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1月4日,2022年首个工作日,也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在北京考察了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情况。
此次考察,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朝阳区、石景山区和丰台区,走进国家速滑馆、主媒体中心、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和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向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运行管理人员、服务保障人员、记者和志愿者送上新年祝福。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雪科学家”刘莉作为科研人员代表接受此次检阅。她表示,时隔一年,作为科研人员代表再次接受检阅,心情更加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备战运动员时说:“人生能得几次搏,抓住这个时机去成就自己。十年磨一剑,你们很辛苦,但是拼搏是值得的。”科研工作者亦是如此,运动员们在场上为荣誉而战,科技研发人员在场外的服务保障工作也是一种拼搏。
2019年,北京服装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获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项目应运而生。作为负责人的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莉与其团队为400多名国家运动员进行了三维测量,追踪运动员的动作,细化研究运动员的皮肤伸展规律,进而精细化设计比赛服的结构,最大程度符合运动员的动作规律。刘莉带领的研发团队打破了比赛服依赖进口的状态,实现了超世界水平的“中国造”。例如,中国速度滑冰队运动员高亭宇的赛服制作,从模型入手到面料制造,曾经对比过56种服装结构,并筛选出最适合中国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的比赛服结构,经风洞测试将阻力下降超10%。
刘莉说,赛服的研制背后有强大的科技助力。国家体育总局在2020年建成两大两小体育风洞,对冬季运动项目的每支队伍都进行了运动姿态的科学化评价与矫正。冬奥赛服所用的所有面料和设计都要提前进行风洞测试,服装减阻可以直接影响比赛成绩,速度提高0.01秒都可能形成关键突破。在风洞里吹过900个小时,110件不同款式,逐步确定各速度类项目的比赛服减阻设计。
2020~2021赛季的冬天是近40年最冷的一年,训练基地温度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海拔较高的地方体感能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刘莉团队为雪上项目设计了“堡垒”综合保暖装备,针对女性运动员的户外加热坐垫、保持体能的加热T恤、加热马甲,针对钢架雪车项目方便穿脱的“快拆热裤”,都是立足冬季训练的专项开发。
为保存实力,降低非战斗减员,刘莉研究项目组为每一个高山运动员配备了护具和背甲,使用吸能缓释材料设计成柱状阵列抗冲击结构,运用3D打印实现体型定制,兼顾减阻和防护作用。目前刘莉项目组研发的面料性能已经超越了海外采购技术,既防切割,又柔软可穿。
北京服装学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曾指出,同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一样,中国冰雪运动也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此次调研又指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北京服装学院党委提出的“工科发力”恰逢其时。此次在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的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项目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正凸显了学校在运动装备、运动科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高性能运动服装这个载体,北服未来将进一步凝聚优势学科力量,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结合起来,以设计力、科技力、组织力积极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来源:新华社、央视网、北京服装学院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