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出货供不应求,国产碳纤维爆火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http://www.texnet.com.cn/ 2021-10-09 10:30:46 来源:中国纺织报

  “厂家求购国产12K、3K碳纤维各30吨。”近期,来自江苏宜兴一家碳纤维科技公司的采购人员在一个碳纤维行业的微信群里持续发布这样的求购信息。“几家龙头企业的货都供不应求,你们买不到吧。”微信群里有人回复他。

  “没有办法,我们自己订不到,只能从贸易公司高价收购,太难了。半年多了,一根纱都订不到。”这名采购人员继续感慨。

  “2019年,用户需要拿现钱买碳纤维;2020年,用户即便拿着现钱也不好买到碳纤维;今年以来,用户更是到处求着买碳纤维。”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国产碳纤维销售的火爆情形由此可见一斑,而且,这种供不应求的火热行情自去年以来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目前仍未得到任何缓解。

  在行情一片火热的背景下,国产碳纤维企业整体赢利情况如何?影响本轮行情大火的因素有哪些?一吨碳纤维难求、价格连续上涨,复材等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如何保证?经营又会受到哪些影响?我国碳纤维市场当前有哪些新动向?带着这些热点问题,《中国纺织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内多家碳纤维、复材企业的相关负责人。

  碳纤维销售红火持续涨价

  生产线连续满负荷运转、产销两旺、卖断货、价格上涨......这是一年多来几家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的普遍经营情况。一种产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当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价格就会上涨。国产碳纤维自去年以来的行情就是这样。

  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大约从2020年8月起,国内碳纤维市场迎来一波“涨价”潮,而且各厂家都齐刷刷卖断货,市场上一片“缺货之声”。各厂家也都发布产品涨价公告,有企业的产品去年下半年的涨价幅度甚至超过了50%。下游建筑补强等市场中的碳布等产品,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以24K产品为例,今年年初时价格约为110元/公斤~130元/公斤,7月底价格上涨至140元/公斤~160元/公斤。当然,下游企业实际的采购价,多少会有些差异。“比如,全年采购好几百吨的客户因为采购量大,所以每吨产品的价格会有一定优惠,大概可以优惠8元/吨~10元/吨。”一家碳纤维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年初至今,我们的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了30%~40%。”另一家碳纤维企业的负责人说。

  “之前挺长一段时间内,国产碳纤维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生产出来卖给谁;有些企业即便能生产出产品,也卖不出去,产能利用率不足;有部分企业生产线并没有开。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碳纤维市场十分火爆,形势一片大好,市场上只要有碳纤维,就能卖掉。几家碳纤维龙头企业纷纷开足马力生产,但产品仍然不够卖。有一天,我居然接到一个亲戚打来的电话,问能不能买到几吨碳纤维,市场上实在是没货。我答复,我们真的是没货。”这名负责人感慨。

  “以前买碳纤维,下游复材企业通常会讨价还价,说便宜点卖吧;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复材企业的话变成了‘多给我们点吧,我给你们加点价’。但现实情况是,就算客户愿意加价,我们也没货,生产线早已是满负荷生产,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卖光了。”一家碳纤维龙头企业的销售部负责人向记者感慨,“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碳纤维,投入产出时间长,我们咬牙坚持;产品销路发愁时也是一年又一年地熬着。这一波行情这么火,我们当然很高兴,也让国产碳纤维行业感觉到扬眉吐气了一把。”

  受益于持续火热的行情,上半年,几家龙头企业的经营效益都跨上新的大台阶。之前已实现连续赢利的企业,上半年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此前多年持续亏损的企业,上半年成功扭亏为盈,实现了可观赢利。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威复材”)上半年实现营收12.83亿元,同比增长27.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4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公司的碳纤维板块实现营收7.3亿元,同比增长26.35%,毛利率达75.61%。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4.05亿元,同比增长189%;实现净利润5164万元,比上年同期的-6959万元增加12123万元。公司在产能放量的情况下,实现成本摊薄,产品毛利率不断提升;在保持原有客户的同时,在工业市场拓展了一批高端客户。

  而且,这一轮国产碳纤维的火热行情,更多地是“属于工业用大丝束的行情。”这在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碳谷”)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吉林碳谷上半年实现主营收4.458亿元,同比增长108.91%;实现净利润1.099亿元,同比增长193.68%。具体来看,期内,其碳纤维原丝的营收为4.16亿元,同比增长95.78%,毛利率为45.30%,同比增加15.24个百分点;碳纤维的营收为1717.12万元,毛利率为20.09%。上半年,吉林碳谷实现原丝销量1.36万吨,其中大丝束的销量占比达到83.7%。由此计算,上半年其大丝束的销量约为1.14万吨。同时,今年上半年,其综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9.66%大幅提升至43.93%。

  给下游供货就像“挤牙膏”

  对于国产碳纤维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供应紧张情况,碳纤维使用大户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盛复材”)的感受十分深刻。

  受益于风电市场的持续火热,一方面,澳盛复材这几年的业绩“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蹭蹭蹭地大涨,而另一方面,它也不得不面对碳纤维大幅涨价、原材料到底从哪里能买到的“甜蜜的烦恼”。

  我国市场上2020年的碳纤维需求总量为4.88万吨,其中,澳盛复材单独一家企业的用量达到了1万多吨。

  澳盛复材市场总监严兵介绍,在企业2020年1万多吨的碳纤维总用量中,约有90%采购自海外,采购自三菱、卓尔泰克、西格里等全球知名碳纤维企业;约有10%采购自我国碳纤维企业。“这些国外企业心里很明白,中国企业采购他们的大丝束碳纤维都是用于工业领域,而不是用于军工市场,所以并没有限制他们的大丝束产品出口。”严兵说。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开始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海运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我们进口的碳纤维,需要装集装箱走海运,但受疫情影响,从去年开始海运的成本大幅上涨,用集装箱也需要排长队,且时常会面临各种问题。从去年到现在,货期延误一两个月是常见的事。而且,万一哪个国家一段时期内的疫情严重,那就更麻烦了。”严兵感慨,“不确定性因素多,这是没办法的事。现在只要碳纤维能运到,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还能强求什么呢。”

  在国内市场上,澳盛复材主要向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和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采购碳纤维。

  严兵介绍:“今年以来,无论是进口还是从我国企业采购,大丝束碳纤维的价格普遍上涨了30%~40%,小丝束产品的价格直接翻番,甚至涨得更多,但即便如此,碳纤维仍是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国内几家龙头企业目前都是开足马力满产,但仍难以满足下游企业需求。”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澳盛复材从中复神鹰采购的碳纤维约为几百吨;从吉林精功购买的碳纤维约为600吨~800吨,预计全年的采购量能达到1000多吨。

  “我们希望今年全年尽量能从国内多采购些碳纤维,比如能采购到2000多吨,但国产碳纤维企业现在的供给基本都是挤‘牙膏毕’式,所以我们全年的采购究竟如何,还得取决于市场的实际供给状况。”严兵说。

  在风电碳梁领域,光威复材也是大丝束碳纤维的采购大户,主要采购自海外,部分从国内市场采购。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光威复材通过仁通实业有限公司的采购额为2.59亿元;对吉林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的采购额为8879.12万元。

  此前多年,光威复材在风电碳梁叶片领域的销售业绩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使光威复材风电碳梁领域的海外客户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其业绩表现还算平稳,该板块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6.61%,占同期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为33.93%。今年上半年,光威复材碳梁业务实现收入3.12亿元,同比微增0.27%,毛利率为11.33%,同比下降9.55个百分点。

  谈及该板块上半年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光威复材董秘王颖超表示:“国内大丝束碳纤维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加上人民币汇率波动,公司风电碳梁叶片产品订单交付不足,产品赢利能力有所下降。”

  风电市场强势驱动是主因

  国产碳纤维出现这一波火热行情,是受多重因素影响所致。从短期因素看,受日本东丽断供、美国加强管控因素影响,国外小丝束碳纤维出口至我国市场的难度加大,我国市场上原本需要进口的小丝束碳纤维出现较大供给缺口,从而使国产小丝束碳纤维趁势而上实现替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自2020年8月起至今,日本东丽停止了对中国市场的碳纤维供货。2020年1~8月,日本东丽对中国市场的碳纤维供货量达到了9000多吨。“断供后意味着,自2020年8月开始,中国市场需要的碳纤维突然出现了1万多吨的供给缺口。”严兵说。

  同时,由于海外疫情持续蔓延,海外碳纤维工厂的生产自去年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疫情使国际海运受到严重影响,“一柜难求”的局面至今仍未缓解,这使我国一些下游用户企业自去年开始部分尝试用国产碳纤维替代进口碳纤维。

  上述业内人士介绍:“去年至今,疫情影响之下,国外碳纤维产能下降,加上销售限制,使我国进口碳纤维的量减少。供需失衡拉动碳纤维价格全线上涨,也使国产碳纤维迎来加速替代进口产品的机遇期。”

  广州赛奥碳纤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发布的《2020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纤维的总需求量中,进口碳纤维供应量为3.04万吨,占总需求量的62%;国产碳纤维的供应量为1.84万吨,占总需求量的38%,占比较2019年的32%增长6个百分点,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

  从中长期因素看,风电市场的强势驱动是主因,持续拉动国产大丝束碳纤维销售激增。“这几年,风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发展很快,带动了碳纤维在风电市场上的应用快速增加,用量快速提升。”严兵说。

  事实上,全球风电市场对碳纤维的强劲需求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不过从2020年开始体现得尤为明显。“2020年至当前,我国碳纤维的需求同比增幅,远高于全球碳纤维需求同比增幅。其主要原因,就是全球风电叶片对碳纤维需求大幅增长,而国际风电叶片代工由欧洲市场加速转向我国。”上述业内人士说。

  从技术角度看,严兵向记者介绍,风电技术巨头维斯塔斯在全球率先开发出了用“拉挤工艺”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并应用于生产风电大梁。在生产复合材料的多种工艺中,拉挤工艺是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一种工艺。采用拉挤工艺生产复材具有多重优势,纤维含量高,复材的质量稳定,能够连续成型,易于自动化,尤其适合大批量生产。而且,风电叶片大梁应用碳纤维拉挤板材,能够实现模块化设计,从而使大梁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还能够保证优良率。自从拉挤工艺出现后,目前,维斯塔斯兆瓦级以上风机叶片都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这极大地推动了碳纤维在风电领域的应用。

  《2020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碳纤维市场的总用量为10.686万吨,其中,风电叶片领域的碳纤维用量高达3.06万吨,占总用量的比例为29%,居第一位;而航空航天领域的碳纤维用量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大幅降低至1.645万吨,占总用量的比例降低至15%。对此,广州赛奥碳纤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刚指出,2020年,碳纤维市场上的“明星”是风电市场,依然保持了20%的强劲增长。相比之下,航空航天市场遭受重创,受影响的主要是民用航空、公务机,对碳纤维的用量急剧降低。

  林刚进一步指出:“2020年,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这对碳纤维产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的能源战略将极大地刺激风电、光伏、氢能等再生或新能源的发展。无论是风电、光伏还是氢能,都会对碳纤维产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除了会带来能源供给结构的改变,还会对能源的存储、运输及使用形成新的节能减排综合要求。这不仅会激发出对轻量化结构的需求,还会刺激诸多功能性的需求。接下来,风电市场的增长潜力仍然会非常巨大。”

  此外,受疫情影响,体育用品行业中的碳纤维自行车今年的市场销售很好,对碳纤维的需求也出现一定量的增加。这也加剧了我国碳纤维供应紧张的局面。

  龙头加速扩产前景看好

  伴随着持续火热的行情,我国碳纤维的产能规模开始跨入新阶段。其中,以龙头企业产能规模扩张为典型代表,同时,市场上多种资本力量也投身其中。

  吉林碳谷方面,今年6月其300吨高性能碳纤维碳化生产线投产;7月其年产5万吨50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项目一期9号、10号两条生产线投产。目前,其原丝年产能达5万吨。年底前,吉林碳谷预计还将有两条生产线投产。此外,今年4月,它还启动了年产15万吨原丝项目,一期4条生产线预计明年投产。

  光威复材方面,上半年,光威复材生产T700S级/T800S级产品的高强度碳纤维高效制备技术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生产M40J/M55J级产品的高强高模碳纤维产业化项目也开始批产。半年报显示,光威复材“军民融合高强度碳纤维高效制备技术产业化项目”截至上半年末实现收益591.27万元;“高强高模型碳纤维产业化项目”上半年实现效益927.22万元,截至今年6月30日累计实现效益1336.65万元。

  同时,备受关注的光威包头碳纤维项目当前正在按照节点稳步推进。该项目主要建设5条原丝及碳化生产线,最终将实现年产1万吨24K及以上的大丝束碳纤维产能。当前,其一期年产4000吨碳纤维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22年将建成投产。投产后,其碳梁业务原材料紧张的状况将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王颖超表示:“在军工业务稳定发展、募投项目和包头项目稳定推进的同时,现阶段,公司正沿着碳纤维民品应用主要开发路径,在体育休闲、航空、交通、建筑及其他各工业领域努力开发。预计未来可能将国产碳纤维应用规模提升到新台阶的潜在领域,是以风电、氢能、光伏应用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领域。”

  中复神鹰方面,9月8日,其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在位于青海省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的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宣布投产,这意味着中复神鹰的碳纤维年产能突破了1万吨。

  此外,广东茂名、江苏常州、新疆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地近两年都宣布,将建设规模不等的碳纤维项目。这些新项目将于未来3~5年内陆续开出来。

  “当前行业景气度很好,企业普遍都很开心。随着国产碳纤维需求量大幅上升,企业整体赢利空间也将不断提升。未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严兵指出:“国产碳纤维当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企业此前已经过了很多年苦日子,应该把握好当前这个‘窗口期’,抓紧‘去腐、强骨、长肉’,持续提升赢利能力,争取一举扭转局面,快速成长壮大。”

  林刚强调:“现阶段,效益高于情怀,靠情怀发展碳纤维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需要的是靠效益发展碳纤维。现阶段的国产碳纤维行业和企业需要统筹协调、协作发展,进行产业链资源整合,加速构建起属于中国碳纤维的国际竞争优势。”不过,他也提醒,“从以往的经验看,涉足碳纤维行业有着很多技术门槛,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搞好的,市场上的新项目应该有可靠技术来源,而且技术要具有先进性。投资者要尽量避免热情地为行业制造‘负资产’,要冷静投资,有序发展。大家要共同努力维护好国产碳纤维行业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文章关键词: 碳纤维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