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从一根丝到一个品牌”,新时期盛泽持续完善纺织产业体系,千亿级市场、千亿级产业、千亿级企业相互辉映,“丝绸古镇、纺织名城、时尚之都”次第发展。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备的体系优势、持续的创新能力,盛泽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排头兵。

  前有车,后有辙;居择地,行依贤。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我们共聚产业高地盛泽,以讲党课方式开展学习交流,以党的先进理论武装与指导行业实践,对于全行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开创事业、建立功勋,具有示范意义和引领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对于行业发展而言,只有在历史演变、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找到方位和价值坐标,理清从何而来、为何而生、向何而去,产业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好担当使命、建立功勋。今天我将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分析行业发展,在历史逻辑中找到成功密码,在时代潮流中明晰产业价值,在复兴伟业中彰显实践担当。

  一、在历史逻辑中找到成功密码

  一部纺织史是一部人类文明史,纺织行业与人类文明相伴而生。有资料显示,纺织技术的应用早于现代人的直接祖先——智人的出现。从宗教发展看,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故事开端与服饰有关。在《旧约》中,亚当和夏娃离开伊甸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上衣服。从文字演变看,拉丁文“文本”(texus)及后来衍变到英文的“text”一词,含“编织”之意,是纺织行为(texere)。在我国已发现的甲骨文中,以“糸”为偏旁的有100多个,很多文字都与纺织技术紧密相关。纺织与信息传递关联,是文明的载体,不只是结绳记事,不只是缣帛为纸,“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产生与纺织直接相关。《齐民要术》关于沤麻技术提到“生则难剥,大烂则不任。”正是中国古代纺织技术之“不任”启发了植物纤维造纸术的发明,从而使人类文明得以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实现传承、传播与交融。可以说,一纱一线,千丝万缕贯穿起了人类文明的整个历程。

  一部纺织史也是一部人类发展史。纺织品是最早开展全球经贸合作的领域之一,在互联网之前,人类用纱线已经编织起了全球商贸网络,丝绸之路更是成为文明对话、合作共赢的代名词。作为永恒产业,纺织行业关系着民生幸福、关系着价值创造。2023年福布斯最新榜单中,LVMH总裁Bernard Arnault成为全球首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起,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制造强国与纺织大国、纺织强国高度重叠,全球制造中心的迁移与纺织工业中心的转移高度重叠,全球文化高地的崛起与服装时尚区域的崛起高度重叠。作为现代产业,纺织行业融合制造经济、服务经济,集成科技创新、设计创意,是创造幸福生活、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纺织工业与新中国共同成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力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人民属性。

  (一)从新中国发展史认知中国纺织工业作用

  1、在一穷二白中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纺织工业是新中国的母亲工业。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行业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东西方“冷战”的时代背景下,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现实基础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纺织工业的建设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设“五大纺织新基地”,发展纺机、化纤产业体系,迅速打开局面。与1952年相比,1978年全国棉纺锭增长了2.1倍,棉纱产量增长了4.4倍,布产量增长了3.4倍。衣被甚少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基本建成了门类齐全、供应链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奠定了中国纺织工业长远发展的深厚基础。

  2、在对外开放中打开广阔空间,中国纺织工业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更加成熟。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纺织行业顺应时代潮流,开展务实合作,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核心来源。在时代色调“由冷转暖”的背景下,纺织行业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1983年,以“取消布票,敞开供应”为标志,纺织行业率先告别“短缺经济”,成为五大民生问题中解决得最早、最好的一项。1987年,党中央国务院将服装由轻工划归纺织,使得中国纺织行业的体系优势得到加强。1984年至1992年,纺织服装出口额增长5.9倍,年均增长27.23%,中国占世界纺织服装出口比重从6.4%上升到10.2%;进出口顺差增长5.7倍,扭转了我国货物贸易持续逆差的局面。

  3、在体制改革中激发发展活力,中国纺织工业是市场经济的试验田。二十世纪90年代初,经历东欧剧变等一系列国际动荡,面对“姓资姓社”的犹疑彷徨,以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纺织行业加快市场化探索,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宽松的经济政策和稳定的市场环境使得民营企业大量涌现。出现了如雅戈尔、杉杉等一大批优秀民营纺织企业。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快速发展。典型代表有吴江盛泽纺织产业集群、绍兴柯桥的中国轻纺城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中国纺织人的活力与干劲,1994年中国纺织服装雄踞世界纺织服装出口市场首位。90年代末期,“压锭解困”的政策实施,纺织行业成为了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改革的突破口。1997年至2000年,行业淘汰落后棉纺锭近1000万锭,纺织国企数量减少23%,亏损企业数下降1/3,为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4、在融入全球中树立国际地位,中国纺织工业是全球化发展的领跑者。2001年加入WTO,中国开始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党中央根据国情世情的变化,引导产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领域,中国纺织工业进入全球化发展的“快车道”。2002~2008年,出口额年均增速达19.5%,纺织服装出口额世界占比提高至26.1%。世界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的地位更加稳固。中国纺织工业的产业规模、产品结构、发展模式、技术水平在这一时期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达3510万吨,占世界比重48.25%。从浅层开放到深度融入,中国纺织工业在世界纺织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影响力与话语权持续增强。

  5、在成长烦恼中加快转型探索,中国纺织工业是提质增效的探索者。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先导产业、成熟部门,纺织行业率先见到了规模经济、要素驱动的发展瓶颈。经历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之惑、转型升级之痛、持续成长之痒。2009年4月,国务院专门出台《纺织调整振兴计划》并配套扶持政策,行业发展信心得到极大鼓舞。在党的领导下,行业对外开拓市场,对内挖掘潜力,及时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拥抱网络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在全球纺织产业中地位进一步巩固。到2010年纺织品服装出口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2012年全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额比2008年增加了38.47%。行业区域结构加快调整,2012年,西部地区服装企业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08年的0.92%增长到1.74%,中部地区从10%增长到16.13%。纺织行业在转型中跨越、在创新中突破。

  6、在民族复兴中开启时代征程,中国纺织工业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排头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球分工格局、贸易格局、创新格局深刻调整,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开始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入新时代,行业发生了根本性、全局性、历史性的变化,开启了价值新纪元。聚焦“科技、时尚、绿色”,行业加速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国工程院研究表明,纺织行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五个行业之一。行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稳步提升,产业规模优势、体系优势不断强化,生产制造能力与国际贸易规模稳居世界首位。中国纺织一骑绝尘,屹立于世界产业之巅。

  (二)以思想伟力指导中国纺织工业实践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回看来路,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中国纺织工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很多成功经验。比如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的初心宗旨;践行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方法原则;坚持市场化开放化的改革发展方向等。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行业、指导实践、开展工作。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重大机遇窗口,行业能够冲关破隘、打开局面,关键在于有先进的思想武器、统一的意志行动。

  置身于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唯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方能坚定信念信心、把握历史主动;唯有集中在真理的旗帜下,才能不惧惊涛骇浪、实现行稳致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强党性,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我们要把握好这一伟大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集中人民智慧、尊重人民创造,以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要坚持自信自立,强化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更加自主的产业体系基础上构建更加自信的知识体系、品牌生态,不断提升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时尚的引领力和塑造力;

  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中,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塑造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要坚持问题导向,将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产业建设、改革的全部实践之中,用发展的眼光、前瞻的理念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

  要坚持系统观念,以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开放性为原则的科学思维,进行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保障产业生态的稳定与进化;

  要坚持胸怀天下,弘扬和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内外协同的市场循环和生产力布局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二、在时代潮流中明晰产业价值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纺织工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产业部门,体现着党的意志与价值追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幸福始终是纺织工业的责任与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中,行业要融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构建与之匹配的体量规模和供给体系;融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助力弥合城乡差别与区域差距;融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持续创造物质财富、树立文化自信;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序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融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合作共赢。在产业与国家、产业与民生、产业与世界的关系中,找到立足点、价值点、着力点。

  1、服务国家富强的战略价值

  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不可能完全依靠外部供给来满足基本纤维消费。作为永恒产业,纺织行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在稳定经济发展、平衡国际收支、孕育发展动能、提升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纺织工业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建设性力量。纺织多学科交叉汇聚、多技术跨界融合的特征非常明显,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输出端口,也是孵化应用创新的重要生态系统。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涌现效应,也体现在对新装备、新业态、新模式的带动效应。2016~2021年,纺织行业有1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成功建设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8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就位于盛泽。以制造为基础,科技、数据、文化、资本等要素向产业加快汇聚,行业正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和衍生生态,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纺织工业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设性力量。纺织是中国流域经济、集群经济体现最充分的产业之一。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东中西部的产业发展势差,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的供需关联,使得纺织行业成为推动区域协调与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东部地区正在形成世界级时尚策源地,一批纺织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崛起。在产业联动和梯度转移过程中,广西、贵州、新疆等中西部及边疆地区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县乡是纺织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在2022年43个GDP过千亿的县域中,绝大多数都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连接三产、衔接城乡,纺织产业集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衔接,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纺织工业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建设性力量。“一代之兴,必有一代冠服之制。”作为文化载体,纺织服装蕴含着文化传统、彰显着时代价值。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速度、中国奇迹构筑着消费市场的信心与底气,中国历史、中国文明涵养着时尚发展的底蕴与气韵。行业以纺织非遗为切入点,不断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发掘与创造性转化。苗绣、藏毯、潮绣等民族文化、非遗文化正焕发出越来越大的时代价值。产业创新融合时代风物、自然风貌与生活风情,纺织与内容产业、文娱产业、旅游产业融融共生发展生态正在形成。如华佳集团以丝绸产业为核心,成立了中国首个丝绸主题旅游体验园,以创新创意做强了丝绸文化符号、延展了产业边界。中国设计、中国产品、中国品牌、中国平台正在快速崛起,赢得世界越来越多的认可与尊重。

  2、创造人民幸福的民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衣食住行,以衣为先。纺织行业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健康质量,影响着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影响着人间冷暖、人民幸福。

  中国纺织工业事关创造高品质生活。纺织行业是与人民美好生活结合最直接、最紧密的产业之一,关民情、系民生。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万美元时,我国人均纤维消费数量和结构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万美元时的水平。近年来,产业积极发掘我国“世界市场”的优势与潜力,不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有效适应生活方式、消费场景的变革,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从穿好衣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产业的市场边界也在向着生产、生活、生态的各领域不断延伸。可以说,国民形象的每一次展现、人民健康的每一寸守护、道路交通的每一公里拓展、航天梦想的每一步迈进,都凝结着行业的创新与应用。

  中国纺织工业事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衣者,依也。纺织行业是保障民生、维护人权的重要支撑。作为重要的创富产业,纺织行业具有多业态融合、产业关联紧密、产业纵深长的特征,行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99.8%,不仅宽口径、易切入,也兼备高精尖、潜力大的属性。行业对于提供就业机遇、创业机遇意义重大。行业直接就业人口超过2000万,发展直接惠及“三农”,为劳动者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近年来行业通过产业转移和跨区域合作,有效激活了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潜力,为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贡献。“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这一切的背后,正是纺织行业兴边富民的贡献与担当。

  3、推动全球繁荣的共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作为开放合作的全球产业,纺织行业与世界经济深度关联,行业在和平发展的全球环境中实现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促进全球繁荣与稳定。

  中国纺织工业是全球务实合作的重要阵地。作为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部门,中国纺织对于稳定全球供应链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中国的纤维加工总量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从纱线、面料到终端制品,许多优质的中国纺织制造企业已成为国际品牌的核心供应商。行业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融入RECP等机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纺织业境外投资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带动了相关区域的产业发展、增进了各国人民福祉。近年来,阿拉伯国家、东盟、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成为产业合作和市场开拓的广阔蓝海。今年,沙特阿美以246.05亿元战略入股荣盛石化。行业正稳步从“走近”过渡到“走进”世界纺织舞台中央,从主动“融入”过渡到逐步“引领”世界纺织产业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广,在传递中国主张、中国价值中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中国纺织工业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阵地。作为第一个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层面推动社会责任能力建设的产业,纺织行业围绕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市场责任不断优术利器。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核心,加快打造负责任的产业体系。原料供给、节能节水、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创新实践大量涌现,发展成果得到广泛认可与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工具、方法不断丰富,全价值链产品的绿色属性追溯与价值挖掘工具已经初步形成;从国内到国外,《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在全行业深入推广。聚焦双碳目标,鄂尔多斯、罗莱、魏桥、鲁泰、申洲等一大批领军企业和盛泽、柯桥等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发布了碳中和愿景、启动了碳中和行动。从生产体系、管理体系到创新体系、营销体系,可持续发展构筑着纺织企业和集群的发展新优势。中国纺织工业正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贡献者、全球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引领者。

  三、在复兴伟业中彰显实践担当

  党的二十大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纺织产业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课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方向和未来路径。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洞察危与机、时与势,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一)谋划未来,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

  1、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思考行业未来方向

  当前,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国家间的资源禀赋优势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治理格局深刻调整。大国博弈、地缘政治的影响更加深刻。全球供应链体系收缩重构的特征与趋势明显,区域化、本土化与回流进程加速。中国纺织行业作为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产业,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行业需要准确把握全球供应链合作的新逻辑,在效率和安全的平衡中强化布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品牌、世界级产业集群,稳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巩固国际竞合优势。

  2、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势中,思考行业未来方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前景远大、前程光明。这是行业发展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时势所在。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持续缩小的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区域差距,蕴含着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在文化自信的确立中,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信任感不断提升,构筑了行业建立品牌自信、产品自信的时代机遇;在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蕴含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生态与全新优势。行业要充分融入历史大势,用好时代发展的有利条件,优化供给、创造需求,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持续的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模式升级、服务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3、要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浪潮中,思考行业未来方向

  以平台化、集聚化、融合化为特征,新技术革命以创造性破坏的方式深刻改变着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要素组成和连接方式、基础设施和动力系统,重塑着产业优势和发展边界。制造创新、材料创新、产品创新的系统性发展,推动着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多学科的交叉、多领域的融合,加速着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的涌现;全流程、全场景、全触点、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转型,催生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料体系、制造体系、运营体系、管理体系的绿色创新,构筑着产业新的竞合优势。这要求我们必须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聚焦高端化、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创新融合和融合创新,发力产业未来与未来产业。

  为道无近效,立志当远期。“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我国纺织工业要成为世界纺织科技的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的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者”。这是中国纺织工业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确定的愿景与目标。将愿景变为现实,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纺织行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必由之路。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已经启动《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研究编制工作。我们要建设的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融入时代大势、立足中国实际、美化人民生活、服务全球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

  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先进制造能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产品创新实力;创新引领、人才完备、资本融合的发展动力系统;大中小融通、产业链安全、集群化布局的产业组织形态;环境友好、社会和谐、治理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协同优势明显、战略支撑强劲、消费引领突出的产业应用生态。

  实践层面,构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落实为七个重点行动:一是推动全球行业进步的纺织科技行动;二是突出文化引领的纺织时尚升级行动;三是纺织绿色制造和履行社会责任行动;四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纺织人力资源保障行动;五是促进东中西协调的纺织区域融通发展行动;六是保障产业安全高效的国际供应链提升行动;七是数字经济和纺织行业深度融合发展行动。

  (二)创造未来,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打造盛泽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我们以党的先进理论为指引,做好“两个结合”,实事求是,传承创新,打开局面。

  1、立足发展现实需要,将行业发展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我们要准确理解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把握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变”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的辩证统一。要看到“不变”,始终从基本国情出发谋发展、办事情,坚持稳中求进,时刻保持历史耐心、战略定力,不超越发展阶段好高骛远,不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要看到“变”,始终从主要矛盾出发谋创新、求开拓,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发展条件,在平衡发展中顺势创造需求,在充分发展中突破供给瓶颈。进一步明确产业的时代价值与责任,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原则。

  一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制造的质量是硬指标、硬实力。行业要加大基础前沿、关键技术的创新投入,持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强化规模优势与体系优势。

  二要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行业的发展要立足产业实际,尊重产业规律,不能“好大喜功”、“喜新厌旧”。摒弃侥幸心理、赌徒心态,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做事情。守正创新,固本培元,加强材料创新、制造创新、设计创新,在强化传统优势中构建产业未来。

  三要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只有产业融合发展,资源互通互联,才能提高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生态发展能力。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是有机的整体,纺织与生物经济、数字经济、材料产业、健康产业高度关联,要推动纺织先进制造同战略新兴产业共生共荣共进。坚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三次产业融合中构筑未来产业。

  四要坚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传统产业是整个经济的基本面、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劳动力就业的主阵地。巨大的民生需求,安全稳定的现实需要,决定了“去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这样的世界大国走不通。要遏制过早、过度、过快“去制造化”苗头。坚持提升产业根植性,提升内生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五要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现代化与全球化息息相关。纺织行业是全球化发展也是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产业。服务全球发展、体现中国担当,纺织是重要力量。行业要深化国际产能与创新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形成创新驱动、市场拉动、资本带动的发展合力,推动开放体系下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平衡。

  2、把握正确价值取向,将行业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念、道德追求、行为指导和政治理想等方面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与党的理论实践要求内在统一。“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道立德的核心,也为我们行业发展评判是非曲直、决定进退取舍、分清轻重缓急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要怀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行业发展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依靠人民、服务人民。要把兜住民生底线、增进人民福祉、稳步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更好发挥人民主动性、创造性作为产业发展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要取义,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国之大者”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长治久安。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将行业发展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以产业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三要尚礼,始终坚持规则意识。“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规则是长远发展的根基,底线是健康成长的保障。要进一步强化行业企业自律,引导企业尊重市场规则,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实现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要将责任作为行业发展基石,加快提升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的水平。在全行业弘扬正气、培育先进文化,凝聚和形成推动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四要增智,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我们要聚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和科技革新潮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打造高效能、高品质、高责任、低成本的产业体系。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加强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紧跟发展前沿和市场前沿,推动融合创新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创造新价值新场景。

  五要立信,始终坚持亲清统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坚实基础,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强化诚信文化建设,让诚实守信成为产业运行的价值导向和各类主体的自觉追求。要积极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产业发展各环节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更加健康、高效、有序发展。

  盛泽是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领跑者,处在第一方阵。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6家涉纺企业中,有2家来自盛泽。恒力集团位列第75位,是行业唯一一家百强企业;盛虹控股集团位列241位,排名上升70位。聚焦“科技、时尚、绿色”,盛泽纺织制造能力、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深入发展,产业高端化、集约化、品牌化、全球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科技创新方面,区域创新基础设施和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不断完善,材料创新、设计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实践层出不穷。比如苏州世祥生物纤维有限公司专注生物质可降解环保型涡流纺纱线开发,拥有多项涡流纺技术和产品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了产品优势;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以中高档锦纶面料为重点,每年研发各类功能性新品500多个,形成近百个有效高价值专利;江苏雅士迪集团有限公司、吴江德伊时装面料有限公司在户外运动面料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在品牌发展方面,盛泽以大师、大牌、大事为重点,搭建平台,集聚资源,形成了制造品牌、消费品牌和区域品牌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盛泽时尚周得到广泛认可,成为重要时尚事件。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了多品牌发展矩阵,今年3月,“桑罗SANGLUO×华佳|中国时尚真丝女装流行趋势发布”成功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吴江市恒信织造有限责任公司与设计师邓兆萍合作,“漂亮的轶纶黄”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得到精彩演绎;新民丝绸的“蚕花”品牌成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苏州楚星时尚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江嘉嘉福喷气织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国际国内循环也实现了很好发展。

  在绿色转型方面,盛泽以“双碳”目标为战略导向,有序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区域产业在节能节水、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实践大量涌现。比如吴江京奕特种纤维有限公司通过采用赛得利优可丝®等环保原料,从源头构建绿色生产系统;吴江景鸿织造有限公司,在绿色产品开发领域表现突出。

  精而益求其精,备而益求其备。希望盛泽进一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创新实践,围绕引领力、凝聚力、责任力、贡献力继续打造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在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打造盛泽样板、形成盛泽经验,承担更大使命、做出更大贡献。

  一要夯实产业基础,成为引领产业高端化、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引擎。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做精、做专、做实、做强制造,巩固扩大规模与体系优势。加强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构建大中小融通、上下游协同的发展生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顺应数字经济潮流,加快整个产业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二要坚持守正创新,成为现代纺织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战略高地。要以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创新为重点,加快打造以纤维为源头的产业创新生态,形成行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力。要关注生物、健康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找到与行业的结合点,前瞻布局产业未来与未来产业,打造内涵式发展的未来产业集群。

  三要聚焦资源融通,成为畅通产业要素循环与市场循环的重要枢纽。发挥盛泽南接浙江、东临上海、西濒太湖的区位优势,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机遇,在区域融合中形成产业链高效联动。强化市场优势,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统一、产业循环与市场循环的协同中,不断增强资源汇聚力和辐射带动力。

  四要实现文化引领,成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长三角时尚地标。深挖历史文化特色,做好宋锦等纺织非遗的时尚表达,将文化自信转化为产业的软实力、生产力,将文化特色转化为品牌的吸引力、凝聚力。集成资源,推动产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强化大师大牌大事的培养,做大做优做强制造品牌、消费品牌、区域品牌。

  五要坚持责任发展,成为纺织行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首善之区。要立意高远,积极践行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市场责任。立足双碳目标,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节约资源和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以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加快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实现降碳、减排与增长的协同推进。

  立品欲高,处心欲下;工贵其久,业贵其专。希望盛泽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以绣花功夫添锦绣,于产业高处再登高,在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事业中立新功,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新贡献。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