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龙头扎堆投资上游

http://www.texnet.com.cn/ 2023-01-30 15:15:20 来源:中国纺织报

  当新年的阳光照射在黄海之滨的江苏连云港徐圩新区,这里的一座石化基地传出好消息。5万名“盛虹铁军”几年来奋战在此,如今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作为新年献礼,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22年12月28日在这里宣布全面建成投产。

  该项目是我国《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重点支持推进项目、江苏省重大产业项目,也是连云港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一号工程”,因此一直备受关注。

  不只是盛虹。近年来,我国不少化纤企业纷纷投资炼化一体化项目。这些项目总体进展如何?炼化一体化模式对于我国化纤聚酯产业链迈向高质量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盛虹的产业链这样延伸

  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677亿元,年加工原油能力1600万吨。项目拥有国内超大直径塔器、单体极重固定床反应器、超大规模常减压蒸馏装置、裂解炉等领先的装置。

  其中,16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蜡油加氢裂化装置国内单套规模领先;对二甲苯装置为国内首次引进“两段式”重浆化回收工艺,也是目前全球规模领先的单系列对二甲苯装置。项目还拥有国内规模总量领先的3×31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完全自主化。

  盛虹石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兼盛虹炼化总经理于会泳介绍,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在规划之初,就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炼化项目。项目聚焦国际前沿,高标准布局,通过采用“重整+加氢+焦化+乙烯”的组合工艺,能够灵活切换油品种类、油品和化工品配比。项目拥有多项领先装置规模和先进工艺技术,形成了综合运行成本优势。

  “环保优先、绿色发展”,项目全力打造生态、低碳、循环的绿色一体化生产体系。

  于会泳介绍,项目的安全环保投入达110亿元,占总投资的16%,环保投资额度和占比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项目的环保工艺技术、设备先进性及能耗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同时,项目拥有充足的副产正丁烷,可用于生产PBAT可降解塑料,将助力盛虹百万吨级绿色可降解材料项目建设。

  项目实现了“三废”的再生循环利用,能够大幅降低能耗和废气排放。其中,乙烯装置创新采用制冷压缩机和乙烯塔组合成热泵系统,节约能耗近15%,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万吨,相当于植树2000万棵。

  在产业链延伸、产业优势互补、专有优势独立发展的基础上,盛虹还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利用新技术,以及原油、原煤直接制高端化学品技术,探索从传统能源向太阳能、氢能、核能等的来源转变和应用转变,致力于全链条清洁生产方式和体系的建立,创造“从低碳到零碳”的路径。

  该项目也是盛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绿色环保等多元化产业链条“1+N”新格局的核心原料平台,是其贯通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核心项目。

  为充分发挥炼化大平台的强大基础原材料保障作用,盛虹将充分利用炼化一体化项目丰富的“化工原料库”,“延链”布局高端烯烃产业链项目,生产POE新型光伏膜材料、α—烯烃、丁辛醇、丙烯酸及酯、双酚A等多种紧缺型高端化工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进一步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助力盛虹贯通“核心原料平台+新能源新材料”的“1+N”全产业链布局,并构建“油、煤、气”三头并举,芳烃和烯烃“双链并进”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中国纺织报》记者还了解到,依托自主可控的“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高端产业链,该项目可实现80%以上的原料和产品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部互供。

  在炼化项目投产仪式上,盛虹石化产业集团还宣布,盛虹将以建设全球先进材料研究院为重要节点,打造世界级研发中心,开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前沿技术探索,核心技术攻关及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搭建创新平台。

  “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全面投产,标志着盛虹在新能源新材料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实力、产能规模、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具备了坚实基础,已经构建起了‘前沿技术、原料保障、生产应用’的价值链。”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汉根表示,盛虹将继续聚焦国家重大产业需求,依托“大炼化”的平台优势,继续深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加快建设新特色炼化一体化产业链。

  聚酯龙头青睐炼化项目

  聚酯行业的上游是石化。石化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强度大,产业关联度高。

  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我国将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包括浙江宁波、大连长兴岛、江苏连云港基地等。2018年7月,我国通过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安全、环保优先,并支持民营和外资企业独资或控股投资,促进产业升级。

  受益于政策利好,我国聚酯龙头企业近年来掀起了一股“向上游延伸”的热潮,纷纷投资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从2019年至今,我国迎来了一轮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产周期。

  恒力集团率先实现了向炼化环节的产业链延伸,完成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布局。2017年,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启动了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5月实现全面投产,成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中首个建成投产的重大项目。

  恒力石化表示,公司炼化板块在工艺技术、产业协同等方面优势突出,具有高品质、低成本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位于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建成了4000万吨/年炼油、800万吨/年PX、280万吨/年乙烯的总规模。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是该炼化项目的控股股东,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该炼化项目的参股股东。2020年1月,浙石化炼化项目(一期)投产,实现稳定满负荷运行;2022年年初,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该项目是荣盛石化坚持贯彻“纵横十字双向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是全球单体规模领先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并且在对应的石化产品中配置了较多的化工产品,为下游精细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项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X生产基地。浙石化还是国内首家获得出口权的民营炼化企业,率先打开了东南亚市场的销售窗口。

  荣盛石化董秘全卫英此前在投资者平台还透露,浙石化三期项目正在规划中。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型聚酯企业还把投资炼化项目的步伐迈向了海外。

  恒逸文莱炼化项目是“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之一,一期工程已于2019年11月全面投产。目前,恒逸石化的原油加工设计产能为800万吨/年。该项目依托中国—文莱区位竞争优势,深挖东南亚炼化市场潜力,自投产以来实现了持续稳定运营。后续,恒逸文莱炼化项目二期还将建设140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产能、150万吨/年乙烯和200万吨/年PX产能。

  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也宣布,要把握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的机遇,携手总部同处于浙江桐乡的新凤鸣集团,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炼化项目。项目建成后,PX等石化产品将会从印尼市场被运到广西钦州市。

  《中国纺织报》记者了解到,钦州市近年来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枢纽的优势,逐渐形成了以中国石油、恒逸集团、桐昆控股集团等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集群,并与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在化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初步建立了跨境产业链合作。

  此外,2022年国内还有一批PX项目投产,比如福建联合石化和九江石化合计约有105万吨PX投产,广东石化260万吨装置近期投产。2022年全年,我国PX的产能增幅约为27%。

  产业链协同提升“吸金”能力

  PX—PTA—聚酯,这条产业链一直牵动着聚酯行业的神经。

  大型聚酯企业纷纷涉足炼化一体化项目,大大提高了我国PX的自给率。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PX消费国。PX是生产PTA的原料,近10年我国PTA产量迅速增加,拉动了对PX的需求量大增。但是,我国企业所需的PX,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主要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进口。我国PX的进口依存度连续多年高达50%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PX的进口量约为1590.3万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1.31%的峰值。2019年以来,随着民营炼化项目逐步投产,我国PX产量快速增加,2019年达到1426万吨,较2010年约650万吨的产量增长了119%,进口依存度下降到41.39%。从2019年到2022年9月,我国PX产能新增1842万吨,达到3268万吨。2022—2024年,我国PX新增产能预计约为1760万吨。

  一批大型民营炼化项目的投产,使此前我国PX供给不足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得益于PX进口依存度的降低,我国化纤企业在采购时的议价能力提升,采购成本更为稳定。

  凭借上游炼化项目,我国聚酯龙头的产业链进一步向上延伸,不但稳定了生产所需的多种原料供应,更好地实现了产业链“协同效应”,而且提高了抗风险水平。

  以2021年为例,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是几大聚酯龙头受益于炼化一体化运营模式,依然表现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化纤行业的营业收入首次跨入万亿元级别,达到10262.83亿元,同比增加27.83%;实现利润总额628.9亿元,同比大增149.19%。同年,化纤行业贡献了纺织全行业近25%的利润,化纤行业利润总额增速居纺织全产业链之首。其中,涤纶行业则贡献了化纤全行业利润总额的40%。

  涤纶行业的利润能够如此丰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几家聚酯龙头的业绩被炼化项目带动,实现了大幅增长,从而驱动化纤行业整体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比如,恒力石化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979.7亿元,同比增长29.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31亿元,同比增长15.37%。荣盛石化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770亿元,同比增长65%;归属净利润为128.24亿元,同比增长75.46%。

  即便是在下游需求受阻、聚酯行情不景气、企业利润普遍下滑的2022年,凭借炼化项目的贡献,龙头的营收也依然保持了增长。

  仍以荣盛石化为例,2022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收2251.18亿元,同比增长74.03%。中银证券分析师余嫄嫄表示,在化工品价格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荣盛石化的营收依然能大幅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浙石化产能持续释放。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表示,单看销售利润率,相比传统大型石化企业,上了炼化项目的化纤企业销售利润率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化纤企业涉足炼化受益良多,有自身的特点,有比较明显的产业链配套优势,以及民营企业的效率、成本优势。

  从更深层次看,凭借“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甚至再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布局和纵深一体化发展模式,我国聚酯行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名浙江聚酯企业的工程师表示,大型聚酯企业这几年着力构建“原油—芳烃和烯烃—PTA和MEG—聚酯—纺丝”纵深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实现高质高效的生产,规模化成本优势和产业链协同优势持续增强,规模也不断扩张,实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一批老旧中小产能逐步退出市场,“头部”企业的综合性优势愈加凸显,聚酯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总体来看,我国聚酯产业的运行质量正在不断提升,在国际石化聚酯产业链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也进一步提高。

文章关键词: 聚酯   投资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