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十四五”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http://www.texnet.com.cn/ 2021-09-13 15:50:16 来源: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

  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冲击,蚕桑产业规模和效益逐渐缩小。为了认真落实六部门关于印发《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和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安康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安政办发[2021]9号)精神,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安康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在“十四五”期间把安康建设成为全国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

  一、发展现状

  全市有国家级蚕桑基地县区8个,蚕桑重点乡镇37个,1000张以上的蚕桑专业村15个,有4.2万户农民从事养蚕生产,年养蚕20张以上的大户4000余户,职业蚕农1000余人。全市桑园面积20万亩,蚕桑生产规模占全省的85%以上。

  安康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坚定蚕桑发展不放松,积极探索创新“市场引导、企业支撑、园区引领、大户带动”的经营模式,确保蚕桑产业稳步发展,已形成了科研教学、生产服务、育苗栽桑、养蚕制种、收烘缫丝、捻丝织绸、副产品开发及蚕桑文化品牌建设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产业链完整。经多年建设发展,安康市已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蚕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形成了以业务单位为主体,技术体系和科技平台为纽带的完整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对推动安康市蚕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二、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基地建设、主体培育、产业融合、品牌打造为重点,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主体带动、科技创新、多元发展”的思路,全产业链推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构建产业融合新体系,探索产业转型新模式,加快推进现代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以现代示范园区建设和职业蚕农培育为抓手,开发富硒桑产业,打造安康丝绸文化和品牌文化。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推行桑蚕品种良种化、桑园管理机械化、消毒防病规范化、小蚕共育商品化、大蚕饲养省力化、熟蚕上蔟自动化等新技术,努力把安康市建设成国家重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以“鎏金铜蚕”文化和跨界融合为引领,把蚕桑产业打造成区域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三、产业思考

  优化区域布局,夯实产业基础。根据各县区自然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以石泉、汉滨、汉阴等县区为重点,协同推进旬阳、平利、岚皋等县区重点镇建设,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引导蚕桑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发展,大力推进蚕桑专业镇、专业村建设,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带和集中连片产业区。要坚持园区化承载,以标准化桑园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主产县区、重点镇,支持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低产改造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优质高效桑园基地,进一步提升桑园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促进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扶持强村大户,实现集约经营。按照“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思路,通过土地流转、资金扶持等多种措施,以蚕桑家庭农场为主体,大力培育强村大户,发挥合作社纽带作用,改变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实现现代集约化经营,推广种桑养蚕产业化模式。重点发展年养蚕1000张以上的蚕桑专业村50个,年养蚕50张以上的养蚕大户1000户,发展蚕桑合作社150个。

  聚力打造品牌,推进产业融合。依托“鎏金铜蚕”“丝路之源”名片和富硒资源优势,推进“安康桑蚕”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金蚕之乡”文化品牌,形成“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支持县区和企业开展“双品一标”认证,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快建立蚕桑产业生产标准体系和质量追溯系统,提升安康桑蚕品牌影响力。坚持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示范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大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力度,深入挖掘利用安康蚕桑历史文化资源,促进蚕业文化、现代蚕桑丝绸业和产学研旅深度融合,支持产业特色小镇、蚕桑观光采摘园建设,实现新业态发展,把蚕桑园区建设成为观光景区,持续提升蚕桑产业综合效益。

  强化科技支撑,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蚕桑科技资源,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建立完善蚕桑产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推动蚕桑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围绕桑蚕品种良种化、桑园管理机械化、消毒防病规范化、小蚕共育商品化、大蚕饲养省力化、熟蚕上蔟自动化,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机械化养蚕等新技术,推广全龄饲料养蚕模式,推进传统养蚕模式创新变革,不断提高蚕桑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强与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推动中国桑品种资源圃落地安康。引进研究生以上的茧丝绸加工及副产品开发技术人才50名以上,培养当地乡土人才200名以上,培养技术能手500名以上。通过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实现蚕业效益倍增和利益共享。

  突出主体培育,延长产业链条。以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创建为重点,大力实施蚕桑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扶持一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养蚕大户,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聚力培育一批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和产业联合体,不断提升蚕桑生产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引领全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桑园套种、桑下养殖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发展“桑-畜”“桑-菌”“桑-饮”“桑-旅”等多种经营,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推进蚕桑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支持蚕桑经营主体加快开发桑饲料、桑饮品、桑食品、桑保健品等产品,打造叫得响、有市场、有效益的拳头产品,形成产品多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高效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安康市财政每年统筹整合陕南循环发展、津陕合作、苏陕协作以及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蚕桑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市农业农村局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发改、财政、商务、人社、科技、林业、富硒办、供销等部门要结合行业职能,用足用好中省各项政策,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持续加大蚕桑产业支持力度,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