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银丝织锦绣 ——百色市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之蚕桑篇

http://www.texnet.com.cn/ 2023-05-17 15:14:23 来源:右江日报

  眼下正是春茧陆续上市的季节,近日,靖西市的蚕农开始出售今年第二批春茧,颗颗蚕茧形状饱满,色如白霜。“今年第一批蚕茧400公斤就卖了2.5万元,预计基地今年能收入30万元左右。”在该市禄峒镇四院村桑蚕养殖基地,养蚕能手易明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享受着丰收喜悦的不只是四院村的蚕农们。我市一直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做强做优蚕桑产业,加快蚕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目标,鲜茧产量和产值逐年提高。2022年全市桑园面积51.61万亩,年养蚕82.86万张,鲜茧产量3.97万吨,鲜茧销售收入22.32亿元,桑园面积、鲜茧产量和产值分别是2015年的2.05倍、5.33倍、9.84倍。今年截至4月底,新种桑园面积2.95万亩,中低产桑园改造2.4万亩,全市桑园面积共54.56万亩,同比增长5.71%。上半年预计蚕茧产量1.95万吨以上,同比大幅增长。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2000多年前《诗经》里描绘的采桑养蚕画卷,如今正在百色生动地延续着。

  春蚕吐丝茧成“金”

  百色属南亚热带气候区,北回归线贯穿其中,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桑树的生长期长,一年可养蚕7至10批次。靖西、那坡、凌云、隆林等山区县(市)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其独特的气候条件,饲养的蚕品种更加优质高产,可缫出5A至6A高等级生丝

  初夏时节,走进各乡镇农村,随处可见路边的桑园里桑树绿意正浓,微风轻轻吹过,泛起片片碧波。

  “以前天还没亮,蚕农就要起来采叶,现在早上喂蚕前才去伐条,伐条也有电动伐条机,半个小时就能伐够蚕一天的桑叶量,效率大大提高,比人工摘叶子轻松多了!”平果市蚕业站站长黄若雨介绍说,近年来,平果市围绕“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加大桑园的投入和管理,标准化种植桑园,推行条桑机械化采收,直接把桑条伐下来喂蚕,不再只采摘叶子,有节省时间、节约劳力、提高劳动效率等优点。

  养蚕是个技术活,为强化技术配套,我市依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广西桑蚕创新团队、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等科研专家团队的技术资源,利用并推广团队科研技术成果,在全市建立21个蚕桑科技示范基地,打造了15个蚕桑产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点、园),培育服务指导15家蚕农专业合作组织,扶持5家蚕桑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示范点,协助引进1家种业公司,推广桑蚕新品种、高效高产栽培、小蚕共育、省力化高效节本养蚕、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格蔟等先进实用技术,养蚕单产和蚕茧质量不断提升。

  “养蚕虽然辛苦,但钱来得快。”凌云县沙里瑶族乡龙化村养蚕大户黄献德说。黄献德养蚕7年多,桑园从不到10亩扩展至现在的30多亩,他也因此从一个贫困户成为一名种桑养蚕致富能手,每年在做好小蚕共育的同时,还带头种桑养蚕,2022年收入近40万元。他不仅自己致富,而且把种桑养蚕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村有68户种植桑园2000多亩,年养蚕产值达1500多万元。

  随着蚕桑产业效益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农户将“蚕宝宝”迎入家门。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百色有桑园面积51.61万亩,排名全区第二,覆盖11个县(市、区)101个乡(镇),养蚕村975个,养蚕户6.1195万户。年养蚕82.86万张,鲜茧产量3.97万吨,鲜茧销售收入22.32亿元。实现养蚕户人均有桑园8.43亩,年养蚕户均收入3.6473万元。

  蚕桑连接小农户和大市场,发挥桥梁作用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成为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经“桑”有道增效益

  蚕宝宝吐丝成“金”,桑园也藏着致富的大学问:除了长出的桑叶喂了小蚕,桑枝和桑果都能增加收入。

  在那坡县百合乡清华村者兵屯食用菌示范基地,粉碎后的桑枝被做成菌包包裹成棒槌状整齐摆放,经过培育一朵朵菌菇从薄膜袋“绽放”出来。

  桑枝条含氮量很高,还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等特殊成分,是栽培食用菌的上等原料。近几年来,那坡县从当地丰富的桑蚕资源出发,以桑枝为原料,开发栽培食用菌,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清华村者兵屯食用菌示范基地培育平菇、秀珍菇、木耳等品种。据悉,2022年该基地产鲜菇100万斤,产值500万元,帮助当地农户每亩桑枝实现增收1000元以上。

  除了桑枝,桑果也带给群众额外的收益。“我们合作社在平怀村种植桑园7600亩,果桑种植1200亩,桑果成熟时,摘下果子,就卖到我们自己的酒厂制成桑果酒!”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桑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郁再俭说。

  据悉,凌云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西嘉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平怀村开发桑果汁、桑果酒、桑果干等系列新产品,建成果酒庄1栋、加工果酒生产线2条。2022年,该公司在凌云县建立果桑示范基地2840亩,今年基地进入投产,收购桑果100多吨,生产桑果酒60多吨,实现产值1800万元,帮助基地农户户均实现年增收2200元。

  食用菌示范基地和果桑示范基地是我市积极探索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我市在平果和凌云研究开发桑果汁、桑果酒、桑果干、桑果醋、桑果色素等系列新产品;在凌云、那坡等县建立百色市桑枝栽培食用菌生产基地,取得了初步成效。

  融合铺就新“丝路”

  当前,发展蚕桑产业的地区很多,如何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百色给出的答案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围绕“蚕桑+”做足文章,接“二”连“三”构建蚕桑丝绸全产业链。

  走进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忙碌地操作。用沸水蒸煮后,包裹着蚕虫的“鲜茧”实现了蚕与茧分离,再经过一系列工序,雪白莹亮、轻薄柔软的蚕丝被就成型了。

  目前,该企业在那坡已建成22组缫丝生产线。据悉,公司正在推进丝路新区炼染数码印花生产项目,在那坡县建设集蚕桑基地、鲜茧收购、白厂丝生产、织绸、炼染、数码印花于一体的茧丝绸加工全产业链。

  在广西德保江缘茧丝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同样也是一片繁忙景象,200多位当代“织女”在6条流水线上各司其职,接丝、割结、补湿,她们眼疾手快,操作熟练,以保证产出的蚕丝取得好品质。

  “今年我们预计产出生丝240吨,产值约为1.8亿元,产品主要销往江浙地区。”该公司负责人储呈平说,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蚕茧收购、丝织品生产加工销售、茧丝加工设备研制维修等,目前拥有全自动缫丝机240台、复摇机450台、选茧机8组、煮茧机2台,充分吸纳周边脱贫劳动力,有力带动德保县种桑养蚕产业发展。

  二产延链条,三产增价值。在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桑蚕一二三产全产业链的打造也极具示范样板。该村在发展种桑养蚕、开发桑果酒加工项目之外,还实施乡村振兴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打造精品民宿、家庭休闲农场、乡村文化大课堂、亲子研学基地等新业态,形成“种桑养蚕—精深加工—田园观光”的完整产业链。

  迈步走在新“丝路”上,百色蚕桑产业链建设雏形初现。目前,全市共引进缫丝加工企业8家,2022年自动缫丝生产线105组4.2万绪,全市收烘鲜茧3.81万吨,白厂丝产量3436吨,产值10.57亿元。剑杆织绸机115台,年产坯绸271万米,基本形成茧丝绸一体化。

  今年,我市还成立蚕桑产业专班,按照“1个主导产业+1名市领导+1个工作组+1个技术团队”的工作思路,通过推动扩大桑园规模、建基地、推广实用新技术、加大金融投入、引进龙头企业、实施缫丝企业改制等工作,确保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布局逐渐优化、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化经营效益提升。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