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铜梁发展桑蚕全产业链助村民增收

http://www.texnet.com.cn/ 2022-05-23 07:55:05 来源:重庆日报

  “哎!这桑泡儿又大又甜!”5月初,铜梁区大庙镇三品村,一串串果肉饱满、红紫油亮的桑葚挂满了枝头,三三两两的游客手提篮筐在桑树林中穿梭,时不时摘两颗丢进嘴里。

  “你们慢慢摘,摘大个的,那边还有白色的果桑。”桑葚基地业主苏杨告诉记者,桑树从头到脚都是宝,可不止是美味的几颗桑葚而已。

  大庙镇素来有种桑养蚕的传统,三品村是大庙镇栽桑养蚕第一大村,仅桑园面积便达到2000亩。

  为了促进桑蚕产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铜梁区着力变革传统蚕桑产业,努力在传统种桑养蚕模式之外再走出一条新路子。

  前几年,大庙镇引进专业农业公司建设桑葚种植园,推广果桑种植,推动农文商体旅融合发展。

  “桑泡儿从小吃到大,还不晓得可以当水果,还能卖到十几块钱一斤?”最初,村民们将信将疑。

  随着380亩种植园里60多个品种的桑葚初具规模,每年桑葚成熟季,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采摘。桑葚盛产期,周围的农家乐也是一席难求,村民们的疑虑逐渐打消。

  大庙桑葚的名头打响了,但是大家都明白,眼光不能只盯着桑葚。

  “桑树多了,蚕也可以多养,但是必须用现代化的方式来养。”三品村党支部副书记候文雷是名“90后”,从小看到村民用桑叶养蚕。

  西南大学、三品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业主共同建起智能化养蚕车间,颠覆了沿袭数千年的传统养蚕模式,也让大家开了眼界。

  “这里的蚕不是直接吃桑叶,而是把桑叶磨碎成粉养蚕。”候文雷介绍,养蚕车间每年能实现近20批次的阶梯式养蚕,年产蚕茧120吨,彻底改变了过去分散零星养蚕耗费大量人力、效益低下,且桑叶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不仅如此,优质的蚕茧直接在桑葚基地的乡村振兴车间制成了蚕丝被,供不应求。“一床蚕丝被根据重量,价格从400到3000元不等,附加值可以达到直接卖蚕茧的几十倍。”车间负责人刘汉成说。

  现在,蚕农们不仅可以以每千克40元的保底价将自家蚕茧出售给乡村振兴车间,还能在桑葚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三品村还与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廖星宇在村里共同组建桑枝菌研发中心。

  “平时只看到桑叶用来养蚕,其实桑树枝是很好的食用菌培养料。”廖星宇说,修剪下的桑枝条,经一系列工艺流程,进行大棚栽培,就可以培养出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利用桑枝栽培出的香菇不但产量高、品质优,菌渣还可以做肥料。

  “目前,大庙镇养蚕及副产物年收入达1200余万元,蚕茧收购、加工年产值达5800余万元。”大庙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金洋介绍,以桑果、桑叶、桑枝、蚕沙为原料的综合利用加工年产值达4590余万元,蚕桑农旅年收入达510余万元,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真正做到了把一株桑树“吃干榨净”。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