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开始组团去瑞士上市。
当地时间7月28日,国轩高科、格林美、杉杉股份和科达制造4家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存托凭证(GDR)正式登陆瑞士交易所,场面壮观。而在此前,瑞士交易所并无中国公司上市。
眼下,还有更多中国公司正在排队去瑞士IPO的路上:欣旺达、三一重工、东鹏饮料、韦尔股份、乐普医疗……这是前所未有的一幕。
当美股受挫,瑞交所敞开大门,宣告开启国内公司海外上市的新时代。
在这份奔赴瑞士IPO的名单中,有一个纺织业内外都耳熟能详的名字——杉杉。
杉杉股份曾是宁波著名的服装企业,杉杉西服闻名天下。杉杉股份背后的掌舵者,是鼎鼎有名的浙商郑永刚。郑永刚出生于1958年,青年时期参军归来后,从一名货车司机做起,在27岁那年成为了鄞县棉纺厂厂长。随后,郑永刚又在1989年5月,赴任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厂长。正是在这里,他创立了响彻大江南北的“杉杉西服”品牌,并在1992年正式成立了杉杉股份。仅用了四年,杉杉股份便在上交所上市,被称为“服装第一股”。与杉杉股份同处宁波鄞州区的另加一家著名服装企业雅戈尔则于1998年11月上市。
1998年,杉杉服饰实现国内销量7连冠,综合市场占有率高达37.4%,是当时当之无愧的中国服装大王。
就在服装业务如日中天之时,杉杉股份却调转船头,将主业瞄准了起步不久的锂电池行业。在转型做锂电材料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这一业务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用郑永刚的话说,“差点把做服装赚的钱全亏进去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随着2007年第一代苹果手机发布,智能手机带动了整个3C产品革命,锂电池得以普及,锂电材料行业迎来了第一个红利期。2013年,杉杉的锂电材料业务收入全面超过服装业务。2014年后,电动汽车带来了爆发性的需求,锂电池行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随着将主业转向锂电材料,杉杉股份将服装业务逐步剥离出。2016年8月,杉杉股份公告,旗下服装业务“杉杉品牌”在香港分拆上市。
此后,郑永刚在新能源行业加速跑马圈地。不仅如此,郑永刚又打造出一只独角兽——杉杉锂电,后者刚刚于今年4月获得了宁德时代、比亚迪、昆仑资本的联合投资,投后估值达到118亿元。
据杉杉股份3月18日公告,为拓展国际融资渠道,满足海内外业务发展需求,提升国际化品牌和企业形象,公司拟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ory Receipts,简称“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杉杉股份7月18日公告,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根据该批复,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所对应的新增A股基础股票不超过3.21亿股。
7月24日晚间,杉杉股份宣布GDR发行落地,公告称,公司已确定本次发行的最终价格为每份GDR20.64美元。公司本次发行的GDR数量为1544万份,募集资金约为3.19亿美元。
为何四家中国公司齐聚瑞士交易所?
长期以来,美股市场和港股市场一直是中国企业境外融资的主要渠道。不过,在中美博弈长期化的背景下,许多中概股在美股市场遭遇囧境,中国企业在美上市企业数量锐减。
据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统计,2022年上半年,国内企业在美股上市只有3家,融资额仅8000万美元,相比2021年上半年38家、143亿美元融资额出现断崖式下跌。
而国内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国际化是个必然的途径,拓宽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通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有助于国内企业有效利用外资,缓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而此次发行GDR的主角——瑞交所,尽管对国内而言并不为人熟知,但竞争力并不容小觑。
资料显示,瑞交所由瑞士国内的苏黎世、巴塞尔、日内瓦这3家有百年历史证券交易所合并而成。截至2022年初,瑞交所约有23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万亿美元,平均市值达到约90亿美元,由此可见估值相对较高。此外,瑞交所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消费、金融、大健康、工业、材料等行业,既有雀巢、罗氏制药等欧洲巨头,亦不乏礼来、百事等国际化大型企业。
中国公司“抢道”GDR发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积极推动。
今年2月11日,为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资、促进要素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中国证监会在沪伦通规则基础上修订并发布了《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该规定一是拓展适用范围,境内方面,将深交所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纳入,境外方面,拓展到瑞士、德国。随着这一规定的出台,点燃了A股上市公司奔赴瑞士的热情。
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均提到,境外GDR发行上市是公司响应国内资本市场政策号召,深化中欧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部分来源/证券时报、钱江晚报、天天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